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贯彻实施,中考试题花样翻新,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为考查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与严谨性,出现了一类自选数的题目,这类题目涉及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学生稍一不慎,就会落入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中.下面结合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简要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综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卷,有这样一类题,试题瞄准同学们常犯的错误,设置“陷阱”,使“想当然”的同学掉进“陷阱”,造成失误.那么,应该警惕试题中哪些方面的“陷阱”呢?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这些隐含条件通常被称为题中的“陷阱”,做题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本文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为您探出“陷阱”,然后再出几道题让您试一试,可得小心“陷阱”哦!  相似文献   

4.
中考试题中,有一类难度不大却很容易丢分的题目,导致丢分的原因是命题者常常在题中设“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审题不严,思考不周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稍不留意便会“中计”而误入“陷阱”,本文对解数学“陷阱”题的一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6种有效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策略一:理解概念,避开“陷阱” 概念不清,思维就容易混乱,导致判断、推理或理解错误,命题者常常抓住学生这一弱点设置“陷阱”,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每个概念,才能灵活运用,避开“陷阱”。 例1 当x=___时,代数式x~2-4/x~2+5x-14的值为零, 本题“陷阱”就设在分母不为零这一条件上,若把分式的值为零理解为分子为零便会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中。 解:由x~2-4=0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命题上,命题人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经常围绕解题思维设置一些“陷阱”,同学们按正常的思维定式考虑,往往无从下手,如果我们不及时转化思维角度,就会掉人命题人的“陷阱”.  相似文献   

6.
中考试题大多难度并不大,但出于考查目的,命题者会有意设计一些“陷阱”;制造障碍,如果我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粗心大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为防止这些错误,本文来剖析这些“陷阱”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老师在命题中往往有意制造“陷阱”,同学们若不注意,则会跌入“陷阱”,造成错误.本文列举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陷阱”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引起注意.一、运算顺序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学生的“错误”.瓒源进行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成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隐蔽性、迷惑性强的“陷阱题”,常见于试题中,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落入“陷阱”,导致对问题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0.
<正>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常常会精心设置一些“陷阱”,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慎密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尽管数学试题中的“陷阱”在表现形式上各不相同,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1.
陈鑫民 《高中生》2010,(1):43-44
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发现自己错了。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所说的陷阱题。它们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解答。出题者往往设下“陷阱”,如果大家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就会误选答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也常有这种性质的试题出现。当同学们遇到这种题时.同学们既不可轻易下手.也不可不知所措.而应做到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2.
零,这个简单而特殊的数,由于它的特殊地位,给我们每一个学习数学的人都设置了障碍,制造了一些使你容易上当的“陷阱”.只要你稍不留神,就会坠入其中而不可自拔.为了尽量减少这类失误,培养同学们思维的严密性, 提高他们判断,分析和鉴别的能力.下面我就列举初中数学中有关“O”的一些典型错例,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有关电化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陷阱”题.下面把此类问题的典型设陷类型举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4.
“小陷阱”是命题者给解答者设置的一道小门坎.如果不去分析和仔细研究,是很容易被这道门坎绊倒的;如果仔细琢磨,你会豁然开窍,这道门坎也就能轻而易举地迈过去.例如,“求50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这里的“50g”就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小陷阱,它不仅分散你的注意力,扰乱你的视线,而且会把你引入一个迷魂阵,使你对习题判断出现误差,神使鬼差般去求氧元素的质量.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题求解根本与“50g”无关.又如,“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这种说法对吗?”当然对。可是,有些同学一看到这…  相似文献   

15.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为了测试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往往会别出心裁,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有“陷阱”的试题.面对这样的“陷阱”,甚至使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到迷惑而容易出错.那么,怎样破解这类试题呢?  相似文献   

16.
概率与统计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多以“一大题一小题”形式出现,其难度以中档、容易为主.为了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往往在考题中设置一些巧妙的“陷阱”.这些陷阱极具迷惑性,有着较强的诱导性.一不小心,便会跌入其中.为了使同学们不再被其误导,本文就以概率与统计考题中几个常见的极易混淆的问题为例进行剖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选择题中,出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利用题干设置一些“陷阱”,致使一部分学生因双基不牢、能力不强、处理不当掉入出题者精心布好的“陷阱”而失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抓好双基,夯实基础,同时善于总结归纳,内化知识,练就慧眼,就能识别试题中的“陷阱”,并能根据布“陷”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选择题中常见的布“陷”类型及解题策略作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3 x”考试制度深入人心.同时由于理综中选择题的高值赋分,如何识破其中的“陷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分析几类常见的陷阱.  相似文献   

19.
迷惑性试题,又称干扰题、“陷阱”题,在每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能力,人为地设置了迷惑性试题.不少考生由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而误人“陷阱”.笔者在此就高考中的常见迷惑性试题给予归纳.  相似文献   

20.
我们做英语的选择题时.出题者往往设下“陷阱”,改用熟悉的句型结构.利用一些词或短语的搭配来制造陷阱,误导考生掉入所设的陷阱,考生常常会受到固定思维的束缚而忽略了题中已经变化的条件或情境,轻而易举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往往选错。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在平时应学会深入分析句式结构及成分,尤其是长难句,认真分析语境,找出其特殊性。要时刻记住:语意第一、语法第二的解题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