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效教学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投入来提高教学效益,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以先进的教育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取得学习高效,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实施有效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好校本研修、师资培训、班级管理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投入来提高教学效益,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以先进的教育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取得学习高效,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实施有效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好校本研修、师资培训、班级管理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Moodle环境下基于项目学习的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师资不足、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素材资源短缺、学生参与程度低等等,诸多问题导致了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项目学习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活动接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介绍了在Moodle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具体讲解了它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生物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且较为繁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理解偏差及错误的现象。面对这种错误现象,有效的建立校本错题本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本错题本的建立及教学应用,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及认识自己的错误所在,更好的避免日后生物学习中同类错误的出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分析校本错题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措施,笔者针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校本错题本的教学意义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特色教学是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因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研发和寻找与校本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美术校本教材开发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论证过程。实践出真知,要通过实践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本教材,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的实际,尤其是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达到有效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的不断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堂学习研究是一种校本行动研究,主要由同科同级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以变易理论为指导设计教学方案,并由不同教师轮流施教、检讨教学成效并提出改善方案。课堂学习研究不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而且还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材进行客观验证和有效调整以及激励教师开发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程序设计类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程序设计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应用与日俱增.为有效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文章以Python校本课程为例,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项目学习法,开发了系列的课程资源,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编制适合全体学生的校本化生命科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生命科学导学案的编制,在总体策略上需要理清学生生命科学素养与具体教学的逻辑关系和赋予教学的基本任务,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在操作上则需要实施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和考纲、仔细分析学情、明晓任务类型、基于教材研究命题、系统设计框架问题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校本课题"学校儿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确立,以及"以儿歌为途径,促进有效学习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行动研究,为"儿歌走进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开创了校本课程的广阔天地。一、钻研校本课程,让儿歌走进学生心灵我们设置了儿歌校本课程,成立了儿歌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构建完善的儿歌教学目标体系、儿歌校本课程教案、儿歌创编的教学指导策略、儿歌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形成有关儿歌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策略。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已经成了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段相当长的准备时间,也需要一个完备的开发体系,在研发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来进行。针对这样的情况,从教学周边的丰富教学资源谈起,具体介绍如何通过设置个性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创建文化学习环境:校本学习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哲学看来,要实现校本教学研究向校本学习研究的转变,我们需要整合课堂学习环境要素,构建学习型学校,发挥家庭、社区以及网络空间的独特学习功能,生成功能共同体,创设整体性的文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本教研是推进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支撑和内在动力。校本教研中,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 以课题为载体;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主线。提倡教学型教研,防止校本教研神化;提倡研究型教研,防止校本教研泛化;提倡学习型教研,防止校本教研窄化。这三种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完整地体现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3.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ralized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school-based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 are presumably necessary to reform science teaching towards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in many countries. Drawing on interview, document, and unit plan data from two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in China, this study examines these assumption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both teachers developed different kinds of science teaching practices despite working under the centralized science curriculum and school-based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 Differ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the two teachers and their school cultures of teaching interacted with the centralized curriculum and teacher teaching community to consequently shap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in different ways.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校本教师教学能力要素的分析,在网络常态课录案例应用的基础上,对一般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学习目标的专家层拓展,对网络课录学习环境进行系统化构建,突出了对校本教师个人教学能力需要的满足,有效促进校本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校本教学能力的绩效提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从工作方式、研究内容和工作条件等多元化视角来研究是一种趋势,就农村中学教师而言,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校本教研,探索特色化专业发展道路问题等需要讨论,以期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尽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校本(school-based)理念源于欧美,其目的在于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性。围绕这一理念,产生了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等一系列相关形式,其根本符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理念以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而教学大纲是所有的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对教学有全局的把控和指导。因此校本大纲的制定,是学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培训首先显示为教师学习,而且是校本学习。校本培训转为教师校本学习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学校引导教师展开学习的活动,教师将从“读书”中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学校教育改革将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既有针对教育问题的教师学习又有引起行动的反思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研发现中职学校校本教研存在一些问题: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对校本教研观念上认同,但行动上滞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有待提高;校本教研路径丰富,但效果不足;校际交流与国际交流不足;教师对校本教研在认识上到位,但实践上有偏差。针对校本教研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以健全的培养培训体系保障教师的基本能力;以全方位的视角拓展校本教研路径;以开放的视野深化交流路径;以丰富的内容开发全方位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9.
变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封闭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场所局限于狭小的物理空间;课程内容与学习资源缺乏选择性;教学和评价以教师为中心。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变革,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multiple case study investigation of the experience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during a teaching practicum in Hong Kong. The study use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airs of student teachers and their school-based supporting teachers to understand how the former positioned themselves as particular types of teachers through mutual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mmunities of teachers during a teaching practicum. Three case studies explore the ways in which the pairs of student teachers not only supported each other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teaching team, but also jointly deployed strategies to establish and defend the valu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were afforded a premium by their community of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igating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munities, such as student teachers, school-based teachers and school authorities if the learning goal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um are to be attained. Implications for how relations that foste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ll teachers within and across different communities during a teaching practicum might be achieved and sustained are discussed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