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先生,现在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解读比较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很受关注.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解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百喻经》以近百喻喻世,系中古时期浅显易读的佛典名著。其篇章中的“喻”共有148例,所见类比、明喻、隐喻、对喻、借喻、反喻、讽喻七种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中古时期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成熟和功用。  相似文献   

3.
《百喻经》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偏正式复音词内部的语义和词性构成较为复杂,对其构词状况和特点加以探讨,可以为中古时期偏正式构词法的发展特点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4.
《百喻经》若干语法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百喻经》中的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动补结构等五种语法现象,揭示其在中古汉语上的历史面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5.
《百喻经》是中古时期口语色彩较浓的佛经故事集.其中的完成体标记系统包括4类成员;完成体副词、完成体语气词、完成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完成体标记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完成体标记成员“既”、“已”、“矣”、“耳”、“竞”、“讫”、“得”、“却”等进行溯源厦流的探讨.可以归纳出备类标记体成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之”字是《百喻经》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它的使用使得《百喻经》语言更加的紧凑,表达性更强,使得每个小故事更加生动完整的表达出其中的寓意.本文拟通过对“之”字的动词、代词、助词等用法的考察,并结合《百喻经》中“之”字的用法,揭示不同的“之”在句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了该书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8.
二子分财喻     
[原] 昔摩罗国(1)有一刹利(2),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3)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云“何破之?”“所谓衣裳中割作二分,桀(4)瓶亦复中破作二分,钱亦破作二分。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破之而作二分。”  相似文献   

9.
“愚”和“痴”是一组发生过历时替换的常用词,关于口语中“痴”取代“愚”的时间,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以萧齐时代翻译的《百喻经》为个例,从数据统计、组合关系两个方面,对“愚”和“痴”的使用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和分析,从而得出在南朝齐时“痴”在口语中已经取代“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了周绍良先生《百喻经译注》词语释义中的一些失当之处,并作简要分析,最后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今译魏晋南北朝文献的词语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应充分注意那些"旧瓶装新酒"类的词语,二是应力求避免词语释义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1.
顾劲松 《文教资料》2009,(18):191-193
本文描写<百喻经>中"得"字两类用法:一为动词,意为"获得""得到",可带体词和谓词宾语;二为助动词,表示客观条件许可或实际情况可能.两类用法在现代涟水方言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相似文献   

12.
高处何所有     
张晓风 《师道》2005,(5):1-1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久病不起。  相似文献   

13.
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中国是文化大国,《论语》《老子》《左传》《大学》《中庸》《坛经》《百喻经》《朱子语类》《天工开物》《人间词话》等熠熠生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所涉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它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百喻经》是一部以譬喻故事演述佛法的佛教经典,全书共编撰九十八篇譬喻故事.这些幽默的故事都寄寓着佛法的精妙奥义,将佛法与愚痴故事巧妙融合,寓庄严隆重于幽默谐趣之中,语言生动,有大量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考释经中词语"顿""向""驱逐",可为汉语词汇史及汉语大型工具书的编修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4,(1):119-119
人的美好,最怕被沦陷。《百喻经》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妻子,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可谓情深意切。然而,妻子却另外有了情人,她想抛弃丈夫,嫁给她喜欢的男人。于是,她悄悄跟一个老婆婆商量,说:“我要离家出走了,你买一个女尸,等我丈夫回来,就说我死了。”老婆婆趁她丈夫不在家时买了个女尸放在家里。  相似文献   

16.
《百喻经》作为一部寓意性强流传范围广的经书,其中有许多语法现象值得研究。本文只对书中补语进行考察,分别从补语的形式类别和意义类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中古汉语上的历史面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17.
0先生的故事     
潘舒佳 《新读写》2010,(11):40-41
0先生其实是林先生。 至于为什么叫0先生,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总之0先生喜欢别人叫他0先生,虽然他只有11岁。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南山经》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学、地理学、语言文字、文学神话、医药学、矿物学、生物学、社会学诸多方面,以现代科学观念破解经文为宗旨,可对《山海经·南山经》主要经文作出新的全面释读。  相似文献   

19.
<百喻经>作为一部寓意性强流传范围广的经书,其中有许多语法现象值得研究.本文只对书中"尽"悉皆"成皆"几个副词进行考察分析,以期窥见南北朝时期副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作者之争的回溯与思考--兼与顾洁诚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学顾洁诚先生在《<西游记>作者之我见》中,认为支持吴承恩说的观点多属主观臆测。事实并非如此,主吴、疑吴、否吴的学者们都依据各自例证作了分析探讨。回溯、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是正确判断、研究《西游记》作者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