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统照的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建立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批评的批评基础之上。包括:一、批评的涵义与功能;二、批评的精神与标准;三、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而批评的方法又包括:一、归纳的批评;二、判断的批评;三、解释的批评;四、观察的批评;五、作心灵的研究。这些理论有其特点,自成系统,具有先锋性、开创性,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理论,特别强调神理、政治、经济、时代、社会生活、文化等外在因素(外力)对文学发生发展的影响,由此构成了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他律论的文学史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思和的当代文学批评具有广泛的意义,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互相联系着的三点:一是知识分子性,将批评活动的思想背景、精神指归与价值依托建立在对当代知识分子责任的自觉担承之上:二是其批评概念与学术思想的生长性与整体性,迄今其主要的批评概念具有在内在思想上广泛的联系,互相构成一个彼此派生和激活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三是构造了本土化和富有实践性的批评思想体系,对于形成当代中国良性的批评生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四启蒙运动在中国有着百年的曲折历史,它的历史使命依然没有完成。当代学者王彬彬以启蒙之精神、凌历之笔锋在文化批判、文学的史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等领域追踪着启蒙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发展,并且继承了启蒙文化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文学、文学性和修辞论批评,成为“仍在启蒙路上”的当代人文知识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沈从文有意识地实践着各种文体形式,尤其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独创性。在其作品论中,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学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文学批评文本的面貌,形成沈从文独特的语体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对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文体层面的评价,表现出对文体方面的高度重视。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批评有关文体特征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两者从同一个出发点分别指向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个天经地义的观点是,文学批评就是关于"文学"的批评.不过回望历史,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演变却呈现出一个从寄生于文学到逐步与文学相分离的轨迹.当今的文化研究是文学批评走向独立的新阶段,它可以脱离文学对象,甚至将文学边缘化.究其原因,是消费文化之取替文学文化为文化研究之独立地位的获得提供了历史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已有资料(传记、诗书画作品),并结合画家生存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探寻八大山人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嬗变的轨迹,阐释其人格心理与艺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出现一系列人格残缺者形象,这些形象成为标示着当代知识分子兴衰历程的精神标本。当代作家在记录他们挣扎、沉沦、毁灭的精神轨迹的同时,从历史文化与现实两个层面探讨当代知识分子人格残缺者形象的成因,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和历史文化根源,并考量其人格深度。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的小说勾勒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滑坡、人格退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面对世俗压力从抗拒、挣扎到屈从、沉沦的姿态变化,从而揭示出他们身上传统人格理想的消隐与消解,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人格重建发出深切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大学生心理应激与适应、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格的中介作用,文章主要运用CSPA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全国9 65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采用SPSS23.0和AMOS23.0进行相关分析和交叉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应激对适应、心理困扰有显著的影响,人格坚韧性在心理应激对适应、心理困扰中起中介作用,人格随和性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应激通过人格影响适应、心理困扰。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塑造大学生人格坚韧性和随和性,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提高适应能力,降低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11.
处在清末至"五.四"的历史大潮中,鲁迅清醒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用小说,用人物形象反映当下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多是彷徨于新旧、明暗之间,游离于两个社会、两种文化之间的多余人。在鲁迅眼中,知识分子只有构建独立自强的理想人格,启蒙并引领大众,中国才能全面立人然后自立,知识分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2.
“屈原心态”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原型之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屈原心态”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更是历史与时代合力作用的结果,新时期文学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屈原心态”的开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虔诚的牺牲-奉献意识;(2)负罪的忏悔-忍让心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屈原心态”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13.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形式和技巧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之作.普鲁斯特的艺术观念也很有价值,他反对十九世纪在文学研究上流行的实证主义,主张文学批评要向内转,要从研究作家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人际关系转向研究作品的形式.他的批评观念体现了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转向,即从实证主义转向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的文论著作中,有关文学批评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一部分表达了他对文学批评的基本主张,提供了诸多非常富有价值的思考;另一部分是以这些主张为基础的颇具特色的批评实践。汪曾祺的批评理论和实践,在对中国传统文论的融汇及对西方文论积极因素的吸纳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正确的榜样和引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有些教师经受不住诱惑,出现思想徘徊、业务生疏、师德败坏的现象。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由于在"心理场"中占据主动、支配作用,使得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和长远的.只有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想通过自己的人物散文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进行人格启蒙,以期培养社会批判和社会改良人材.这种人格启蒙的具体内容是: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感,能力本位的价值观,敢说真话的社会批判精神,不避孤独的个性自由意识.这种人格启蒙对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发生了显著作用,但其封建色彩仍很浓厚.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在主体意识上,以启蒙者和农民代言人的身份,关注弱小而又博大的农民心灵及其现实的发展变化,而不是追求以自我为本位的终极意义,其人格不是一般的完全特立独行的人格。但他在精神上以农民为主体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上敢于依据自己的理性选择采取大无畏的行动,又体现出了特立独行人格灵与肉的统一。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赵树理的人格呈现为“内方外方”式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9.
坚守与放弃之间--论《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真实而又残酷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当下生存境遇,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的艰难与阵痛,细腻刻画了市场经济大潮下知识分子所经受的痛苦和挣扎。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知识分子是坚守还是放弃自己的人格、操守和信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分子的地位以及形象也在悄然改变。相继出现的学院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有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即对大学的神圣与崇高进行解构,状写出大学在俗世洪流冲击之下的异化,描画出学院知识分子在欲望追逐中的心理黑暗与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