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西方文化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对立,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张。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促使人们亲近、热爱、保护大自然,主张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持人与自然长久和谐为目的。中国文化的自然价值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终极的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从对自然的尊重出发,主张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倡导一种全方位的生态关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在与自然的诸多关系中,"天人合一"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同时它对中国园林朝自然式方向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现代园林环境设计理念强调回归自然、以人为本,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根据天人合一思想的演变过程,展示中国园林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5.
素食文化由来已久,无论从健康还是生态角度看,都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的平衡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素食的兴起就是人们处理二者关系的一种有效尝试。素食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环保、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不仅能保持人们膳食营养均衡,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人文、生态问题促使我们必须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寻找一个有指引性的合理定位。"天人合一"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诸多自然与人文学科的综合应用型学科,旨在研究并协调人、自然、社会三者诸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与"天人合一"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一致性集中体现在两者对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精神意识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道家的哲学思想注重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讲求无为的思想,崇尚人们尊敬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无疑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现代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应该追溯到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近现代西方占主导的哲学思想是"天人二分"及"人类中心主义",这些哲学理念与现代科技进步相结合,强化了人们"征服自然"、"主宰世界"的意识.当代出现的生态危机和资源枯竭迫使人们通过深刻反思,认识到只有树立"天人合一"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才有可能使人类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新时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界定,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理论核心,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遵循,以"实现人和自然的真正和解"为发展目标。新时代,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立足新时代,探析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破解生态难题、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球生态建设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人以特有的视角观照自然万物 ,接受自然万物的启沃 ,积极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途径 ,不断从自然界汲取道德养分 ,以蓄养德性 ,塑造达观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正呈现扩大的态势。而人类体育从自然体育到现代体育再到生态体育理念的发展,表明人们在体育的发展进程中更为关注自然、关注体育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北京奥运会倡导的"绿色奥运"理念,其意义在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育发展观来举办奥运会。我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体育发展观的内涵、时代意义与实施过程进行探讨是为北京"绿色奥运"理念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问题。“天人合一”是其核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对于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产生的负面效应,重新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发展及存在往往会受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民间艺术造物活动中对自然生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许多方面显示了技术理性与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完美结合.而在现代生态设计中,从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角度提出的设计观,与中国民间艺术的造物观一脉相承.它要从根本上降低资源和能量消耗,杜绝和介绍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和健康方向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尊重自然与生命的态度,强调物质技术理性与自然伦理关系统一的精神,成为二者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既肯定了人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能够认识自然、评价自然并改造自然,又强调了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身体制约着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揭示了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人类中心论"的狂妄自大与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抹杀人之主体地位的消极无为观念给予纠偏,这无疑给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启迪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与道教"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生态旅游兴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可以明确的看出,生态旅游强调人对自然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道教的洞天福地客观上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此,道教的"天人合一"环境观对当今世界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旅游的如何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造物艺术思想蕴涵着自然道德伦理观念,人与自然协调共存,对自然的体验始终是设计的基础。现代设计师应把握传统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通过仿生、简约、和谐和生态设计等体现自然观念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实践,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人们的生活,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外在的实践和谐关系与内在的人性和谐关系两个方面.目前人们更多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关系,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内在和谐关系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外在和谐的根据,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内在和谐的表现.人只有在自身内部生成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外化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针对工业文明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弊端,始终强调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中,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用生态标准去评判社会各方面建设的成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全社会都能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不断上升,这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以"和"为贵,强调处理天人关系应追求"天人合一"为目标。传统思想对现代是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仍然对解决当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义,天人应最终走向"理性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