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传统文化当中,撒旦是作为上帝的"敌对者"而出现的,是一切"罪"与"恶"的最高象征,也是《圣经》中的诱惑者和告发者。但是,在弥尔顿笔下,撒旦被赋予丰富的话语权,从而使一个单纯的"极恶"形象生动丰富起来。《失乐园》中的撒旦,既是悲情英雄,也是狡诈恶魔,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个具备双重性格的撒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伴随着整部《失乐园》的发展,撒旦的形象从英雄走向恶魔,这是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形象的双重性,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审视。同时,撒旦无论是英雄,抑或是恶魔,都表现出雄辩的才能,对语言的运用,展现出英雄的不屈和恶魔的猥琐。发展带来了立体且全面的视角,双面的撒旦由此拥有了鲜活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成为了评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传统文化当中,撒旦是作为上帝的"敌对者"而出现的,是一切"罪"与"恶"的最高象征,也是《圣经》中的诱惑者和告发者。但是,在弥尔顿笔下,撒旦被赋予丰富的话语权,从而使一个单纯的"极恶"形象生动丰富起来。《失乐园》中的撒旦,既是悲情英雄,也是狡诈恶魔,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个具备双重性格的撒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伴随着整部《失乐园》的发展,撒旦的形象从英雄走向恶魔,这是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形象的双重性,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审视。同时,撒旦无论是英雄,抑或是恶魔,都表现出雄辩的才能,对语言的运用,展现出英雄的不屈和恶魔的猥琐。发展带来了立体且全面的视角,双面的撒旦由此拥有了鲜活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成为了评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撒旦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是西方"上帝"的敌对方,属于所有"罪恶"的化身。在《失乐园》中,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化了撒旦的"罪恶"形象,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具有悲情英雄和狡诈恶魔的奴隶形象,本文以此为依托展开一系列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号称“恶魔派宗主”的拜伦因其童年深刻的自卑情结和英雄崇拜,渴望一种英雄的气质和品格。布鲁诺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在其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而自由主义、撒旦主义与强力意志互相结合,构成了其英雄主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具有英雄热情的拜伦同其诗歌中的人物一样充满了矛盾而复杂的臣索:既带有个人主义又带有人道主义,既有撒旦精神又有博爱思想,使拜伦的人生与个性充满了传奇性、浪漫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出的《失乐园》可谓是文学史上屹立不倒的丰碑。然而,弥尔顿《失乐园》大篇幅地描写撒旦,其原因在于向读者阐明一个事实:撒旦是恶魔,撒旦是人类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撒旦式的"英雄"陆承伟: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才能和具有"高大全"特点的"英雄",但他的"高大全"是一种颠倒了的"高大全;"他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兴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一个矛盾复杂且颇具争议性的新形象;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金融资本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一书中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形象,他的性格特征当中充分体现出了"恶与"勇"的两面性.是一个令人怜悯被人孤立的撒旦式英雄.  相似文献   

8.
奇幻之迹     
《海外英语》2009,(10):32-32
撒旦的笔迹 有人召唤恶魔用笔迹来回应他的请求,似乎他做到了,至于该不该相信,那就看各人了!  相似文献   

9.
《失乐园》是弥尔顿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作为一篇神话史诗中的典型代表,所塑造的亚当、夏娃、撒旦、上帝、天使等形象都较为丰满,尤其是撒旦形象,体现出了作品推崇及追求的精神,具有代表意义,本文即针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及长诗主题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失乐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路西法,西方神话中,天堂的最高天使,而他的灵魂却堕落,最终成为恶魔撒旦。20年前,樱月市也出现了一个名叫路西法的罪犯。他无恶不作,犹如恶魔一般,烧杀抢掠。并且他故意挑衅警方——每次犯罪前都会发出犯罪的预  相似文献   

11.
约翰·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失乐园》是一部宗教政治性史诗,其主题是"人类的堕落",也即人类的违抗和伊甸园的丧失,其根本原因是撒旦。撒旦是《失乐园》中最具生命力、塑造最为成功的形象,作者借助撒旦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他的革命情感与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2.
从叙述学的角度出发,撒旦的“人物视角”可以用来分析和考察《失乐园》中上帝的形象。对上帝的“能”,撒旦经历了一个从藐视到抵触到最终承认的过程;而对于上帝的“善”,撒旦对圣父的善痛快承认,但他拒绝承认和接受圣子之善。撒旦所感知的上帝形象与史诗中旁观叙述者所感知的上帝形象大为不同,这种不同正是《失乐园》中叙述艺术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李晨 《少年月刊》2011,(7):91-96
路西法。西方神话中,天堂的最高天使,而他的灵魂却堕落。最终成为恶魔撒旦。 20年前。樱月市也出现了一个名D叫路西法的罪犯。他无恶不作,犹如恶魔一般,烧杀抢掠。并且他故意挑衅警方——每次犯罪前都会发出犯罪的预告密函。可是这些密函太难破解,警方无能为力。面对“恶魔”,市民们胆颤心惊。就在这时,有三个人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朱晓光 《文教资料》2007,(30):28-29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代表作。在这部史诗作品中,弥尔顿开门见山地宣称要"阐明上帝对人之道",然而,他随后却塑造了一个英勇的反叛者撒旦形象。而随着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出场,读者逐渐明白:史诗的真正英雄是人类。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失乐园》的分析,揭示出弥尔顿身上的多重矛盾性,即革命性、清教主义和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5.
由约翰·弥尔顿创作的长诗《失乐园》被奉为17世纪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撒旦形象具有十分丰富的研究意义。撒旦既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和革新意识的变革者,同时也是一个由于盲目复仇而失去自我定位的角色。本文旨在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去挖掘《失乐园》中撒旦这一形象的存在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文中分析了撒旦堕落的原因,其堕落的过程,以及他对人类成长所产生的意义。文章将重点探讨撒旦反叛行为对人类离开伊甸园后进行生存探索所作的启示。本文发现,尽管撒旦带给了人类一系列的灾难,却通过自身的探索向人类暗示了堕落与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令人类找到了更加合适的生存方式并获得对生命更加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失乐园》中的撒旦作为诱惑者,他的骄傲、狡猾、自欺、偏执和绝望,是由他的身份和堕落的基本事实决定的,这些在《复乐园》中的撒旦身上都有体现。然而,由于经历、境遇和对手的不同,《复乐园》中的撒旦在形象、心理和手段策略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向普通人、世俗化靠拢,一方面又有工具化、讽喻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他战胜了TS     
TS,这对许多人而言也许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对TS附身的患者, 它是撒旦散播于自身的恶魔的种子。当被它摧残的人们痛苦不堪时,这个恶魔便狰狞地狂笑——通过患者绝望的痉挛和抽搐。恶魔是如此可怕,击败它需要怎样的坚强和勇气啊!看了此文, 我原谅了霍华德一次次神经质般的失神和脱手,原来当他在英超和冠军联赛面对切尔西、米兰顶级攻击手重炮的同时,他还要凭何等坚韧的神经去与自己身上那颗定时炸弹——TS作战。那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许他的失误与TS并无关系, 但一名TS患者,能够站在顶级足球比赛的赛场上,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张树燊)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主流文化中的邪恶原型,约翰·弥尔顿在其史诗巨著《失乐园》中创造的撒旦英雄备受学界争议。然而,通过运用聂珍钊先生倡导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弥尔顿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家庭环境中父亲的教育模式、求学游历阶段对剑桥教育制度和模式以及教会桎梏的种种不满,并且剖析所有这一切最终所导致的弥尔顿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情与支持,从而证实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塑造撒旦英雄形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撒旦是《失乐园》中具有双重人格的矛盾性人物,他既是一位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反叛英雄,又是一个权欲熏心、骄矜狂妄的堕落者,同时他还是弥尔顿关于自由意志与理性原則并重的思想观念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20.
《圣经》中的撒旦是恶魔的原型,这一原型在歌德的《浮士德》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得以“置换”和“变形”。磨非斯特和伏脱冷不仅体现了恶的本质属性,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整合着作家的生命体验、思维方式、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是一首色彩繁杂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