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合物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进行分类:含碳的物质称为有机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以外),不合碳的物质称为无机物;无机物中,又可根据分子组成的不同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分子结构分类:由阴、阳离于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再一种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导电性分类:“把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不  相似文献   

2.
1.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答:方法一,从概念着手判断,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方法二:从物质的类别判断:酸、碱、盐、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酸性非金属的氢化物(如NH_3)、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火龙果果皮为原料,用酸水解法提取果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果胶提取的最佳适宜条件,并分析了果胶酯化度.实验表明,提取果胶最佳适宜条件为:提取酸为硫酸,浸提时间140min,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95℃,提取pH值3.5.该工艺条件下果胶的得率为2.6%,酯化度为28.34%,为低酯果胶.  相似文献   

4.
不少同学感到求解化学推断题较难,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求解推断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眼”,如将“题眼”作为解题突破口,就能很快根据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顺推或逆推出各种物质.常见的推断题有哪些“题眼”呢?下面作简单归纳:一、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推断1.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等.2.蓝色不溶于水的沉淀为Cu(OH)2,蓝色溶于水的固体为CuSO4·5H2O.3.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为Fe(OH)3.4.不溶于水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为AgCl、BaSO4.5.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为BaCO3、CaCO3、Zn(OH)2等.6.遇水变蓝的…  相似文献   

5.
以豆腐柴叶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活性炭脱色和乙醇沉淀等方法提取其果胶物质.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果胶提取的关键操作过程.酸解的最佳操作条件为:酸解溶液pH 2.0、酸解时间60 min、酸解温度85℃、料液比1:8.在此条件下果胶的提取率为15.77%,此结果可为豆腐柴叶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 ,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 ,它灵活多变 ,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 ,供大家参考。1 物理方法1 .1 过滤法原理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 :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 ,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 ,由于氯化钙溶于水 ,而碳酸钙难溶于水 ,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 ,然后蒸发滤液 ,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 ,可洗涤烘干。练习 1 .下列混合物可以…  相似文献   

7.
一、理解电离的概念1.条件:物质溶解于水。2.要点: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3.说明:(1)电离与通电与否无关;(2)电离后的溶液不显电性;(3)有些氧化物溶于水时,真正发生电离的物质是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或碱。二、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1.置换反应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 酸盐 氢气反应条件:①金属必须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②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或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能产生氢气。(2)金属 盐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反应条件: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  相似文献   

8.
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它是一种最简单的二元羧酸.草酸是没有颜色的透明晶体,通常含有两个分子结晶水,能溶于水或乙醇.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还原剂和用于提炼稀有金属等.草酸以盐存在于多种  相似文献   

9.
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利用被提纯物质和杂质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而除去杂质的方法,一般可分为过滤和结晶两种.1.过滤法此法是把难溶性物质跟易溶性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例1如何除去食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简析将含有泥沙的食盐溶于水,利用食盐溶于水而泥沙不溶的特点,通过过滤即可把泥沙从食盐中除去,然后再把滤液蒸干即得纯净的食盐.2.结晶法此法是根据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通过降温或升温,使其中的一种物质先结晶出来,然后过滤使结晶出来的晶体与母液分离.例2如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简析将含有少量NaCl的KNO3…  相似文献   

10.
从脐橙皮渣中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脐橙皮渣为原料,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探讨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以果胶得率×粘度=胶凝单元数(Joily units)作为衡量果胶产量的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5℃,水料比15:1,pH值1.5,时间90min,果胶得率可达18.62%.  相似文献   

11.
平时我们所讲的沉淀是指室温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那么,同一种物质何时能以沉淀形式出现,则取决于它所处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一、CaCO3 白色难溶于水,喜中性、碱性,忌酸性环境.特点是溶于其相应的酸即CO2的水溶液中,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例如:向石灰水中通人少量CO2或滴入几滴Na2CO3溶液,均能生成CaCO3沉淀.而  相似文献   

12.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因此正确地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显得特别重要.解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书写离子方程的有关原则:(1)易溶于水和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成;(2)难溶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单质、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遵循三个守恒:①原子个数守恒,②电荷数守恒,③得失电子守恒.下面谈谈离子方程式的有关题型.  相似文献   

13.
一、注意哪些物质难溶于水,哪些物质易溶于水,哪些物质微溶于水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用化学式表示,不能写成离子形式。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分离混合物的方法1.物理方法.分离溶解性不同的固体的混合物(一种难溶于水,一种易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操作过程:溶解→过滤→蒸发.即先将混合物溶解于水,过滤,在滤纸上收集到难溶于水的物质,然后蒸发滤液,使易溶性物质结晶  相似文献   

15.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因此正确地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显得特别重要。解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书写离子方程的有关原则:(1)易溶于水和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成;(2)难溶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单质、氧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遵循三个守恒:①原子个数  相似文献   

16.
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原来的自由离子,全部或部分变成非自由离子状态,形成新的物质.从体现这一本质出发,高中课本中指出:有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生成,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那么,这里的“难溶的物质”就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吗?“难电离的物质”等同于弱电解质吗?“挥发性的物质”与通常状态下的气体只是说法不同吗?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节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常见酸碱指示剂及遇酸碱溶液显色状况二、学过的干燥剂特点及适用范围三、复分解反应定义、特点、发生条件第二节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相似文献   

18.
以蚕沙为原料,提取叶绿素,制备成脱镁叶绿酸,再与ZnSO4反应得脱镁叶绿酸锌,所得成品为墨绿色固体,不溶于水、乙醇、丙酮及酸性溶液中,但可溶于碱性溶液中,其红外吸收光谱证明锌离子结合在脱镁叶绿酸卟啉环外侧链羧基处。  相似文献   

19.
一、比较溶液pH例1将二氧化硫、生石灰、食盐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依次为①②③,溶液的pH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②<①D.①<③<②点评与解溶液pH的大小,一般是碱溶液大于中性溶液,中性溶液大于酸溶液.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pH<7;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Ca(OH)2],pH>7;食盐溶于水,溶液呈中性,pH=7.对照选项应选(D).二、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t℃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5g,丙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g丙.若取等质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  相似文献   

20.
一、掌握要求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对一些物质进行分离与除杂。二、分离、提纯方法与典型题例析分离是利用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选择某方法使两种物质分离开,再恢复至原状态。提纯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性质的差异,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杂质。从分局与提纯的原理看都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见下图:(-)物理方法1·过德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例如,粗盐提纯时,把祖盐溶于水,经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