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卫军 《东南传播》2014,(8):102-104
方言节目是以本地方言作为节目特色的节目形态,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别,它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条件。方言是区域内社会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载体,承载了地区内的人文民俗、文化传统。它作为本地居民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区域内居民拥有共同语境的先决条件。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攀讲》是一档福州本地民生类方言节目,创办于2008年3月,"攀讲"一词来源于福州方言,意思是"天南海北的聊天",而相同的语义在北方的方言里叫做"唠嗑"。《攀讲》的栏目名正是利用了方言中的共通性,过于简单的方言词汇就能让熟悉福州方言的观众立刻明白节目的主题。方言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节目的观赏性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和本地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曾经辉煌的电视方言栏目也开始随着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削弱,而逐步淡出观众的视野。《攀讲》作为福州广播电视台已经运作十一年的电视方言杂志类品牌栏目,历经多次华丽转身,持续在福州地区保持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近两年来,该栏目在电视影响力迅速下降的情况下,能够主动融合新媒体,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互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福州台《攀讲》栏目运作实践为例,探索电视方言节目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突破栏目发展瓶颈,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宋晶 《东南传播》2010,(3):133-134
伴随着现代电视小众化的趋势,许多电视台开始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制作节目,在这个背景下,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本文试以福州电视台《攀讲》节目为例,透过方言类节目的发展过程,分析这些节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沙 《今传媒》2015,(1):104-105
如今新媒体迅猛发展,在众多媒介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集团军的冲击下,地方电视台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为此众多地方电视台在做好传统基础栏目的同时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近年不少地方电视台已在尝试开办地方性方言栏目,有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攀讲》节目为例,介绍该方言节目作为一档地方性的电视栏目何以会取得福州当地市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自1994年开播以来,开国内方言栏目剧的先河,曾经创下收视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如雨后春笋般的方言栏目剧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荧屏。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方言栏目剧却逐渐陷入低谷。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例,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成功的原因、发展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2005年开始的栏目剧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它以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品格表达了对当代许多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关注,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和现代性有关。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以文化分析的方式,探讨栏目剧和种种现代性问题的纠葛。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以湖南卫视的《爱情魔方》为例,分析栏目剧是如何塑造一种非本土的现代性想象和建构一种超地方的身份;在第二部分,本文将具体讨论栏目剧是如何表现和对待本土的现代化问题,探索现代性认同的复杂与艰难;在第三部分,本文将主要分析栏目剧的方言问题,探讨方言与地方身份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21):37-39
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曾经取得辉煌的方言栏目剧为代表,总结其依靠准确的受众定位、独特的本土化色彩、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性以及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深入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在受众定位、题材内容、创作资源以及栏目自身等方面的局限,由此提出了方言栏目剧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静 《声屏世界》2017,(7):42-43
《百家碎戏》《都市碎戏》在陕西省内是家喻户晓的栏目剧,于2004年由陕西电视台创办,开播伊始便受到当地观众的追捧,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碎戏迷".时至今日,栏目剧在陕西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剧本良莠不齐、 观众的热情减少,进入发展的平地.本文主要从栏目剧剧本创作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弊端,找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福州评话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宣传、育人、研究、创作力度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俞一群 《视听界》2007,(1):100-100
近年来,从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都纷纷推出栏目剧。与省级卫视不同,地方台在推出栏目剧时往往选择了方言演出,旨在贴近性上做文章。无锡电视台在2006年5月初也推出了一档方言栏目剧《大话阿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收视率保持在2.5左右。我们可以从这档地方台推出的方言栏目剧看看栏目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攀讲》是全国第一档福州话方言杂志类电视栏目,凭借精准传播成为当地电视栏目的收视明星.《攀讲》贴近本地需求、聚焦特色,通过明确的节目定位、独特的内容、亲民的主持风格、有效的互动活动以及多元的传播渠道等手段,让节目实现了精准传播.融媒体时代给地方广电节目的精准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提升空间.面对跨屏传播的挑战,电视依然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刘麦 《新闻世界》2010,(8):139-140
很多受众认为方言电视栏目剧是低俗节目的代名词,成为这一类栏目发展的瓶颈。怎样才能脱掉低俗的帽子,承担起应有的媒体责任,获得好的收视率?本文通过对湖北经视《经视故事会》的个案研究,分析方言电视栏目剧怎样才能突破现实的瓶颈,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都市碎戏》是2005年5月1日开始登陆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一档方言栏目剧,每晚22:15播出,时长30分钟,每天晚上呈现给观众不同的平民生活故事。该栏目剧定位为以陕西方言为基本表现形态,用艺术再现的手法反映真实、平民、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开播后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获得了本土观  相似文献   

14.
张丹青 《兰台世界》2017,(20):50-51
福州话是闽东方言的代表,被喻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能自然流利地使用福州方言的人群日趋减少,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福州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将这一承载着福州本地DNA的方言完整地保留下来。本文试从语音档案建设背景、建设思路以及数据利用三个方面来论述福州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方言电视新闻在不同区域城市的走红,除了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外,其评话式表述,是成就方言新闻高收视率、高满意度的关键所在。方言电视新闻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方言化,而是汲取了评话(评书)的叙说技巧而艺术化了的新闻形态。在传统评话发达区,方言电视新闻更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宜春广播电视台自2009年5月推出方言栏目剧《宜春故事》后,即引发本地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收视热潮,并延续至今。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方言栏目剧介乎于新闻与电视剧之间,演绎的是今天,反映的是现实,面对的是百姓,展现的是生活,具有其内在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方言电视新闻在不同区域城市的走红,除了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外,其评话式表述,也是成就方言新闻高收视率、高满意度的关键所在。方言电视新闻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方言化,而是汲取了评话(评书)的叙说技巧而艺术化了的新闻形态。在传统评话发达区,方言电视新闻更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根据现实生活题材创造的,组织群众表演的,以栏目形式播出的故事剧。"首开先河的是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栏目,十年后,该栏目剧的制片人马及人正式提出了"电视栏目剧”这一概念。从栏目剧现状来看,湖北有《经视故事会》,陕西有《都市碎戏》、《狼人虎剧》,浙江有《本塘第一剧》,江苏有《百姓聊斋》,广东有《夜倾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栏目剧已有200多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馆藏三种西文福州方言词典有关史料的考证和比较研究,介绍了其出版背景、出版概况、编者生平事迹、词典内容体系及学术意义和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斌 《新闻窗》2006,(5):42-43
1994年,重庆电视台推出了《雾都夜话》,开创了国内电视栏目剧制播先河。在经过十余年的培育期后,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一批电视栏目剧经过山重水复的坚持,已成为国内电视界的新贵。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和准备开办栏目剧专栏,最新的栏目剧有南方电视台的《真实故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