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春秋大刀武艺兵器文化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相关史料,对武术春秋大刀的历史原型三国时期关羽人物所擅长的兵器进行了考证,研究认为:晋代《三国志》史料中未有关于关羽习练和使用大刀的记载;元代《三国演义》小说奠定了关羽青龙偃月刀的形象;明代《三才图会》中有“关王偃月刀”的正式记载,并有刀谱和技法流传后世;清代已经有民间习练关羽春秋大刀的史料记载;关羽春秋大刀的形象经过长期的历史不断加工演绎而成。文章通过研究春秋大刀兵器的演变历史,发现春秋大刀兵器的发展并非简单的形制改变,而是一种兵器文化的嬗变过程,更反映了社会与武术和军事武艺兵器三者之间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2.
山西运城是三国名将关羽的故乡,关羽以善使大刀而闻名天下。据说关羽喜读《春秋》,因而关羽的大刀又被称之为“春秋大刀”。 关羽故里的关公后人为使大刀绝技发扬广大,每年10月19日都在山西运城举办关公门前耍大刀武术交流比赛,来自山西、浙江、河南、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武术暨体育书刊上经常登载一些“空手夺刀”之类的自卫防身术。笔者认为,这些东西,用来“纸上谈兵”还可以;搬到赛场、舞台、屏幕上去也蛮漂亮;但若是付诸实践。恐怕就很难起作用了——除非你是身经百战的武林高手或特警队员!  相似文献   

4.
武术经过艺术加工出现在舞台银屏上,即为武功艺术,是为剧情和剧中人物服务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向武术家李尧成学了"八仙庆寿剑"之后.取其形舍其力并融汇了刀,锏等兵器的某些使法,把武术化成了一套精美绝伦的剑舞,用于《霸王别姬》剧中,将虞姬生离死别又强颜欢笑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武术原封不动搬上舞台银幕银屏、脱离剧情与人物特征,最终会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解放前,东北"少林会"以武术家何月山为首的一批武林高手,南下上海、投身于京剧舞台,在报纸上以"真刀真枪,当场出彩!"  相似文献   

5.
滇是彝族的主要聚集地,彝族民间武术曾经在这个地方广为流传,并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传统体育“大刀舞”是旧时彝族民间武术的一个缩影,也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彝族传统体育“大刀舞”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是了解和认识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刀舞”的特殊外在表现形式、独特的遗留形式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彝族传统体育“大刀舞”的开展情况,探讨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阵式春秋大刀,亦名"青龙偃月刀",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兵器的一种,也是太极拳师祖陈王廷最擅长的兵器之一。因陈王廷会老年长须飘髯,又贯用大刀,故有"赛关公"之称。当时,蒋发随陈王廷公学艺,貌似周他。陈王廷会老年画像时,蒋发持刀侍立于后,以做留念。因三国名将关羽贯用"青龙僵月刀",故此而得名。陈大春秋大刀套路是由三十句歌诀组成,与其他套路名称不同。其他套路一个名称基本上是一个动作,此路刀一句歌诀包括几个动作。陈武春秋大刀套路布局合理,上下呼应,左右逢源。它的劈、砍、撩、挂、斩、抹、截、拦、挑、刺、推、拖…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关公大刀进行整理并探究其传承的现实意义。阐释关公武文化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大刀是关公武术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通过整理总结资料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关公大刀传承及其价值研究的方面进行推理和分析,就其传承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漫话大刀     
冷兵器时代使用的武器,大多由生产劳动的工具演化而来,大刀也不例外。在江苏南京曾经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七孔石刀,刀背钻有七孔。从其复原图中可以看出 (见图 ),将之缚于长柄,即为长柄大刀。它既是人们劳作的工具,又可挥刃上阵,一器多用。它们可以算得上是大刀的雏形了。古代经典兵书《六韬·虎韬·军用》载:“大橹刀重八斤 (今约合 2公斤 ),柄长六尺 (今约合 140厘米 )”,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大刀用于军事的记载了。三国时期,魏将典韦擅使长刀。《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载:“韦好执大双戟与长刀。”但这里讲的长刀是否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从武术运动的视角分析“丹田”在武术中的概念以及作用,阐明了丹田在武术中的含义区别于其他传统学术领域对其的规定,论述了丹田对于武术运动意义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竞技武术训练体制新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对我国竞技武术训练体制原有模式进行探析。发现其阻碍了竞技武术的高度发展,不利于竞技武术走向奥运舞台。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竞技武术训练体制“三线四级”管理新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华武术》第七期起连续刊载了范克平先生撰写的《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一文,文中首次披露了国术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事件,范先生的功劳应该说是很大的.他在多期的文中都提到了韩会清(化臣)教官,可以看出,韩会清在中央国术馆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让海内外广大的武林朋友了解和记住这位昔日的武术前辈。我们作为韩先生的再传弟子亲自到他的祖籍故乡——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罗疃村采访他的后人,并撰写了这篇文章(题目中“春秋”指春秋大刀.“八极”指八极拳,是韩会清先生在中央国术馆所传授的主要技艺),将其作为范克平先生《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的续篇和补充,敬请各位读者斧正。  相似文献   

12.
绵掌拳小议     
绵掌拳又称短打拳。早在1567年明代抗倭英难戚继光所著(记效新书·学经捷要》文中有记载。该拳种主要流传河北省保定地区高阳县一带。我老家就在高阳县边渡口乡西柳沉,树。父亲杨峻岭生前回忆,他从小在武术之乡习拳练武。那时大入鼓励小孩,谁好好学拳就给谁买烧饼吃。他练过绵拳拳、燕青拳徒手拳种以及昆仑刀、沪手钩、九节鞭、春秋大刀等刀枪器械。他曾在徐州币1956年武术比赛中获奖。我会年54岁,12乡时跟父亲学过“绵掌拳”,至会未忘。早晨跑跑步,到南郊彭园或“纪念塔”国内练练此拳。绵拳拳的主要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一个路有…  相似文献   

13.
一个初春的早晨,阳光洒满了四周遍栽花木的静静小院。一位身体健壮,精神抖擞的老同志正兴致勃勃地演练着春秋大刀。人进刀进,银光飞舞。大刀上的一穗红缨,随着他挥舞出的“胸花”、“脊花”,前后左右,团团飘旋。在这把大刀的劈、砍、抹、挂之间,洋溢着一股奔腾不息的力量。一个套路练完收势,他更显得红光满面,神采飞扬。 他就是前铁道部部长刘建章同志,现在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舞台表演、武术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术舞台表演对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武术舞台表演特技的使用所产生的视觉误差;武术舞台表演节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民俗学视角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进行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武术与“斗秧歌”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显示武术与民俗活动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武术具有的多元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6.
唐黎标 《武当》2008,(10):55-56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历史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而且内涵相当丰富。现在,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沧州武林国手辈出,明清两朝曾有2000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皆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域。  相似文献   

17.
丹良 《武当》2013,(7):7
在美丽的青岛世纪公园,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习武者的矫健身影。时而形意长拳,时而春秋大刀,时而太极、螳螂,刀光剑影,上下翻腾,他就是青岛武术界知名拳师、青岛青城武术俱乐部副主任兼总教练刘文进先生。刘文进,山东青岛人,1958年生于青岛崂山县,受当地道家武术文化影响,年少时立志从武,跟随父亲压腿、站桩,学习多种武术基础功。8岁那年,文进叩拜民间拳师习练螳螂拳、长拳和八卦掌。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部队转业到崂  相似文献   

18.
武术在国际汉文化传播的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武术文化能够将中国的“尚武”精神更好地展现在国际视野中,促进汉文化的国际传播。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孔子学院平台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样化的孔子学院课堂内容、加强国家干预和指导、打造“互联网+武术”传播模式、加快武术套路动作及书籍的专业英语翻译工作等对策,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保驾护航,以期加快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的脚步。  相似文献   

19.
武术与舞蹈同为肢体语言,是艺术的另一类表现形式,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构成了舞台表演中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的融合借鉴进行了阐述及分析,认为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武术与舞蹈融合借鉴过程中互为映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沈诚 《健与美》2023,(4):50-55
<正>武道对于日本民族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空手道、柔道、剑道……在37.8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上随处可见。日本民族对于武道的痴狂,既诞生出武士道这样的畸形文化,也让传统的武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甚至登上奥运会的舞台。有人总结日本民族的性格为“菊花与刀”,充满了矛盾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