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中国的邻近藩属越南引起的。对中越历史形成的“宗藩关系”与西方殖民扩张体系的内容和实质性比较及对法国侵略越南的历史之考察说明,越南问题和中法战争的发生,是在国际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分割世界领土,侵略中国近邻藩属并进而图谋瓜分中国的严重形势下,法国加紧推行以据越侵华为核心的远东殖民政策的结果。某些外国史学家对中法战争起因与性质的论述不符合历史实际,应予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浙江拓展教务,为了增强传教效果,他们创办了各类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在浙江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虽然带有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的强行渗透性质,但同时也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浙江教育事业的进化.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当西方殖民者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的时候,都利用宗教作为实现他们侵略野心的工具,以法国殖民者最为典型。今年是中越人民共同抗击法国殖民侵略的“中法战争”爆发一百周年。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中法战争,并更深刻认识近代法国殖民侵略的特征,本文力求较系统地阐述近代法国殖民者在中法战争前如何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和越南,以及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传教士在中越所进行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为西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宗教,自唐朝开始,西方国家便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但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清末,基督教在中国才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契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依次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于1844年与1846年发布解禁上谕,基督教政策随之改变。凭借该政策,传教士终于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教活动。中国大地,尤其是沿海五口岸,由于传教士的传教,近代医疗教育活动随之开展,但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民教冲突,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相似文献   

5.
从16世纪末法国天主教开始进入越南,到19世纪末法国把云南和两广地区包括海南岛在内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天主教始终扮演着法国政治经济侵略先行者的角色。近代法国环北部湾殖民经济圈的最终完成,很大程度上基于天主教在印度支那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对广西的控制。法国人在环北部湾地区的这种具有明显的政治、宗教、思想文化和经济综合控制的特点,也使得近代环北部湾地区被强权入侵时,在商贸活动、人口迁移等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获得了多元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基督教继唐、元代之后第三次入华,来华的西方天主教各修会之间为是否遵行中国传统礼仪的问题发生争执,即所谓“礼仪之争”,这种争执最后发展为中西意识形态的对抗。康熙皇帝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驳西方天主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指责,并由此决定全面禁教。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三世为巩固其统治,在对内对外政策上积极支持天主教会的活动。另一方面,法国天主教会为获取远东护教权,积极扩大在华传教势力。因此,19世纪上半叶法中关系表现为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国势增强,国际地位日渐上升,法国力图打开中国大门的要求愈益迫切。但清政府实施“教禁”政策,与法国的殖民企图相抵触,加之中国民众的反抗,矛盾日趋激化。“马神甫事件”的发生,法国正好以此宗教纠纷为借口,与英国共同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达到殖民侵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丰臣禁教在宏观上是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天主教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而切支丹大名高山右近的拒绝弃教则是禁教令发布的直接事件性原因,该事件使丰臣秀吉对天主教的态度陡然恶化,直接导致丰臣秀吉突然运用了驱逐外国传教士这种激烈的外交手段来昭示其作为“神国”统治者的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9.
<正>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外国传教士是十分活跃的角色。因此关于传教士问题应该是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中日甲午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儒学的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传教士在远东的传教以澳门为中心。以耶酥士为主的传教士为中国传播天主教,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交通、语言和文化习俗等许多困难,采用以儒传教的方式和利用西学、西器和西艺等各种方法终于打开了中国的礼教之门,在传教过程中,澳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礼仪之争引起禁教之后,澳门又成了维系宗教存在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