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儿童的教育,不宜一味地强调所谓的"现代化"。因为,这种"现代化"之中很可能就包含着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因素。在童年期,儿童应该"复演"人类种族发展的历史,因此他理应去接触自然,接触古朴的环境,并得到古典精神的熏染。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去现代化";儿童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需要教育者耐心地等待其天性的自主生成与自由发展。惟此,儿童未来才能健康地步入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的儿童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且深刻。他认为,儿童教育是个大问题,应着重强调儿童的社会教育;要让儿童又玩又劳动又读书;要重视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健康;采取“管”与“放”结合的家庭教育方法;应选最好的人去做儿童教育工作,实施新式的教育方法;儿童教育要向全托和住校方向发展。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有两个理论来源和三个实践基础,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教育是为了儿童的幸福。但是如今的儿童教育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给儿童幸福。儿童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要靠儿童自身的努力。在这个儿童走向幸福之路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成人要给予儿童需要的东西,还要耐心地、充满爱心和希望地、带着教育智慧地等待。  相似文献   

4.
保持儿童天性,凸显儿童主体自由是儿童教育的应然追求,但由于当下的学校教育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使教育过分的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压抑了儿童灵动的生命。童谣的固有特性及儿童的心理与生活特点决定了童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途径,具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基于童谣的儿童教育使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并臻于“润物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为一位曾经较长时间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文学家、思想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亦颇有见地:基于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儿童观、父母观及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考察,在儿童教育问题方面提出了要理解儿童、指导儿童和解放儿童的思想。他认为,应当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理解儿童,从正确的儿童观出发去正确地指导儿童,从摈弃传统教育观出发去解放儿童。鲁迅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今天儿童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认识儿童、正确地指导儿童、理性地解放儿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无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从事文学工作,都是为了“立人”而后“事举”,以实现“兴国”的目地。为了造就大批新战士,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儿童教育观,不仅把儿童的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并创造了特点鲜明的儿童教育艺术,它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儿童教育和儿童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而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曾强调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  相似文献   

8.
徐倩 《上海教育》2022,(33):12-17
<正>他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和改造,是将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运用于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中国第一人。他始终坚信“教育救国”,并为幼稚教育奋斗终身,“一切为儿童”“为儿童的一切”“为一切儿童”,是他毕生的心愿与写照。他提出的“活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深入浅出,引导中国儿童教育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教育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能否得到很好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文章指出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主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关注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胡适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们在现代儿童教育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幼者本位”、“自立成人”等科学教育理念.但是,胡适与鲁迅在儿童价值观取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认识和发掘两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汲取其教育精髓,对于矫正、更新当代儿童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儿童教育存在的几大问题是:儿童教育的成人化、表面化、强势化、功利化和完美化。教育要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就必须找回本真,切实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她在“为新中国奋斗”的同时,一直为发展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培养下一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宋庆龄同志逝世五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宋庆龄论少年儿童教育》。下面,我就宋庆龄同志的儿童教育思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宋庆龄同志说:“儿童,是人类的花朵。”她把发展儿童教育事业与革命斗争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她指出:“我们历代的祖先们曾在我们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劳动过,战斗过,目的就是为了要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和平幸福的乐园,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儿童教育重视知识灌输,以“学习好”作为儿童主要的评价标准,隐匿儿童的身体,甚至对儿童身体进行“规训与惩罚”.儿童教育价值观应实现“身体转向”。“身体好”不仅包括儿童的身体健康,更包括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应遵循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为逻辑起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重视。本文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谈起,并就改善对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儿童教育是一种“工艺学”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本质是知识本位的,它反映了人类理性的自负。这种教育不仅导致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造成对儿童的“文化剥夺”,还可能压抑儿童的创造性本能,导致与预定的教育目的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所以,进一步确立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应是当前我国儿童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庆 《家教世界》2023,(36):36-37
<正>陈鹤琴先生是中国幼教之父、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20世纪40年代,他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不断充实和发展,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不但儿童要在“做”中学,教师也要在“做”中教,要不断地在“做”中求进步,而以“做”为中心的游戏化教学则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本位”思想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受到国人瞩目。《大公报》作为优秀的民营大报,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关注国内儿童教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之后针对中国当时热衷于学习的西方“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刊载文章,积极宣传普及儿童卫生学常识、改善与加强儿童体育、增加儿童娱乐场所和丰富儿童娱乐内容、注重家庭教育等教育观念,旗帜鲜明地倡导“儿童本位”教育,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较多关注大城市、很少关注乡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被预言是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早期儿童教育必然会面临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关系变化、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进行新的思考和新的定位。作者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有关观点,对当代学前教育的“知识观”“儿童观”“教育观”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文章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早期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教委、成都市政府决定于今年8月在成都举办规模空前的“中国成都93儿童教育玩具国际博展会”。“博展会”以“教育玩具——儿童成长——社会发展”为主题,通过文化交流、学术报告、现场观摩、商贸展销等活动。达到的目的:一是开发儿童早期智力,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安全、科学、系统、可靠的儿童教育玩具。二是促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儿童教育玩具的研制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玩具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联系,展示我国儿童教育的新产品、新成果,介绍国际儿童教育玩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