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44-145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Lomonosov,Mikhail Vasilievich,1711—1765)(邮票L36a)是一个富裕渔民的、好学的儿子。他17岁时去到莫斯科(部分原因是避开他的继母),设法冒充一个贵族的儿子被获准上了学。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58-161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Mendel6ev,Dmitry Ivanovich,1834—1907)(邮票M14a)出生于一个子女众多的大家庭,兄弟姐妹达14人之多,他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他很可能有某种亚洲的血统,据说他母亲有蒙古血统。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30-32
英国生物化学家克里克(Crick,Francis Harry Compton,1916—2004)(邮票C25a)曾在伦敦的大学学习,并继而于1953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二次大战期间,他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在战地工作,当时他从事雷达和地雷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91-192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Ivan Petrovich,1849—1936)(邮票P9a)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曾学过神学,他起初所受的教育是要他很好地继承这种家庭传统。然而,在神学院上学时,他读到了达尔文跳的《物种起源》,觉得他应该献身的是自然科学而非宗教事业。于是在1870年离开神学院进入圣彼得堡大学物理一数学系,在门捷列夫^M14和布特列洛夫踮。指导下学习自然科学,重点是生理学。1875年毕业后进人外科医学院(后来的军事医学院),立志从事理论医学研究,并在那里的鲍特金研究室工作。1883年他在圣彼得堡军事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884年到1886年去德国和法国进修,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13-214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Thomson,Sir Joseph John,1856--1940)(邮票T10a)1856年出生在曼彻斯特,一个商人家庭中,家里指望他日后能继承祖业,但他却迈上了科学家的道路。汤姆逊14岁时进人曼彻斯特的一所专科学校,本打算学工科,但却对物理学逐渐发生了兴趣。1876年,他靠奖学金进人剑桥大学读书,此后便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一生。他毕业时的数学成绩名列全班第二。1883年,他接替退休的瑞利^R6N任物理学教授,当时他只有27岁。1884年,他又接替瑞利的卡文迪许0实验室主任的职位,领导该实验室达30余年之久(直到1919年)。英国能够于20世纪前30年在亚原子物理学领域保持显赫的领先地位,主要有赖于他的指导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54-155
法国-俄国微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Mechnikov,llya Ilich,1845-1916)(邮票M12a)是俄罗斯皇家禁卫军军官的儿子,曾经受过帝国所能提供的最高级(当然也不太多)的教育,在哈尔科夫大学毕业后赴德国留学深造。西博尔德(Siebold,Karl Theodor Ernst von,1804—1885,德国动物学家)曾经是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4-25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Chadwich,Sir James,1891—1974)(邮票C12a和邮票C12b)在曼彻斯特大学受教育,1911年毕业后,便跟随在那里任教的卢瑟福^R18N工作。1913年他获得一项奖学金——18年前卢瑟福^R18N也是因得到了这一奖学金,这才从新西兰来到英国。查德威克用这笔奖学金来到德国,打算和盖革础一起工作。不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成了敌侨。因而被德国政府拘押起来。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21-222
英国工程师瓦特(Watt,James,1736-1819)(邮票Wga)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里诺克,小时侯体弱多病,不能去学校上学,由他母亲教他读书写字。他患慢性的周期性头痛病,被认为是一个智力迟钝的儿童。瓦特在十几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原先是一个富裕的商人,以后每况愈下,经受艰难的时光。瓦特来到英格兰,最终到达了伦敦。在伦敦他经历了一年的艰苦学徒生涯,学会了使用工具和制造器械的手艺。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06,(5):119-119
1847年,在表兄的资助下,恩斯特·韦尔纳·冯·西门子(Ernst Werner Von Siemens)建立了西门子电报机制造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手工作坊,而且连西门子本人在内全部人员只有10个人。短短8年后公司发展到了90多人,在德国销售额达到了50万马克,并开始在英国、俄国、奥地利、日本成立分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概况英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实行现代专利制度的国家。英国于1449年授予本国第一件专利,并于1624年制定《垄断法案》,该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1852年,英国政府颁布《专利法修正法令》,并设立英国专利局(tJI(PO)。1990年,UKPO正式成为政府机构,隶属于英国贸易和工业部(DTI),2007年4月2日,经英国政府批准,UKPO正式更名为英国知识产权局(UK-IPO),其总部设在南威尔士的新港。2007年6月28日以后,因政府机构变化,uK—IPO改为隶属于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1884年7月,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73年10月,加入欧洲专利公约(EPC);1979年1月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12,(29):F0004-F0004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国,1845—1916年),因对免疫的研究,特别是指出了免疫的“‘细胞’理论”,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07-210
英国一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Rutherford,Lord,1871—1937)(邮票R18a)的祖父是于1842年移居到新西兰的苏格兰人。卢瑟福的父亲是轮箍匠兼农夫,一共有12个孩子,卢瑟福排行第2,他幼年时种过地。卢瑟福在求学时期就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能,在十几岁时获得了到新西兰大学读书的奖学金。他在新西兰大学毕业的时候名列第4(不知前3名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他在大学读书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并且研制出来一个磁性无线电检波器。然而,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33-134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Kirchhoff,Gustav Robert,1824—1887)(邮票K11a)很喜欢讲述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当时关于富琅和费谱线是否揭示了太阳上有金子这一问题还正在研究之中。基尔霍夫的财东(一位银行家)对他说:“如果不能把金子弄到我这里来,我关心太阳里是否有金子又有什么用?”不久之后,由于杰出的工作,基尔霍夫得到了英国朗福德(Rumford,1753—1814,美国一英国物理学家)勋章和用英镑硬金币付给的现金奖,当他把这些硬金币交给这位财东的时候,他说:“您瞧,我成功了!我终于从太阳上取来了一些金子。”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8-131
在剑桥大学的蒙德实验室门口,竖有三座引人注目的雕塑像:一个是出资兴建这座实验室的蒙德先生,另一个是农民模样的人,余下一个是只鳄鱼。那个农民模样的人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R18N,而那只鳄鱼就是为体现卢瑟福勇往直前的坚毅性格而雕塑的。“鳄鱼”是俄国物理学家卡皮察(Kapitza,Peter Leonidovich,1894—1984)(邮票K3a)为卢瑟福起的一个绰号,他说:“在俄国,鳄鱼是一家之父的象征,令人赞赏和敬畏,因为它有直挺挺的脖子,无法回头。它只是张着嘴,一直勇往直前。鳄鱼象征着科学。”恐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卡皮察本人就是一只“鳄鱼”,他的学习经历、家庭生活和研究工作都充满着曲折和不幸,没有勇往直前的“鳄鱼”性格,是难以成就其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15.
分子结构的奥秘一向是化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18世纪以前,“分子”这个名字连科学家都还是生疏的,因此对物质性质的说明只是外表的。自从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原子分子论之后,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从实验初步论证了原子,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才得到公认,但对它们的真实内幕还很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英国学科资助政策朱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1英国和英国科技改革英国全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242534平方公里,人口5784万(1994年)。全国共分4个行政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物理学的一位传奇人物——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Ландау)1908年1月22日生于俄国,今天来写点关于他的文字,才蓦然发现错过了他的百岁冥寿。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02-203
英国化学家冉赛(Ramsay,Sir WiUiam,1852—1916)(邮票RSa)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年轻时喜欢音乐和语言,后来又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他还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不管什么只要他想干,干开了,他总是干得很好。他甚至还是一个第一流的玻璃吹制工。他在后来因此而成名的气体研究中所使用的绝大部分玻璃仪器,都是他自己吹制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67-177
1不幸的童年 英国大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Newton,Sir Issac,1642—1727)(邮票N8a),这个许多人认为是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天才,幼年时却颇为不幸。他是个遗腹子(未出生,父亲就死了),又是早产儿,他出生那年(1642年),刚好伽里略^G3去世,并差点儿天亡。3年后母亲改嫁,把他留给了外祖父母(继父在他还上小学的时候死去)。在学校里,牛顿是个古怪、孤僻的孩子,喜欢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风筝、日晷、滴漏之类的器物。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并不显得特别聪明。10来岁时,他在学习上好像还相当迟钝,后来却明显地超过了班上的小霸王——是班里学习的第1名。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7-18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Bethune,Henry Norman,1890-1939),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服务员、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t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曾任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圣心医院外科主任。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同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