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控制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大学教育强调自我教育、个人发展需要自我管理,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密不可分的。从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概念、心理机制、结构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供借鉴,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水平,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担当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需要,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必修课程,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担当意识培养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对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家庭教育认识偏颇、社会教育环境乏力、学校教育失范、自我教育缺失等问题,给出了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需要从高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等方面实施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大学生"三自教育"与大学实验室的教学、安全和创新相结合,探索"三自教育"管理模式与大学生实验室内自我专业教育、自我安全意识管理和自我创新服务之间的关系,以期可以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同时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要在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担当起自身的使命,必将奠定在其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基本途径,大学生自我教育与修养是其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自身修为、知识与道德、语言与行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去的有益实践,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经过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与自我调控、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等三个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评估体系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入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锻炼与行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后,建设创新型国家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高新科技发源地的大学理应担当起这个神圣的使命。要创新,首先就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才能的人才,大学生创业教育无疑是最佳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将朋辈教育理念运用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开展朋辈教育活动中,让他们担当起朋辈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在辅导同伴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对象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可以体现。所以,教师应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方法,让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反思中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心理需求,也是当今大学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通过课程渗透、实务训练、体育锻炼和校园文化等途径,让大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使挫折教育有意、有机、有序、有效。  相似文献   

11.
洪艳荣 《教育探索》2021,(10):67-72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不仅关系到自身道德生命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挺拔、价值理性的稳健,还关系到知识理性的建构、家国使命的担当、社会责任的澄明.大学生身份认同需要经由"我"与自我的伦理自反、自我与他者的伦理承认、自我与普遍性规范的伦理内化而生成反身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普遍性身份认同.当前,大学生身份认同中的伦理文化、伦理精神、伦理抱负与伦理气质匮乏,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隐忧与道德风险.以伦理文化自信为价值线索与哲学依据,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伦理元素嵌入、大学课堂教学的伦理向度自觉、大学实践活动的伦理设置、大学实体的伦理文化建设等维度培育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是必要且紧迫的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12.
吴璇 《学周刊C版》2014,(2):20-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对象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可以体现。所以.教师应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方法.让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反思中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己任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自觉担当起对自己、父母、他人、民族、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做自己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这是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的理解。一、己任教育内涵解读己任教育是自我担当的责任教育,它寓于责任教育、理想教育、自我教育、法制教育和公民教育之中。1.己任教育与责任教育己任教育和责任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体两面,二者是融为一体、互为里表的。己任教育是责任教育的实现部分。就其范围而言,责任教育远远大于己任教育。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是己任,把责任内化为自己行为的教育,才是己任教育。2.己任教育与理想教育己任教育涉及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理想教育是包括生活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必须以己任教育的完成程度和实现的幅度为基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己任教育是理想教育的基石和平台,理想教育又是己任教育的推动力。3.己任教育与自我教育从教育的主体性来说,己任教育与自我教育处在同一个界面,它们都是以自己为主体,自愿地内化、自觉地接受、主动地转化外界所赋予的任务和使命,在没有外在强迫的条件下,进行灵魂世界的自我整合、自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在“陌生人”社会、网络媒体的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如何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范式下进行自我主体教育和理性交往,需要以一种自我体验式的历练来达到真正的自知自觉,即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大学生活乃至人生道路上引领自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目标的关键能力。第二课堂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社会功能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功能,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可缺少的教育途径。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路径为: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发挥第二课堂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的作用;优化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改革第二课堂管理模式,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加强生本管理;构建第二课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树立自信、培养健康自我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使他们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为其自我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大学生自信的培养,自我教育至关重要。为此,文章就大学生自信人格的自我教育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洋 《教书育人》2013,(36):22-23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涵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即在自己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已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评价、约束、调控、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内化,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克服落后于时代的思想意识和不良行为,促使自身的能力、素质向良好方向发展。自我教育是一种高度自觉、自律、自主的教育活动,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1](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意义第一,为实现高效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基础。爱因斯坦指出,高等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大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所谓的专家。由此可见,大学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8.
黄秋蓉  邓飞 《文教资料》2012,(8):146-147
《大学》中所涉及的自我教化思想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学》中自我教化思想为出发点,论述了其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启示、原则确立,以及具体实施途径等。  相似文献   

19.
《商洛学院学报》2019,(5):86-91
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问题,个别研究提供的培育方式、途径等多从单点出发,缺乏将多要素、多渠道、多举措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培育合力。对此,高校应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寻求创新创业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多要素、多环节、多举措协同作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大学生青年。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学界部分学者对德育范畴自我教育的界定,强调了德育领域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从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和智育范畴自我教育的区别出发,提出了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自我取向、教育内容的自我选择、教育方法的自我践履、教育过程的自我调控、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等五个具体特征;从道德的本质、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等角度论证自我教育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走向自我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