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50混凝土广泛运用于桥梁的上部结构中,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往往引起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收缩裂缝等问题发生.某立交桥连续梁所需C50混凝土要求非常高,根据大量的试验以及成功的生产经验,阐述了C50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以及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2.
某地铁钢管柱必须垂直插入柱下扩孔混凝土灌注桩中,柱下C35混凝土初凝时间必须满足钢管柱从插入灌注桩至完成的整个过程,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36 h,终凝时间不大于42 h,属于超缓凝混凝土。本文从C35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原材料的选择与检测、基准配合比设计和对超缓凝混凝土的工作、力学等性能进行检测,得出符合该施工要求的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混凝土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C)的配合比进行分析,探讨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超细粉煤灰 (UFA)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再生骨料掺量90%,可配制出和易性优良,3d抗折强度大于3.0 MPa,28 d抗折强度大于5.0 MPa的再生混凝土, 均能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交通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拉压比和折压比在后期均有提高,韧性改善,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强度与胶水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UFA掺量的经验公式,相关性高,为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泵送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从泵送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供应以及混凝土泵送与浇筑四个方面对泵送混凝土的要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结合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N线工区C60盾构式管片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要求,对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C60盾构式管片高性能配合比参数的控制以及一种简易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科学设计低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分析其抗冻、抗渗功能,并同步分析引气剂掺量、最优水灰比例对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及强度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严寒环境下符合建筑项目混凝土抗渗、强度的要求,采用低强度混凝土,只要掺入适量的引气剂、保持合适的水灰比例,就能增强低强度混凝土的持久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7.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应考虑在普通混凝土水灰比的基础上增加再生骨料的附加含水量,利用邓寿昌-张学兵提出的再生混凝土附加含水量(△W)的计算公式,重新计算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W/C),′就可按普通混凝土的计算程序建立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新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证明对这一新方法是可以应用于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并有很高的准确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贺飞 《华章》2012,(10)
针对设计的四组C50混凝土配合比,从混凝土的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硫酸盐侵蚀性、抗碳化性、抑制碱骨料反应性能及抗冻性这些耐久性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双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温度控制、材质、施工方式、混合比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为提高工程质量,可以采取控制材料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加大混凝土后续养护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建筑物、地下结构构件以及水下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必须考虑到其抗渗性,而抗渗性又是影响建筑物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抗渗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后期养护等;阐述了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归纳现有泵送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析与设计,并采用VB6.0程序开发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2.
从建(构)筑物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对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施工部署、操作方法及养护等进行论述,强调按有关规范、规程在施工操作中正确运用,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双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特细砂混凝土在甘肃巴家咀水库溢洪道施工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特细砂混凝土的特性和配合比等特点,并闸明了在施工中混凝土泵的选型、输送中的问题,给施工单位为混凝土泵送技术在特细砂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拌合物各自成分不同,对混凝土品质及钢筋耐久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人们往往忽 视了此类问题,将其提到桌面上来讨论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修补混凝土自密实的要求,利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增塑和超细复合粉煤灰改善胶凝材料级配等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新拌混凝土屈服剪应力,使混凝土拌合物达到自密实所需要的流动性,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参数.针对超早强的性能要求,通过胶砂试验,在多种化学外加剂中,选取早强剂A作为超早强水泥混凝土的外加剂,并确定其合理的掺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A、普通硅酸盐水泥可配制出1d的抗折强度达3.0 MPa以上,2d抗折强度达4.0MPa以上,自密实性能好,30min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小的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无需振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清水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征、质量要求以及在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得清水高性能混凝土在郑州市立交桥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