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观念冲突的视角可以进一步发现休谟的"自由观"与弗格森的"自由观"之间的分野.与休谟置身于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传统不同,弗格森从属于共和主义的积极自由传统.由于两者在自由观方面的这种二元对立,从而产生了"德性之治"与"法律之治"、"公域"与"私域"、"和谐"与"冲突"、"制度"与"精神"之间的对立与紧张.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现代共和主义的理论范畴中,佩迪特教授的“无支配”共和理论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通过从自由观与政府观两方面对“无支配”共和理论的概括和梳理,文章认为以“无支配”来概括现代共和主义理论精神这一做法虽然继承了共和主义一贯的哲学基础与理论风格,但其存在的争议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试图通过“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有”的“不有之为”达成的生活艺术化,它以情感本能为基础、以社会责任为前提、以艺术审美为途径、以精神自由为目标,是生命自由的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素被称为"恶的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核心是"自由",终极目标是创建共和国.他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共和主义自由的观点,创造性地从自由国家、公民美德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自由与政体、美德、法律、风习和宗教的关系,他的自由观对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由主义具有某种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公民概念,起初以德性为重心。公民的德性被看成是共同体得以存续的重要前提。近代以后,个人权利的发现引发了公民观念的重要转折。以权利为核心的公民概念,为公民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强大且影响深远的理论框架,当人的尊严、公民的自愿成为政治与伦理生活的理由,对公民权利的关注与维护,从此成为现代国家议事日程的中心。"权利公民",因其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同构  相似文献   

6.
公民美德与共和——共和主义的视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和主义的视角看,包括勇敢、奉献、雄辩、审慎和爱国主义等几个主要方面在内的公民美德是公民自觉服务于共和国公共利益从而实现公民自由、共和、自治理想的品性和能力,因此可以说没有美德就无所谓共和;相应地,通过公共教育、公民参与、良法之治等多种方式加强公民美德供给,使人们成为好公民,也历来为共和国高度重视。共和主义关于公民美德与共和关系的阐释,不仅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公民美德内涵的理解,加深我们对公民美德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优化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丰富和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菲利普·佩迪特是西方共和主义复兴中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无支配自由观是其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这种自由观试图超越伯林的消极或积极自由的二分法.在此基础上,佩迪特还提出了论辩式民主等一系列共和主义的制度设计.虽然他的观点受到了诸多批评,但他的理论努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哈立德是第一部阿拉伯裔美国小说《哈立德之书》的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哈立德是一位处处流露着对传统宗教和生活方式不满,对梦想和自由不断追求的艺术形象。拟以超验主义为视角,探讨了哈立德从对个人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到对全人类解放和自由追求的过程,认为哈立德在顿悟后采取的以东西方互补的方式来实现全人类最终自由和解放的观点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吸收英国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把个人自由、政治自由、法律自由引入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三权分立学说,创立了以法为本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丛报》学人不仅详细介绍了孟德斯鸠的自由学说,特别是他的三权分立学说,而且深入地考虑它在中国实施的情况。然而,当革命派也将三权分立学说引入中国时,他们反而认为三权分立学说不适合于当时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面的问题:“语境主义”兴起的“语境”是什么?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具有怎样的现实政治指向性?  相似文献   

11.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根本目的是使公民享受到自由。为达到这一目的,从制度的角度而言,需要采取一种混合均衡的共和制度;从个人的角度而言,需要公民具有公民美德。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在当代的复兴,一方面得益于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具有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本身具有一些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无法替代的内在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是完美无缺的,其最大限度在于它的排斥性。  相似文献   

12.
共和主义于20世纪中叶在西方开始复兴,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究共和主义现代复兴的背景及原因,比照透析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基本理念不同之处,解读复兴后共和主义新的内涵,有利于我们理解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萨义德的《东方学》在中国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将这种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于对西方汉学的研究,并提出了"汉学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汉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再是一种客观知识。文章在介绍了"汉学主义"的观点后,对中西学术界的"汉学"的概念做了厘清,并对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汉学主义在理论上的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承袭了传统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推崇个人自由与权利,同时他提出最小国家的概念,对国家的功能进行限定,强调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与对经济事务的放任,并阐述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与束缚。其思想对当今西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正在改革进程中的中国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波考克和斯金纳对当代共和主义的论说,皆倚重于对马基雅维利的解读,波考克在论证《君主论》与《论李维》之一致性时,以《君主论》中建构的"德行-命运"概念框架来阐释《论李维》,并以"政治革新论"来诠释两者的基本主题;他亦从德行和命运上回应了共和主义的腐化论题。斯金纳则在解读马基雅维利的一致性问题与腐化论题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两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从文本诠释的脉络,理解当代共和主义所谓的"德性"范式和"法律"范式之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21题: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关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效力,采取了登记生效和登记对抗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在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效力上,采取了登记生效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的折中模式。本文通过对登记生效主义及登记对抗主义的制度价值及其效力方面的评析,指出了登记对抗主义制度的不严谨性,提出了目前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效力的不足之处,并结合两份著名学者立法建议稿的相关规定,提出将来我国物权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应统一采取登记生效主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埃敏·雷哈尼是美国文学叙美派的先驱,他不仅活跃于20世纪的阿拉伯语和英语文坛,而且频频亮相于政界,他类型多样的作品和超时代的思想带给世人无限启发。1911年由美国托德·米德公司于首次出版的《哈立德之书》是他用英语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这部作品带有浓郁的自传色彩,既包含了作者对前30年人生的回顾与反思,更包含了作者对文化、宗教、民族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小说创作于1907—1911年,那是雷哈尼一生极其重要的五年,在此期间他享誉后世的思想观点基本成型,因此学界也称雷哈尼哲学为哈立德主义,它启发、鼓舞了从哈利勒·纪伯伦到爱德华·萨义德等一批批阿拉伯裔作家、思想家,《哈立德之书》被视为阿拉伯裔美国文学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对待后进生要讲究方法.要善于引导帮助,避免当众批评,善当良师益友,不使他们心存戒备;善用书信规劝,说教不解决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当今至少有三大问题在纠缠着我们,一是中国与西方的问题,二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三是天理与人欲的问题。因应这三大问题,本文提出全球对话主义、环境对话主义和德性对话主义。所谓"对话"首先是鼓励介入对话过程的各方充分发声,二是提倡各方之间的相互倾听。对话的哲学前提是承认各方有不可通约的生命存在及其本真性,同时对话又是向异己让渡本己的空间,是诚意的邀请和虚席以待。在充满各种利益冲突的时代,只有高扬对话精神,我们才可能获得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