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佳 《青年记者》2016,(5):101-102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以下简称“哈通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官方通讯社,其总部设在阿斯塔纳市并在阿拉木图设有分社,其中哈通社北京分社于1993年建立,目前主要用哈语、俄语、英语、中文发布新闻信息,同时为国外哈萨克族同胞用阿拉伯文字传播哈语新闻.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发表重要演讲《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提出了中哈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得到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全力的支持和认可.随着中哈两国经济亲密度不断增加,两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受到两国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哈通社于2014年3月14日开设中文网站,并设有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社会等专栏,图文并茂,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2.
5月下旬,正在日本访问的我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原定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面,提前同国。吴仪提前结束访日行程足一个相当严重的外交事件,中国政府甘冒自身外交形象在国际社会可能受损的危险,断然取消会见,象征了中日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和隔阂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长期以来“阴雨连绵”的中日关系降到了建交以来的最低谷。中日两国民众之间互相不满和厌恶的情绪加剧,民间感情也陷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3.
姜玮 《军事记者》2008,(11):12-13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的今天,国际新闻传播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一国认识和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判断依据。而对外军事宣传,则是在国际社会塑造军队良好形象、增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4.
周宁 《新闻记者》2007,(11):58-60
海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模式①一直是新闻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之一,它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照与依据。本文选取美国东部、西部和中部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为样本,以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为抽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播中,面对重大疫情,新闻作为党务工作的重要传播手段,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疫情情况的眼睛。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真实的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新闻传播意义。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如何把握好疫情新闻的客观性,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用法国同行的话说,现在全世界的报纸几乎没有一天没有关于中国的报道和文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世界对中国的日益关注。  相似文献   

7.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07,(21):71-72
在分析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国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进行判断,而必须对日本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报道习惯和方式做全面的考察之后再下结论。  相似文献   

8.
9.
《卫报》(The Guardian)是英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卫报》网络版的涉华报道,着重互文性和隐喻,旨在提供一个分析国际新闻话语的新视角。一、新闻传播与话语分析话语承担了两种沟通功能:一种是描述外在的事物,另一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10.
该机似用沈阳厂早年投产的F-6战斗机的机身改造而来,采用两台中国国产化的RD-9B-811发动机,机头部分也换上能安装测距雷达的整流罩。”“科科饭”的专家们还煞有介事地推断出“F-9战斗机具备袭击从苏联海参崴至Et本东京在内广大区域的强大威力”。实际上,“科科饭”关于“F-9”的报道从一开始就笑料百出。首先它把“F-9”的“娘家”都弄错了,所谓“F-9”其实就是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强一5攻击机。,  相似文献   

11.
刘格非 《新闻世界》2014,(6):299-300
本文以法国媒体对于2013年10月发生在天安门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为例,使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他们对涉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方式,并从媒体和恐怖主义的关系、西方新闻观等方面对其报道的风格和立场进行剖析,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带来了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两报一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亚洲版)以及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涉华报道的阅读分析可以发现,与往年相比,以这些报刊为主的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信息的全球流动,扩大了人们关注的视野,国际事件可能瞬间在国内引起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应。从去年以来发生的伊拉克绑架华人人质事件,巴基斯坦袭击、绑架中国工程师事件,中国在阿富汗的施工队遭袭击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引起公众强烈反应的”苏丹红一号”事件,都是典型的国际新闻引起了国内强烈的同步反应。在涉华事件报道方面,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比较起来,有着许多劣势,但如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读者群对涉华国际事件的关注方向,选准自己独特的报道视角,地方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也能出彩  相似文献   

14.
余婷 《新闻世界》2014,(4):192-194
2013年10月28日吉普车撞击金水桥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而西方媒体更是连续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本文以西方媒体涉华突发事件报道的消息来源为研究对象,分析西方媒体微观实践中的叙事框架特征,以期为当下西方媒体报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贾杰 《新闻传播》2009,(8):34-34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运用好批评报道这一武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正确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让人“无懈可击”,又常常会变难为不难,稳妥地达到批评的目的,也不会惹上新司官司。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兼具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而深得观众或读者厚爱的深度报道已成为一些媒体制胜的法宝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深度报道要有开放的宏观思维。一般来说,传统的新闻报道多为一事一报的微观新闻,而深度报道则不同,它往往  相似文献   

17.
正确的立场。批评报道首先把立足点和出发点搞正确。批评一个单位、一个人、一件事,要有法律和政策依据,要从有利大局、有利工作出发,着眼于转化矛盾,促进发展,不是闹意气,图发泄,求轰动,更不是以个人好恶次评不同意见者,不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私利需要“曝光”来要挟、对付被批评者。无私才能客观,公正才能生威。确凿的事实。批评报道见报震动大、影响广,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压力大。这就要求批评稿件列举的事实要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假设、推想、臆断,不能有丝毫的水分和虚假。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必须重视掌握…  相似文献   

18.
王众 《青年记者》2013,(20):130
近期一则《劫匪模仿新闻报道实施作案》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这里就有一个对涉法报道的把握问题。涉及法制的新闻报道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在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上产生消极或不良的社会效果。要避免法制报道产生负效应,笔者认为,采编人员要遵守以下原则:一、要有正确的政治观。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端正办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美国新闻界的奥斯卡奖.考察1917年至201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其中不乏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中美关系变迁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当涉及到国家利益之争时.普利策新闻奖涉华新闻报道倾向与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和态度一致吗?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如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