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界》2016,(21):36-41
导演和演员是电影台前幕后的核心人物,电影票房的成功离不开明星效应。本文选取2011-2015年中国上映的400部电影作为研究样本,用社交媒体粉丝数、网络关注度和作品数来量化明星效应,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票房与明星效应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会对电影票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明星导演的影响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日演员王茜携手北京博采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首部自传新书《我就是季洁》。发布会现场由著名模特谢东娜主持,《重案六组》主要演员悉数前来捧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王茜大谈重案六组12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谈到粉丝的支持和剧组演员的帮助,动情处眼含热泪。现场粉丝也献上了鲜花和手绘的王茜在不同角色的Q图。《我就是季洁》是"行业剧女王"王茜首部全景立体  相似文献   

3.
《杨澜访谈录》于2001年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主持,是一档高品位、高质量的访谈节目。节目定位不同于其他娱乐类的访谈节目——被采访对象多是演艺明星,聊的主要是趣闻轶事和花边新闻——《杨澜访谈录》所邀请的对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阶层的精英.人文和国际化是这档节’目的最大亮点。节目以精彩人物和精彩话题为支撑,畅谈个人成长经历,分享成功的经验和人生感悟,拓展节目的广度和深度,着重表现个人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成长、变化的细节.寻找生活中温暖的情愫和人性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曾是美国耶鲁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而今已把数百名国际政要、商界领袖和中外顶尖专家学者收入自己的访谈纪录。主持风格稳健、睿智。约访本身是顺利的,但因为种种缘由,日程被一再耽误下来,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采访提纲倒是在这一次次的拖延下积厚。在《经济信息联播》和《环球财经连线》之间空当的50分钟里,芮成钢接受了我的采访。西装革履,脚步轻快,从主播台上下来的他没有一丝倦意。对于我的问题,他每每凝神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及偶像产业的市场化需求,我国在2018年进入了偶像元年,粉丝文化也随之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出现了新的发展.文章首先对粉丝文化的缘起及发展进行梳理,并以今年热播的选秀《青春有你2》为例,指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粉丝文化的特点:多元方式二次生产、圈内圈外区隔明显、强大的变现能力、反馈激励的参与机制、由消费者到创...  相似文献   

6.
《采访对象主体论》的著者靖鸣,曾长期在新闻媒体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对采访对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在研读中外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著作时,却发现没有人把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采访对象作为专门的学问深入、系统地研究过,只是在新闻采访学中作为记者工作的客体有所提及,这合理吗?这符合新闻传播活动的实际吗?社会上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纷繁复杂、流动性和变动性大,能否对采访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使对采访对象的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过去不曾有这门学问,现在建立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
粉丝经济在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显露了新的发展契机。《大鱼·海棠》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借助粉丝自发性传播,以众筹、电影周边贩卖等方式实现了口碑与资金的双重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传播主体、传播客体(粉丝)、社会化媒体三者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演员表演来看,看影视屏幕,像在吃水果罐头;而观众走进剧场,犹如咀嚼落英缤纷的新鲜水果。原因何在?影视表演说白了,束缚在黑匣子镜头里,可以一遍遍重复。不行,再来一遍。20年前,我就眼见陈家林导演指挥郭凯敏在海滩上骑马,一连跑了五六遍也不说"OK"。英若诚扮演忽必烈一气呵成12分钟的长镜头,流畅自然,内涵丰富,让外国名导激动不已,制片人眼睛湿润,全体现场人员听到"停机"的同时,都不禁鼓掌欢呼。  相似文献   

9.
黄炳琦 《中国广播》2012,(6):80-82,84,83
广播特写《8点15分,第三手术室,髋关节整体置换》是国际广播特写领域闻名遐尔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与以音响为动力的音画不同,是一部没有解说,只以采访对象的讲话(独白)为基础,通过三条线的交叉、组合来揭示一台手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给人的启示。本文通过分析这篇特写成功的原因,介绍了广播特写创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陈靓 《东南传播》2018,(8):128-131
社交媒体时代,影视剧的营销宣传路径也体现出了与之前不同的新媒体特点.本文使用了统计量化分析的方法和微博可视化分析工具,以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发现该剧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以信息宣传和互动功能为主,互动属性尤为明显;在这样的互动宣传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明星驱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出现以后,促使国内相当一部分优质的传统媒体努力探索发展方向,并释放出来更强大的力量.《第一现场》近两年来,在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大屏)与手机端传播(小屏)的融合上,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自我探索的路子.文章试图对《第一现场》栏目在品牌经营和粉丝经济上,"专注新媒体的耕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申林  高静 《青年记者》2020,(8):78-79
互联网语境下粉丝文化的嬗变粉丝,源自英文单词“fans”,我们一般认为粉丝指的是对某一名人明星或者某一文化现象的崇拜或者追捧而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群体。网络赛博空间的发展,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和限制被彻底打破,受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门槛大大降低,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粉丝之间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大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使用网络空间与偶像互动。  相似文献   

13.
李振 《今传媒》2010,(5):7-8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被认为是中国迈向伟大复兴的一个起点。怎么围绕60周年做文章,是全国媒体200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家区域性大报,《华商报》在规模和高度上不能和中央级媒体和南  相似文献   

14.
2019年正值情景喜剧《老友记》第一集开播25周年,相关话题频上微博热搜榜单。该剧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至今已有20余年,其影响力依然存在,国内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关的粉丝社群。笔者以老友迷的生产行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化媒体的背景切入,以约翰·费斯克对粉丝生产力的类型划分为理论基础,探究了这部停播距今15年的美国情景喜剧为何依然活跃在中国青年网络与现实生活中,并探索了粉丝生产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所带来的微观与宏观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0月28日,《演员的诞生》在浙江卫视首播,短短一季的节目中就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并在演艺圈引起了一阵关于演员演技的大探讨.所谓"剧作法",即剧本创作的法则,本文将在对《演员的诞生》进行拉片式的分析基础上,跨编剧和电视节目制作两个方面,来探求电视综艺中与"剧作法"的相通之处,针对其节目制作中的"剧作法"特点进行解读,包括节目的冲突,戏剧表演段落中的前提、场景和原型角色、原型主题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综艺节目制作与故事"剧作法"间的联系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7.
注视摄影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追求,思考他们对于摄影价值的认识、意义的解读。陈小波的这本《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确实没有让爱摄影的人失望。洋洋800多页的《新闻卷》和《纪实卷》,看上去是如此厚重,但阅读过程并没有让人感到吃力和艰涩。  相似文献   

18.
王丽芳 《大观周刊》2012,(14):13-14
《上海壹周》是一份可读性很强的报纸,究其原因,是其丰富又个性的内容决定的。《上海壹周》小文艺版的人物专访是该报最具内涵、思想和个性的地方。本文研究了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结构特点、版面分析,人物专访的结构,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得出人物专访的传播效果,即对其受众即小资的文艺引领。《上海壹周》的办报理念,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也在这种文艺的引领中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环球时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自2009年起,它创办了社评栏目。就像它的头版标题一样,其社评所引起的争议很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两年来,《环球时报》的社评经常被世界各大通讯社广泛转发和引用。  相似文献   

20.
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越来越爱"秀"了,真人秀节目已越来越凸显其在电视荧屏的主导地位,国内娱乐类节目为紧跟和追赶世界电视节目的发展潮流开始了"升级换代"的努力过程,中国电视观众对于娱乐节目的真实性传播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收视需求和参与诉求。在眼花缭乱的国内真人秀"荧屏大战"中,2013年至2014年的两档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以其在内容策划、节目制作以及栏目运营上做出的诸多新鲜而大胆的尝试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队伍里最具创新意识且收视冒尖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