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龙脊古壮寨是广西代表性的梯田稻作农业社区,其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内容衍生于梯田稻作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的原真性保护为前提,创新性地转化资源利用,以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前进发展,自然与人文生态体系和谐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龙脊壮族地区是桂北具有代表性的高寒山区稻作区,其民俗文化内容源于稻作农业文化的母体。文章通过对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内容生成及延展过程的讨论,分析其稻作节日文化多重内涵及文化传承变迁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现代化语境下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区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紫鹊界梯田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紫鹊界梯田旅游开发的“增长极”、“点一轴”、“区域一体化”和“综合开发”等四种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无锡大力推进吴文化、古运河文化、佛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业呈现出从传统景观旅游到文化休闲旅游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以提升无锡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彰显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百色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本身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百色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壮族民俗文化,本文根据这些壮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百色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初步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6.
王琳 《华章》2010,(2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民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形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决定民俗旅游兴衰的关键.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地方文化差异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努力开发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弘扬地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发展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一种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是第三产业的先导性产业.进入21世纪,各级地方政府,旅游部门纷纷瞄准“民俗”,争相采取措施挖民俗特色,推民俗项目,打民俗品牌,做民俗文章.利用民俗开发旅游资源,对推动我国旅游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目前青海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加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有利于青海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海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根据目前海洋旅游发展现状,对广西海洋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分析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探索深度开发策略,为广西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甘肃旅游业的一大优势在于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甘肃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资源,形成以各民族典型节日庆典为主要内容、以民俗美为核心的民俗旅游体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旅游胜地立体化旅游资源优势,对推动甘肃的经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瑶、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 ,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历史文物等旅游人文资源 ,但却缺乏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如何进一步挖掘这些资源 ,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振兴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