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托口古镇民俗文化种类多样,传承久远,形式独特,内涵丰富,品位高档,精华荟萃。因托口电站大坝截流蓄水在即,古镇将被淹没,抢救保护该镇民俗文化迫在眉睫,这对于未来托口新镇产业重构与旅游开发非常重要,拟采取提高认识、详细规划、功能分区、挖掘内涵、依旧搬迁民俗文化物质载体、强化传承等措施,新建一个以旅游为龙头,农工商贸与旅游一体化的繁华旅游新镇。  相似文献   

2.
安顺地区是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最集中、景观特色最典型的地区,安顺地委、行署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商贸为龙头,带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把安顺建成贵州的旅游中心,瞄准国际旅游发展动向,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本文在对安顺地区旅游资源考察的基础上,征对其特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托口古镇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托口古镇是我国南方明清时期农商结合的资本主义萌芽小镇,又是我国南方水陆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古镇的传统建筑深受侗族、苗族、土家族及汉族文化的影响,有商业、民居、作坊、信仰、文教、交通等多种类型,内涵丰富,有商贸引领、多元融合、信仰支配等显著特点,同时还具有艺术欣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层面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4.
万州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应以库区移民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为前提,把生态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建成生态经济区。其主要内容是,重点发展以商贸流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林、牧、副、渔业为主发展生态农业和为城市服务的城效农业,有选择的适量发展工业。  相似文献   

5.
万州移民开发区撤消以后,万州区仍然存在很大的旅游优势潜力,万州区主体经济功能仍应定位为商贸旅游区。经济战略发展的基本方向应定位为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商贸旅游中心,万州区应选择以城市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战略,并将城市景观作为支撑万州旅游发展的第一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流域是一个农业基础脆弱、传统工业衰落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的区域。根据流域内的资源优势,应以加强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积极发展与农业联系紧密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振兴传统丝绸产业。在目前开发嘉陵江的有利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电、旅游、商贸等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该流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镇是一个不断与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交流的有机系统,古镇不同于古物,它是一个活的生命系统,其活力随内外环境而演化。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观察和分析古镇在历史上充满活力的原因主要是:良好的区位环境(包括自然区位、交通区位、贸易区位、经济区位、政治区位、文化区位等)及对环境的充分利用;但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改变、内外沟通交流方式变迁、古镇内部经济结构异化等却导致了古镇活力的衰弱和丧失。"旅游活镇"不乏为古镇重振昔日辉煌的主要途径之一。协调开发与保护,实施科学开发策略;营造古镇旅游特色,实施主题开发策略等策略,以活结构、活功能、活流通、活文化、活产业等路径可以达到旅游系统活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的重大惠民政策,对古镇旅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产生作用力。本文将江西富田古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的作用。在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基础上,对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实行SWOT分析,了解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精准扶贫政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深化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精准扶贫政策在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造血"式扶贫,即通过发展富田古镇旅游产业为贫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发展农业和手工副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居民脱贫致富,打造文化旅游古镇品牌。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与体验经济有着天然的对接性,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也正发生着趋向文化体验的深刻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文化旅游地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并以此传承和发展旅游地文化,实现着文化旅游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以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者体验行为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者对古镇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方式逐渐以休闲体验为主导;对古镇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愿望日益强烈等。基于此,从空间结构优化、文化活动设计、文化内涵挖掘和协调持续发展四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下古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古镇体验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渭南经济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三门峡库区的影响,工业基础薄弱等方面;要发展渭南经济,就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教育、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坚持工业立市的主导方向,强化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地方名优产业,开发旅游产业,带动商贸及其服务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渭南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指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国内旅游收入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也相当重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与国民经济关联性。结果表明,福建国内旅游收入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联性较大,与第一产业关联性小。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经济相互促进,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老河口市和襄阳县依托农产品、自然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优势,形成以农副产品和资源加工、贸易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农兴镇、以镇促农,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对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辽宁省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和基本前提.同时注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性,防止盲目的产业扩张,实现第三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利用2000-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三次产业的碳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最大,其中工业是主要的碳排放部门,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最低。针对河南省三次产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特点,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树立低碳理念,推动第二产业优化升级、重视低碳技术研发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阻碍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有:大部分民族地区仍处于产食经济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不明显;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某些环节的失控,以及工、农、商、林、牧业之间“剪刀差”政策的实质性存在,使得民族地区已有的一些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萎缩,使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以各种方式促进其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实际,使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才能实现职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贫困的消除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得以较大程度的开发,农、工、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六朝政府实施了较合时宜的宏观调控政策,表现为对农业生产要素的增加、对豪族势力的妥协与限制和发展商业贸易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两股经济潮流:城镇化浪潮和旅游热潮,催生了旅游城镇的诞生,这是当今中国的一件重大经济事件。旅游城镇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和旅游业的主导形式之一。旅游城镇不只是一个务虚的概念,它需要一定"资源基础、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才能成为旅游城镇。旅游与城镇之所以能够联姻,是因为二者具有"统一性、矛盾性和矛盾统一性"哲学渊源,处理好这三大关系对把握旅游城镇的主要矛盾和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经济进程中 ,第一、二产业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第三产业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 2 1世纪 ,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展中国家 ,其民族旅游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产业 ,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市场规则下 ,民族旅游业可以成为先导产业 ,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