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传伟 《现代语文》2009,(7):131-132
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大师姚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读者阅读一部作品时,原有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前理解”或“前结构”。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有两大形态:其一是既往的审美经验即“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即“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这两种期待视野的形态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可以理解为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即写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写作需求(即写作者写作时所抱的动机所立的目标所带的问题)。如果写作者没有相应的文体知识,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审美观,就不可能写出深刻的文章。写作是个未定的结构图式,具有“召唤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期待视野,有利于搞好阅读教学。本文从期待视野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个作用受到启发,来探讨如何运用期待视野进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3.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认知接受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的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得读者从文本中领悟出作者、编者的真正意图来。因此,从“阅读期待视野理论”的视角分析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功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大师姚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原有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前理解”或“前结构”。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有两大形态:其一是既往的审美经验即“较为狭窄的‘期待视野’”。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即“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姚斯所提出的接受美学角度研究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通过对读者视野期待的分析而寻找译者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翻译,在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也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超出其期待视野的信息,从而使读者扩展原有的期待视野直至形成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的代表姚斯认为,期待视野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种相对确定的界限,它决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本文将结合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术语"期待视野",从内容期待、结构期待以及期待视野与情境交融入手,对期待视野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进行阐说。  相似文献   

7.
试论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中的召唤结构和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处于永恒的互动之中,召唤结构吸引读者去完成一部作品,期待视野不断调整读者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使之更符合作品阅读的需要.无论是召唤结构还是期待视野,均包含了个人话语和普遍话语.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互相统一又彼此矛盾,召唤结构牵引读者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作者创作时设置召唤结构的状态和方式,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的永恒互动共同推动文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假新闻是新闻业的顽症,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假新闻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迎合受众的"期待视野"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主导概念由受众的"期待视野"角度可从假新闻的种类和受众心理两方面来解读假新闻的出现.受众和媒体始终处在矛盾的统一体中,所以,要坚持受众的"期待视野"和新闻价值并重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文学的核心,文学应为读者服务,适应读者的期待视野。网络穿越小说的点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首先是作者在创作时与读者交流互动,适应读者的审美期待;其次是作品内容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期待心理,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0.
谢小妮 《广西教育》2014,(29):45-46
正"阅读期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阅读教学建议"提出来,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的互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即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互碰撞,在交汇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视野融合,意义随之而生。"阅读期待是一种心理暗示,具有动力功能、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读者批评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观点,通过实例阐述了广告翻译不应是译者的独奏,而是读者与译文的共鸣,使读者与译者之间的视野得以融合,以体现读者"期待视野"在广告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期待视野"观点体现在广告翻译上就是译者通过站在读者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使译文在完整表现原广告内容的基础上,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前便存在和具备的一种条件,它是一种先于阅读活动的阅读者心理反应模式。一方面可以表现为阅读的要求,这是一种工作的、学习的、生活的需求驱使读者去寻找和选择读物;另一方面,期待视野又是一种阅读标尺,它往往预控着阅读智力活动的基本走向,影响着阅读判断的质量。因此,要提高阅读质量,就必须利用阅读期待,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期待视野进入阅读,主动地参与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使阅读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达到理想效果。一、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符合汉字认知规律汉字认知既是人们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所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这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常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是读者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即阅读前已经存在的意向。这种意向决定了读者对所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也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价。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读者因为生活的和文学的期待视野不同,必然…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学生的阅读时间逐渐减少,学生普遍抱怨阅读的文本太深奥,太单调,教师则抱怨自己的读解无法取得与学生的共鸣。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又称"期待视界",是由德国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实,这里所说的"阅读期待"就是指"期待视野"。下  相似文献   

15.
何英 《考试周刊》2011,(58):26-27
本文采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概念,探讨如何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在中诗英译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原文视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带来的美感。视觉意象的翻译,必须满足读者部分的期待视野,才能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但是又必须打破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引导读者构建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6.
李文辉 《现代语文》2008,(12):117-117
在作文教学生生互评互改成为潮流的今天,同龄读者的期待视野,对学生作文“写什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学者姚斯认为,读者常常用他读过的作品做标准来进行接受,这就是“期待视野”。我国学者童庆炳则认为,“期待视野”还应包括“读者受教育的水平、生活经验、审美能力、艺术趣味等”,以及“读者所处时代、民族、阶级、阶层对读者欣赏倾向和趣味的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要求文章的内容不超过读者自身的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7.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是,为了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译本,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基于对晚清时势下读者特定期待视野的关照,严复在将Evolution and Ethics翻译成《天演论》时,通过改写、删削、省略、增加等方式,强化了译本对当时中国读者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呼唤。因此,严复的译本激发了当时读者的积极响应,成为和读者期待视野近乎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8.
王慧 《现代语文》2008,(10):47-48
在《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中,姚斯提出了接受美学的基本概念“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s),“期待视野”来源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理解视野”,指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受主客观条件影响的情境。并以此作为其理论的支撑点,论述了读者“期待视野”与文本的“距离”关系,以及“期待视野”与文本撞击时的几种形态(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  相似文献   

19.
警察形象出现在近年来反映进城务工人员底层苦难的小说里,显示了写作者视野的开拓和对城市新移民问题认识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德国学者姚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入手展开阐述。本文从分析"期待视野"的概念入手,探讨期待视野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