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2.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3.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内容破碎、中心离散、反体裁、反情节,因而常被以“荒谬”论之,但在荒谬表象下是巴塞尔姆小说反映后现代社会真实现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被XX"成为时髦用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其流行原因,总结"被XX"流行语的功能,希望能为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构式化是形式和意义的规约化过程,是指一个原本松弛的结构演变为相对固定的结构的过程,即一个新构式如何由非构式演变为构式。从认知视角审视"被XX"构式,"被XX"构式化的动因是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的高频使用和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被XX"构式化的机制是构式压制、转喻和类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在建构新"被XX"结构心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新"被XX"结构表达式生成的意识涌现过程。研究表明:新"被XX"结构的生成是以受事者"遭受"的意向性为发端,将其对"事件"的物理属性的感知(原初意识)涌现为对"用例事件"的心理感受(反思意识),并最终映射为显现在大脑里的意象——"受事者在XX事件中遭受不公对待"的过程,这样的意象外化为语码最终固化为"被+事件中心词"这一新"被XX"结构语言表达式。新"被XX"结构呈现较强意识涌现态势,这是因为其省略了施事和谓语动词,疏离"如实"地指称了所要表征的有关事件的缘故。本文还基于新"被XX"结构与英语被动句的差异,结合其生成的意象和涌现属性,试探性地提出了新"被XX"结构汉英翻译的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7.
孙冬惠 《现代语文》2015,(2):131-132
随着网络流行语"被XX"的广泛使用与传播,对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被XX"格式流行原因的第一个视角为社会学视角:"被XX"格式适应变异社会关系;第二个视角为传播学视角:传媒加速了"被XX"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被自杀"、"被就业"等一系列看似不合语法规则的"被XX"结构在网络、报纸得到广泛应用,其与传统被字句存在很大差异。句法上,充当"XX"的范围非常宽泛,可以是不及物动词、非处置性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以及少量数字、短语、单音节词。语义上,具有遭受、被动义的"被"字与具有自主、自发义的"XX"组合,通过语义内涵上的矛盾凸显受事的"非自愿性"、"非知情性"以及事件的"非真实性"。语用上,新"被XX"结构言简义丰,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受事复杂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被XX"是最近一种新兴的修辞表达方式。本文结合修辞学理论,在对"被"的语义语法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原则、类比、语境的预测功能在"被XX"中的使用情况,以求得这一结构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新型"被X"的句法推导过程,研究发现,"被XX"结构可以表达遭受或非情感意义,而非单纯表达被动意义。根据对"被"字使用考察,"被XX"结构的意义来自"被"的初始意义,即"遭受"。本文从句法角度分析"被XX"整体动词性特征,通过"强迫""谎称"两种意义来分析新型"被XX"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1.
"被XX"是时下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语言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被XX"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被"字的属性、构式的理据、事件凸显性等问题,发现"被XX"结构是一种标记性构式,其本质是"被+事件"表达违实概念,这深化了对"被XX"结构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对"被"字后面"XX"附加部分的词性争议和重复论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陶里作为澳门文学的中坚作家,其短篇小说集《百慕她的诱惑》以虚幻的笔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审美变形,使得作品显现出荒诞不经却有意味深长的风格。以小说《百慕她的诱惑》为例,从"反自然感觉的城市"的构建、流浪的欲望幽灵之描写以及交错、混乱的时空这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剖析其叙事的特点及深层涵义,以此展开对陶里小说创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在《芙蓉镇》中,古华以喜剧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两个悲剧性的人物——秦书田与王秋赦,无论是王秋赦还是秦书田,他们的言行都令人发笑,然而笑过之后,却更令人想哭,那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悲哀——时代的乃至民族的悲哀!这些扭曲了的灵魂,使读者看清了在那个愚昧时代里极“左”路线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也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被XX"词语结构模式的分析,总结"被XX"式词语在新旧模式上具有的特点,认为由于"被"的标记性使进入该结构的词语的语义增容,模式形成后由于超常搭配而带来了语言表情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一百万英镑的钞票>的魅力,主要在于其深刻的主题意蕴,滑稽性幽默和讽刺性幽默语言的交替使用以及其对比与悬念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五四”时期的警世之作,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小说中作不仅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进行传神描绘,而且巧妙运用对比,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动作、神情、结局的大量对比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主人公孔乙己荒唐可笑的性格和可悲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群众的冷酷、麻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派文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诞生于欧洲的文学流派,其荒诞的笔触和怪异的写作技法,让习惯于欣赏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读者颇感陌生。本文以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例,对现代派文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较为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现代派文学的主要特征,即思想内容的内倾性和荒诞性,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主题多义性等,并对主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Both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s genres of writing, can enable us to address important ontological, epistemological and ethical questions. One author who makes it possible for readers to bridge these two genres is Albert Camus. Nowhere is this more evident than in Camus’ short novel, The Fall. The Fall, through the character and words of Jean‐Baptiste Clamence, prompts readers to reflect deeply on themselves, their motivations and commitment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oth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structure of the book, identifies some of its key philosophical themes, and explores some of it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爱丽斯漫游奇境记>这部童话小说行文极为荒诞,充满了离奇的幻想,为孩子们所喜看爱看.但是透过这些荒诞的想象、幽默的文字,我们却能发现小说中所隐藏的现实逻辑.现实逻辑在童话逻辑的背后支撑着整本书.该文从进入梦境的现实之物入手,逐步深入分析了这部童话小说中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