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肖滢  梁艳 《英语广场》2024,(3):62-65
《接骨师之女》记叙了母女三代横跨中美的家族故事。本文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人物成长: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层面分析露丝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失、困顿与顿悟,挖掘出空间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最终得出结论:华裔女性只有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平衡才能缓和文化冲突,避免身份迷失和价值观迷茫,最终完成自我身份探寻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骨》中,空间书写是作者建构华裔文化身份的手段。小说中不同世代或背景的华裔对于唐人街的不同态度,体现出他们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所做出的选择。就小说而言,老一辈的华裔移民宁愿固守在唐人街的狭窄空间中,体现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留恋。新一代的华裔却对唐人街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两位妹妹在困境中选择了死亡或自我流放,体现了她们对于身份的困惑。而小说的叙述者莱拉最终在出走和坚守之间做出妥协,选择在华人社区与白人社会接壤的边土地带生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不同人物的空间选择,深入剖析空间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边土地带对于华裔移民建构混杂性文化身份和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身份的探寻、中美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伴随并推动了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赵健秀与汤婷婷之间的"赵汤论争",从侧面反映出华裔在思索自我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美国主流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间的碰撞、冲突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华裔美国文学是属于美国文学大范畴下的一种少数族裔文学,它是一部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和史,在这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华裔美国作家不断构建自我身份,寻求自我发展。本文探讨了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梳理了华裔美国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批华裔美国作家诞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华人移民,同时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影响。他们努力在美国社会中提升自己地位,试图借助文学作品创作来表达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构建美籍华裔独特的文化身份,其中包括汤婷婷。她的代表作为《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等。这些作品对于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喜福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文化翻译,以及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代际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即拥有不同文化属性与背景的母女之间的文化冲突,透视了处于主流文化中边缘化群体的美国华裔,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化属性以及文化身份的历程,并探讨了美国华裔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历程中,只有充当两种文化中间的文化传递者,才能在两种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陈捷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2):117-118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美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出世之作。作为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后辈,汤亭亭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地带徘徊。民族和文化的双重性为其写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该作中,汤亭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塑与再现,生动描绘了一个家族在过去和现在、中国和美国两个时空中的生存图卷。不仅折射出了作者身处异域的迷惘与挣扎,而且反映出华裔美国人在重塑文化身份历程中的艰辛与困苦。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依托,并从记忆的三个维度出发,开启女主人公的自我塑造之旅,论证了记忆重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文化记忆在华裔重获归属感与认同感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接骨师之女》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讲述华裔移民的母女关系。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试图探究主人公露丝的成长历程,露丝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如何在经历了最初成长的困惑到启蒙再到顿悟后,由天真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表明露丝的成长是一个由困惑到启蒙再到顿悟的过程,是在充满着冲突、困难和困惑下发现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次探险。  相似文献   

10.
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是一部中美跨族裔婚姻悲剧。小说以詹姆斯·李及其子女为代表的华裔群体深陷精神困境,无法跨越中美文化藩篱,产生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情感焦虑。对华裔边缘人文化“他者”形象进行解析,能够诠释其身份游离的特殊性,暴露出华裔在美国文化语境中真实的生存现状。华裔群体自我和解下的文化反思,不仅能够引起读者对华裔身份归属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展现出伍绮诗对中美文化关系的忧虑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Amy Lynn Chua is a daughter of Chinese immigrants, a lifetime professor of Law school of Yale university, she became popular and controversial since she published her child-rearing memoir《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in which Amy Chua wrote down how to teach her two daughters in a harsh and strict way, especially a discussion about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al ways. This paper use this case as an example to comp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al ways and try to analyze reasons.  相似文献   

12.
乔艳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21-123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映衬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母女之间的冲突,最终使美国的女儿们能够正视她们一直以来所排斥的中国母亲式的母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13.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是近年来受人瞩目的小说家,身处中美文化交叉点之上,以其切身的体会,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喜福会》.这部小说所塑造的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裔女儿们,大多排斥自己的族裔文化传统,而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念,甚至憎恨华裔身份,消极评价、否定自我.这种心理,正是在强大的种族歧视和同化压力下自卑情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的主流文化中,脱离本族文化的华裔已经被边缘化为“他者”。他们是具有双重身份但又同时被两种文化排斥的群体,在文化身份问题上必然经历两种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然后形成了一种既非此亦非彼的混杂属性。在谭恩关的成名作《喜福会》中,无论是中国母亲,还是美国女儿,认同一种既不是纯粹美国的,也不是纯粹中国的混杂的移民身份。  相似文献   

15.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她们之间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以及女儿们的婚姻在中西观念碰撞下的失衡,而最终两种文化分歧相互谅解,达到一种文化上的交融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从一个华裔美国女作家的特殊视角探讨“边缘”文化之与文化多元化的主题。中国母亲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文富的形象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母体文化继承发展的关注;移民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着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融和,表达了作家在保持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同时,寻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8.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发表以来影响巨大,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又一次高潮。在该小说中谭恩美以独特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华裔美国女性母女两代人在男权社会、中关两种文化冲突、融合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认识,最终认识到东方/西方、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是确立华裔女性移民自我身份的最大障碍,只有消解东西方二者之间的文化对立才能建构华裔女性的独特自我身份:将自我身份建构为联接东西方文化,不排斥任何一方,促进二者的融合。这对于移居美国的第一和第二代华裔女性来说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