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已有媒介素养课程模型的建构特点以及国内媒介素养课程的客观需求,从媒介素养产生的母体文化——视觉文化中提炼课程实体内容,研发了以自主媒介意识为核心,由视觉文化、文本、个体三者为主要因素构成的VcTP课程模型.以自主媒介意识为核心,摆脱了媒介素养教育单纯以“批判性”为宗旨的窠臼,文化、文本、个体三个主因分别体现了视觉文化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了校内外媒介资源与环境,发挥了学生在媒介生活中的主动性,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主开发媒介素养课程的蓝本和切入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研究团队利用VcTP课程模型,在针对不同对象的媒介素养教学中进行了探索,经过10年实践,成功开发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初步体现出该VcTP课程模型的普适性、均衡性、延展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在教材编著、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取得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成果,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但在各种思潮不断更新、时代不停前进的背景下,尤其是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变化,启迪并激励“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通过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现状反思与深入解构,进一步开展“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图式再构的探索很有必要。通过“图解”教材、“图说”课堂、“图划”作品、“图雅”网站的研究,力求“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3.
课程群协同进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不断地分化与综合,高校课程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单个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融合并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国外学者在研究课程问题时,较多将生态和课程联系起来,蕴含课程群协同进化的思想。我国的课程群研究侧重于定性理论分析,内容上属于实践描述和经验总结。今后,课程群协同进化研究应该构建课程群协同进化的话语体系、阐释课程群协同进化的发展规律、开展课程群协同进化的教学设计和进行课程群协同进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慧臣  何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4-68,58
伴随不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不同课程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反思目前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可以发现:已经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关注课程体系问题;注重课程模块的组合,课程关系有待强化;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学习应用有待提高。从理论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以协同进化为内在目的,以优势互补为重要方式,以竞争升华为路径选择。在实践开展中,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面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引领课程群建设;应用协同理论,指导课程群建设;构建互补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素养养成的重要媒介。我校政治教研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文化自觉"的交汇点上,着眼客家文化的传承性,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高中政治必修相关课程内容模型构建、情境创设和内容拓展为载体,遵循"开发资源—设计课程—实践改进"的课程建设理路,开发了《客家文化》政治校本选修课程,摸索出一条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的"宪中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共享到共生"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对十年"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依托于开发建设的"视觉文化"专题网站(www.fromeyes.cn)的支持而逐步凝练而成的一种个性化的教与学方法。"从共享到共生"既是"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又是E-learning环境下知识建构的新理念。"从共享到共生"的形成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知识共享、新知蕴育和知识共生。"从共享到共生"的理论意义在于其揭示了信息时代知识建构的一种共性趋势:即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将促使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个体间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会逐渐形成一种长效的、群体参与的、以促进个体知识内化和团体知识增长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课程群建设可通过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整体的教学效益;但课程群的组建在专业之间、课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依据《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的知识领域、知识点对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校的特点、师资,列出相关课程的设置.按照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动机和思路,分析了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群内课程的协同进化,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突出和巩固思政育人实效,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课与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而是要做到有机互补,实现协同育人,让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政修养得到同步提升.首先从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等方面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核心理念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应读图时代的文化形态转变与视觉教育需求,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首开"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课程建设历经十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该课程的核心理念体现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互动、课程模型的分层与融合、课程资源的多元立体化体系三个方面。课程教材的教学设计思想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上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体验的结合,二是结构上重视内容模块的合理分类和引导,三是形式上突出立体化(文本+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的特色。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对图像世界的认知与解读,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优质的专题学习机会,而且起到了良好的文化欣赏、陶冶、教化和传承的重要作用,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互补。开设《博物馆奇妙旅》课程促进了我校课程的整体建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1.
高职护理专业开发多元文化校本课程是社会发展以及护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形成,体现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其课程体系框架由《世界宗教艺术文化史》、《跨文化交际(英语)》、《多元文化护理》三门选修课群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三门选修课群体现了对学生系统知识链的搭建和能力层梯度的培养,综合活动实践是三门选修课群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媒介素养教育很难获得成功.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视觉文化内涵促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摆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消解了“保护主义”存在的基石.由于国内视觉文化还未成为主流文化,必须选择有价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彰显地域特色的、能够适应教育规律的视觉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建构,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欧美国家,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将着重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并以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对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情况为例,对小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欧美国家,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将着重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并以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对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情况为例,对小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实施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推行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课程群建设理念,从特色课程开发、公共艺术课程群构建、艺术教学方法改革、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一门门独立、分散且具有食品文化艺术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打造成一个多学科渗透互补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群,打造具有食品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建设机制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梳理,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分析,视觉文化始终和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紧密关联,两者有很多相通、相融之处.基于视觉文化视角来构建网络课程建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建设机制改革,节省宝贵的教育资源,网络课程本质上也是一种视觉文化资源,因此是可行的.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考察,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以视觉文化"受众主导"理念构建网络课程质量评审机制,以视觉文化"市场营销"策略创新网络课程有偿共享机制,以视觉文化产业"人才战略"创新网络课程建设人才管理机制,逐步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课程建设机制,以期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阶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启蒙意义。从媒介素养教育内涵切入,阐述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如何开展,建构信息技术课程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可为之处,让小学生会用媒介、善用媒介。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开课程。由于受到国外文化保护、超越保护主义和视觉文化不同思潮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内大众对媒介传播的认识,进一步找到符合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方法与途径。CRT模型把媒介传播的本质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与手段,去分析和解构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国内课程的国情。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广东省高校媒介素养课程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课程开设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广东省高校媒介素养课程教学活动的策略。最后从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建设及媒介素养教育辅助机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广东省高校媒介素养课程教学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文化引领课程搭台校企协同’五年制高职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聚焦专业群整体协同育人,探索解决专业群资源共享度不高、应对产业转型能力不足等问题,经过多年实践而形成。一、成果的主要内容五年制高职汽车专业群“文化引领课程搭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德技并重、育人为先”的职业教育理念,依据新汽车人才的能力特征要求,从价值思想、核心目标、关键策略三个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