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古典正剧类似性特征研究,是鉴于中外戏剧的差异性比较过多而作的一个“有异”的类似性系列探讨。如果用真正全球性的眼光和戏剧性的标准来打量中外古典正剧,首先在戏剧要素上就体现出了大众性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物的普遍化、冲突的日常化和内容的泛化这三个方面,这是戏剧的艺术本质所致。  相似文献   

2.
何小平  曾艳 《文教资料》2007,(19):73-77
汤显祖的《牡丹亭》系明代传奇,其戏剧情节中的喜剧穿插和喜剧结尾形式,根据西方的戏剧理论解读,极易被人误读为喜剧或者正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悲剧理论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依据中国古典悲剧的“苦乐相乘”、“悲喜交错”的民族特色的审美风格,对该剧的情节结构中喜剧穿插、喜剧结尾的悲剧内核、悲剧意蕴、悲剧效果史、悲美的语言色彩和作者的悲剧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解读,以对《牡丹亭》的悲剧审美形态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3.
女性,是大多数中外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我国戏剧从元杂剧到近现代话剧,也大都以女性为主角。这些以女性为主角的戏剧所反映的女权思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总是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社会,特别是反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古代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三剧中窦娥、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屈原》和《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双璧,双璧生辉,光照中外剧坛.它们在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为后代戏剧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典范式.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人物、结构与冲突等方面,比较论析《茶馆》和《屈原》之戏剧美学特征,揭示这两部戏剧经典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题  相似文献   

6.
诗歌一直是西方文学中的主流,它对其它的艺术样式都产生过不同的影响,而对戏剧的影响尤其深刻。西方古典戏剧在自己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诗歌的潜移默化、浸润滋养,不可避免地带有诗歌的艺术特色,这主要体现在西方古典戏剧的语言艺术、题材内容和叙述方式上。  相似文献   

7.
戏剧是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很多优秀的中外戏剧作品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了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一些优秀的中外戏剧篇目,其目的是让中学生在此阶段感受戏剧的魅力,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类型,在两个不同源头的戏剧种类中,艺术家在舞美艺术上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舞美表达。以古典戏剧《窦娥冤》与现代戏剧《雷雨》为例,从审美角度对比二者舞美形式,透视出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在舞台美术上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悲剧的有无一直是中外戏剧界关注的焦点,也存在许多争论。文章认为中国存在古典悲剧和悲剧理论,并从古典悲剧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结局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影视业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近十年大陆出现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分为“正剧”、“戏说”、介于“正剧”和“戏说”之间、“诗剧”这四种类型,清晰展示了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电视剧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在中国古典戏剧的创作中,几乎无可避免地存在着道德化的创作倾向。本文拟结合高则诚的《琵琶记》这一典型文本,浅议中国古典戏剧中所存在的这一道德化倾向的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2.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除主编《百科全书》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物理学、美学和戏剧理论著作。狄德罗在戏剧领域内尝试建立了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线,用散文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后世的"正剧"。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是戏曲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李渔总结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明清传奇的特点,提出了关于传奇应该以"团圆之趣"结尾的戏剧美学观点。虽然他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最终还是难免落入戏剧结尾新的俗套,但他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理论总结和力求创新的创作实践仍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在中国古典戏剧的创作中,几乎无可避免地存在着道德化的创作倾向.本文拟结合高则诚的《琵琶记》这一典型文本,浅议中国古典戏剧中所存在的这一道德化倾向的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5.
《史记·刺客列传》改编的刺客文学蔚为大观,其中由刺客故事嬗变而来的刺客戏剧更是流传深远。刺客戏剧以时间为轴,以地域为面,经纬交错,种类繁多,而且在近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刺客戏剧无论从主题还是到审美都在接受中发生着演变。文章就"刺客戏剧"的嬗变进行剖析,以求梳理刺客戏剧源流和嬗变情况,更好地了解我国古典文化中的刺客文化和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手法,比较得出中西戏剧创作的一些不同特点,即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塑造多是“迹象的刻画”,强调通过情境交融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西方古典戏剧塑造剧中人往往是“适合人世的普通经验”,强调人物强烈的行动性,突出戏剧冲突以塑造出典型形象。这是因为中国古典戏曲遵循的是写意的戏剧观和“意境”的创作原则而西方沿袭的是写实的戏剧观和典型化的创作理论。这种不同又有其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戏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作品。汪榕培的英译对汤剧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环境、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这几个方面探讨汪榕培的汤显祖戏剧英译海外传播,希望能为中国古典戏剧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中西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阳刚之美,而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阴柔之美。这种不同,与西方文学属于海洋型文化而中国文学属于内陆型文化的文化传统和西方戏剧属于贵族文学而中国戏剧属于平民文学的文学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意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独特魅力,使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具体、形象性而著称于世。本文通过中外诗歌的对比,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具体直观性凝炼性、丰富性以及象征意义等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成为世界各国诗歌中一颗耀眼明珠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