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现代时期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危机是冯内古特作品中格外关注的内容。通过分析当前人类文化危机的四种表现:人类中心主义、信仰危机、过度依赖科技和道德良心没落,冯内古特提出人类应重建自由意志,回归善良与尊严,以及积极接受和适应世界的变化,来面对后现代时期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2.
张金岭 《天中学刊》2008,23(1):33-36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提出,后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流动性",流动成为后现代社会生活模式.流动性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自由,也带来了许多风险.观光者与流浪者之间既具有相似性,又有着重大差异.经济全球化是流动性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中国艺术界,采用具象还是抽象,传统还是前卫,架上或是其他,这些都不是衡量后现代的标准,后现代不应局限在某种样式主义之中,他是艺术家现实感受,文化思考的艺术表达方式。后现代可以包容自然、历史、传统、未来,具象、抽象以及人类过去和今天的所有文化现象,中国的艺术具有广泛的后现代性发展前景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国艺术界,采用具象还是抽象,传统还是前卫,架上或是其他,这些都不是衡量后现代的标准,后现代不应局限在某种样式主义之中,他是艺术家现实感受,文化思考的艺术表达方式。后现代可以包容自然、历史、传统、未来,具象、抽象以及人类过去和今天的所有文化现象,中国的艺术具有广泛的后现代性发展前景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尽管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主义”繁多,“流派”纷纭、“运动”迭起,时期上还有所谓“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之分,但由于它们生长在相同的现实生存境遇和文化心理形态之中,最终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荒诞”这种审美大风格之下。“荒诞”,无可争辩地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最典型的审美形态和最核心的审美范畴。它既是一个败坏祖业的孽种,又是一个重开天地的英雄。它既象一头凶猛残暴的“野兽”,给西方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又象一个“卡西莫多”式的天使,对人类本真的自我、本真的存在发出了热情的召唤。作为最能体现现代西方社会时代精神风貌的审美形态,现代主义艺术与此前的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具有同样的存在依据和同等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作为后现代话语思想背景的人类理性的分析,探讨了后现代话语与自由主义传统的渊源并通过其对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以及自由平等诸多概念进行重读过程中的得与失,试图理清后现代话语发展的脉络和当代境遇。  相似文献   

7.
西方后现代艺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课题,要清楚认识和了解西方后现代艺术就必须和西方现代艺术结合来探讨.本文正是以西方后现代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有着宏观上的延续和变革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西方后现代艺术的现象和影响,以及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艺术界对西方后现代艺术应持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评述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后现代心理学中对自我的解释.阐述后现代思想的两大显著特点: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和个体的自由意志,探讨了自然科学对后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提出了自我的一些新的后现代解释,以及现代自我到后现代自我的发展过程,并且论述了在这个过程中对自我的诠释.最后总结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后现代自我或自我的跨现代模型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当下,网络"恶搞"以复制、拼贴、戏仿、反讽和颠覆、滑稽、戏谑的后现代影像表达来解构权威、解构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而且呈现出一系列文化的后现代特征: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解了,人们沉溺于解构主义的反讽、戏谑和东拼西凑的大杂烩之中,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感"感到欢欣鼓舞,艺术生产者的原创性特征衰微了,仅剩下一种日常生活的假设-艺术不过是重复或粘贴后的后现代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面对灾难、抵御灾难的历史。近年来,干旱、洪涝、地震、海啸,火灾、战争、核泄漏、环境污染等灾难突如其来,摧毁人类家园,威胁人类生存,促使人类反思。人的存在是对灾难进行考察和分类的依据,灾难给人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损害,可以逻辑地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人的不完美性是人为灾难的根源,人的自由自觉性是人类应对灾难的哲学基础,抵御和减少灾难的途径是人类反观自身、尊重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规限到自由:后现代教学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模式不断改造、超越和再创新,是教学创新的本质。突破教学模式,走向教学的自由,实现无模式化教学,是后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包括 :自由存在于人类劳动之中 ,劳动是人实现自由的手段 ;自由是现实的个人创造历史的自主活动 ;个人自由的实现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一致的 ;自由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工作日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根本的条件 ;自由的另一层含义是人的解放即异化劳动的扬弃 ;自由王国的实现必须以必然王国为基础 ;科学和艺术是自由活动的典范 ;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work of philosopher Maxine Greene as it pertains to the democratic project in education,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Irish educational context.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al concerns raised by Greene, with respect to the realisation of the democratic project in the context of post-industrial hi-tech societies, might help to illuminate certain educational challenges that are currently being faced in hi-tech post-modern societies. Greene has been regarded as a luminary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both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yond. She is principally concerned with espousing a conception of the educational project that allows for the flourishing of human freedom. It is anticipated that aspects of the Irish reality, especially in the wake of the Celtic tiger, might be able to resonate with certain aspects of the concerns raised by Greene.  相似文献   

14.
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与保障。我们认识和实践的现代性意义上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实际上是应对“职业要求”而为的技术理性型教育。而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以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生命幸福为旨归的价值理性型教育。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要实现从“职业要求”到“生命关怀”的超越,就必须转变观念,构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以实现教师发展的“外在自由”和“内心自由”。  相似文献   

15.
Ivan Kalmar 《Interchange》1987,18(1-2):164-171
Our attitude to computers is informed by what the author calls the Computer Literacy Credo: a pervasive belief that working with computers requires—and creates—a new type of human mind. But 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is belief. The Computer Literacy Credo is grounded not in fact, but in a millennarial hope typical of Western culture that one day we will be able to bridge the schism between reason and passion, between the abstract and the concrete, between science and art, between the artificial and the natural, between responsibility and freedom. Our faith in computers reflects a rather new version of this old dream, in that this time the schism is healed by technological means.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马克思"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判断,不应从艺术和社会条件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应从如何审美及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艺术是人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目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本质,审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对象化世界的水平及为对象化所付出努力的反思。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与自由的本质也许只是社会意识形态所“强加”或反映的一种形式,以文学这个特殊艺术对象为例,可以管窥当代西方文论中艺术与自由的本质关系:由外及内,从艺术与时代、历史的关系谈论艺术是否具有自由;由内及外,假定存在着“艺术”这样一种东西,看它是否真的具有自由性。可见,艺术与自由不可能有所谓的终极所指,永远只是处于能指的滑动中。  相似文献   

20.
楚美术的化精神是崇尚创新和向往自由;美学追求是执着于空间和流变、神秘和精巧;艺术风格是人神交融,其特点与儒家艺术、西方神权艺术迥然异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