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共同选择。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创学院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组织定位不明晰、师资配置错位、内部资源未有效整合、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链条的行业性缺失等制约因素。因此,应通过构建双链条、双循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独立设置、运转有序的实体机构,打造校地共生、内外循环的生态系统,形成引领示范、影响广泛的双创品牌,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学院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兼具传统工程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素质,具备创业精神、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福州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人才新要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创业拓展培训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引领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一种健全人格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不管大学生毕业后是就业还是创业,创新创业素质是创新型时代对人才的紧迫需求。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创业教育理念分析着手,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从构建目标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比素质教育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和中原崛起的需要给中原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中原地方高校的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保障不足、结合不足等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原地方高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注重价值观,构建塑造机制""注重体系,构建运行机制""注重资源,构建协同机制""注重效果,构建评价机制"等四个机制创新建设,并在深入调研20所省内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深入研究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创新,对于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新形势下云南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云南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即深化创新创业认知,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育"双师型"教师;聘请校外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引导教师科研成果进双创课堂、进双创实践;转变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推进教学革命;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评价模式,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相似文献   

7.
我国就业理念的不断转变,使得自主创新创业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就业状态。但是许多地方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有实践体系不完善、教育目标模糊以及师资力量过于薄弱等诸多问题,也就导致了创新教育工作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地方高校就需要对现有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进行优化与完善,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高校,针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改革课程教学为重点,以搭建实践平台为核心,以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关键,深入开展适合高校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三层次、四平台、四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对学生培养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构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结构,这一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过程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保障机制问题,探索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机制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以及举办创新创业先锋班、第二课堂活动等;提出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成绩计算及管理、优秀组织奖评选的量化考核及奖励等激励机制,这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分析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瓶颈入手,提出地方高校要在创业教育的发展上有所突破,必须走出传统的认识误区,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切入点,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合理构建师资队伍,以求在新形势下实现创业教育的突破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品格较弱、创业教育模式比较陈旧、社会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地方高校要采取分层次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品格的培养和提高;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让大学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完善制度保障激励机制,保证创业教育的延续性,积极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与地方     
教育部:鼓励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当前存在的装备标准体系不健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不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构建配备、管理、应用、创新、保障为一体的教育装备工作体系和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装备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客观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将相关教学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及资金保障等措施,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内用外引”,壮大教师队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四位一体,以提升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可为地方高校推进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方工科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创新创业人才供给的重要责任。但当下仍面临诸多困境:体现为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不协调、资源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计量大学从"构建一个体系""实施三项计划"和"加强五类保障"入手,探索实施了"135"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22,(1):71-76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与排头兵,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从培养目标、内容架构、过程实施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在课程体系的目标上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在课程体系的内容架构上要注重知识转化和技能应用;在过程实施上要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增值,构建多主体、全方位、梯次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并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将课程体系建设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摆脱路径依赖,深入开展探索创新,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储备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任。近年来,推动创新创业成为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驱动力,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立足地方高校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成为地方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意味着地方高校应从战略层面积极思考"双创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面对持续发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办学模式同质化的发展困境,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高度服务于自身内涵式发展,契合转型发展需要,适应新型知识生产方式为基本价值逻辑。在战略抉择上,做到顶层设计上确立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重视激发和整合知识资本的价值,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思维,以及培植"尚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