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精准扶贫期间,有很多贫困群众搬离原来的居住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如何让这些移民适应新社区的生产生活,是关系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和谐社区为例,调查了该社区搬迁移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计方式、社会网络等方面的适应状况,发现存在拆旧复垦还未完成、迁出地土地流转难度大、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空间大、后续就业帮扶任务艰巨等社会适应困境,提出了盘活搬迁区“三块地”、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好后续帮扶工作等增强移民社会适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工程,搬迁群众在心理适应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单从国家、政府及搬迁群众个人三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封闭心理、排斥心理、抵触心理、不信任心理等困境.结合精准扶贫及易地搬迁相关政策,从国家、政府及搬迁群众个人三个维度来调适存在的心理困境,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不返迁不另迁、"能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搬迁学生的学校适应关乎其学业和身心健康,关注搬迁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能为搬迁后续的教育保障工作提供有力的实证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人口学信息以及学校适应量表对贵州省某安置点学校整群抽样,得到有效数据741份,其中搬迁学生355名,非搬迁学生386份。研究发现搬迁学生与非搬迁学生整体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适应存在搬迁与非搬迁、男女、年级和搬迁年限的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搬迁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高于非搬迁学生,搬迁女生的环境适应显著好于男生,初一年级搬迁学生学校适应水平高于初二搬迁学生,搬迁年限越久,搬迁学生的师生适应越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实践当中,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易地搬迁当中,失地老年人作为其中的重要构成,由于生活场景的转换、生计方式的改变,失地老人的社会适应和对社区的归属感遭遇挑战。文章以山西省Z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失地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研究法,对失地老年人生计生活、社会交往、社区归属感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5.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作为有效帮扶途径之一,不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搬迁地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更有助于搬迁移民尽快适应新社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在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国家与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我国历史上的社区教育经验以及移民自身的学习需求,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提供了政策基础、实践基础和动力基础。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兼具城镇与农村特征,故需从城乡融合视角制定其社区教育发展路径:一是以"稳秩序升内涵"为宗旨,确立社区教育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二是以"广服务融生活"为目标,构建社区教育的内容与载体;三是以"多形式活方法"为理念,组织与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四是以"成合力升效率"为指向,保障社区教育的运行与效率。总之,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应当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注重将其与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移民搬入新的社区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二者文化存在差异性,移民只有通过调适自身文化,才能与当地文化相融共生.文章基于对普安县A镇的田野调查,从人类学的视野对移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身份认同的调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安县A镇移民正处于文化调适的接触期.为帮助移民完成文化调适,文章从政府、社会及移民三者出发,提出了解决就业、尊重移民生活习惯及重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21,(1):54-60
在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移民的社会适应影响移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选择。基于W县XQ社区的调研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持续发展需要整体考量移民场域各要素整合的共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惯习的稳定与拓展为移民在迁入地安居带来心理保障;生活惯习的养成与适应提升"安居"生活的满意度,增加移民对迁入地的心理归属;重新形塑的社交惯习帮助移民凝聚社会资本,推动实现社区认同。了解移民具体的社会适应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培育和创造移民良好惯习,才能刺激移民内生发展原动力与外在资源运用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8.
苦聪人,归属于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笔者以易地搬迁的苦聪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镇沅县恩乐镇复兴村大平掌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为调查地,对世居哀牢山的苦聪人搬迁到平坝地区后的心理适应状况进行研究。从总体上来看,搬迁后的苦聪人基本实现心理适应,在新的居住地开始规划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人口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迁移运动。苦聪移民能否"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和谐融入安置区,移民与安置区的文化融合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以镇沅县苦聪新村的苦聪移民为目标群体,通过分析其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提出促进苦聪移民文化融合的建议,促进原住民族——哈尼族与外来苦聪移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易地扶贫搬迁点教育保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需要具体深入到学科教学层面。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来看,易地扶贫搬迁点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除了文化背景差异外,主要是教学管理环节薄弱、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短板、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不足等,需要从规范教学管理、更新教学观念、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空间贫困理论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容易陷入低水平应用状态。通过对贵州省德江县跨区域移民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跨区域移民多重空间重塑问题。德江县跨区域移民通过城镇化集中安置方式,在经济开发区建设移民新区、安置就业、增加后续社会支持等措施全方位拓展移民生计空间。但德江县跨区域移民面临社会资本重构障碍、文化与心理适应困境及扶持移民的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应进行移民社区生活实践的社会建构、走高质量城镇化安置、进行跨区域移民行政协调与区域合作、积极发展循证扶贫等方式进行移民多重空间重塑的策略创新。德江县跨区域移民的启示:科学的贫困治理应由自然地理空间向多重空间优化,重塑移民多重生计空间。  相似文献   

12.
易地搬迁移民兼具“农民”与“市民”的特征,身份的双重性与搬迁方式的多元性使其社会融入问题更突出、过程更复杂、内容更广泛,因此,研究其社会融入问题更为迫切。易地搬迁让农户移居到“穿越式”空间,使其生计方式发生转变、交往方式得以延伸、管理方式产生变化,彻底实现了生活的“解放”。不过,搬迁后,农户也面临可持续生计保障难、社会关系网络重塑难、常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等困境,产生“悬浮式”身份认同。由此,应从个体培育、家庭导引、社区协同和社会支持层面构建志智双扶长效机制,全方位激发搬迁农户的内生动力;应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社区认同、重塑社区文化、加速社区融合等手段,实现搬迁农户经济空间、心理空间、服务空间、资源空间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13亿多人口中有8亿多就住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进行的开发式扶贫搬迁正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文章以山西左权县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左权县开发式移民搬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移民搬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现其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6,(4):112-115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和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详尽阐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定西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效,认真分析了全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助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定西市如何更好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更有效地助推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桂东县沙田镇周江村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新社区居民搬迁后才参与体育锻炼者占比最高,搬迁后居民增强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新社区居民搬迁前后运动项目的选择与场地器材有一定关系;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新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  相似文献   

16.
涵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移民在迁入地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变迁过程。笔者以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移民为例,通过移民内在、外在文化变迁的分析来探讨移民的涵化问题。研究发现,该地移民涵化正处在外在变迁向内在变迁过渡的阶段,外在变迁是内在变迁的基础条件,移民主要通过文化整合的方式来实现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来新学校后通常难以适应安置地学校的新环境,这样不仅关系到其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其融入新学校的程度,甚至会对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学校新环境的实践研究,能提升他们对学校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他们良好地融入,增强社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剖析了制约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学校新环境的因素,探究了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学校新环境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在安置点开始了新的生活,其子女在新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家校合作也随之展开。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为例,对12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的学校教师从家校合作的方式、内容和困难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NVivo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的家校合作存在沟通困难、方式单一、内容欠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移民子女家庭环境特殊、家长观念落后等方面。由此提出政府健全政策支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家庭重视教育、社区积极配合四个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政策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之一,是国家推进减贫进程中最直接的政策投入,其政策效果易测量,易评估。文章通过对某村落易地扶贫政策实施进行调查,发现了移民生计的变迁中物质资本增强金融资本弱化的政策效果。村庄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仍面临着经济基础发展薄弱,政策参与主体单一,政策目标群参与度低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96):190-191
在农村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村贫困的分布、成因、特点、类型等发生显著变化,山区农村扶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这预示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此,有必要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出发,立足于山区农村特困地区的新问题和新特征,根据秦岭大巴山脉贫困区实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难题,从宏观和整体层面对农村扶贫开发战略进行反思与创新,寻求更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