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疫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的发展道路,谱写了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辉煌篇章。回顾党的历史,了解党领导下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历程,总结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共卫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抗战时期,贵州针对疾疫频发制约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问题,采取了诸如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实施包括预防、控制、治疗、城市环境改良等在内的各项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而促进了贵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与现代市政的发展。当然,抗战时期贵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暂时性、不平衡性等局限,其基础依然薄弱。  相似文献   

3.
杨鹏程  朱玲 《考试周刊》2015,(27):16-17
民国前期(1912-1927年)湖南政局混乱,战争频繁,经济凋敝,瘟疫肆虐。北洋政府颁布过一些防治疫病和推行公共卫生教育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一时期湖南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在面向大众卫生宣传方面政府的作用十分有限,此项工作主要由各民间社会团体承担。湖南卫生促进会等社会卫生团体参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宣传和疫病救治工作,为湘省防疫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于晚清,其发端的动因和表现具有多面性。瘟疫流行、西医东渐和清末新政是最主要的三大动因。瘟疫流行从卫生观念层面触动广州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思考和渴求;西医东渐从医疗制度层面推动广州医疗卫生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清末新政从卫生行政层面初步确立近代广州卫生行政系统,最终为广州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支撑和保障。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端的情形,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沿海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5.
早期卫生电化教育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一个亮点,其发展格局是"社会团体—卫生部门—教育部门"三位一体。早期卫生电化教育以治"弱"救国为己任,主要面向公共卫生。它在战争和疫病中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不仅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发挥了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推进现代公共卫生建设,抗战爆发后,省政府西迁至鄂西南的恩施县(今恩施市)后,在以恩施为中心的湖北后方以行政手段推进卫生教育、防疫观念、疫病管理等的科学化,湖北公共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趋势明显.但由于这一时期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较弱,现代卫生体系与基层传统社会融合困难、现代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政府财政困难等原因,公共卫生建设的成效并不明显.湖北地方政府所进行的公共卫生建设折射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艰难和阻力.  相似文献   

7.
近代,成都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经历了改良、革命和军阀混战,社会一直处于剧烈变化的状态,城市公共空间被重建并纳入现代市政管理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清末至民国,成都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末民初卫生行政工作由警察部门兼理;民国前期成都卫生管理工作被纳入到省市政府系统;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成为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地区,四川省卫生实验处的成立标志着卫生行政有了专业的管理机构,随后卫生行政管理和具体的卫生事务分开,体现了公共卫生管理的精细化与专业化。自清末至南京国民政府结束,成都市在街面清洁、厕所清洁等方面曾相续颁布一系列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虽然极其艰难,但也取得一定成效,为成都卫生事业及城市的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浙江省卫生厅下属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各类疾病的预防、控制、检测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中心成立以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硕果累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沉甸甸的荣誉述说  相似文献   

9.
民国21年,大旱后的关中爆发了“虎列拉”疫病。陕西国民政府在总结疫情惨痛教训之后,开出了医治创伤的药方。即以“防疫”为重心、建立“陕西防疫处”。以此为发端。近代陕西公共卫生体系初现端倪。“陕西防疫处”通过推行卫生助理员制度,初步建立起从省到县、乡。集防疫、医药、保健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助理员制度在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公共环境卫生的调查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普及方面发挥了较显著的作用。卫生助理员制度的推行过程,则反映了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主导角色的发挥、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参与。以及社会结构各部分的协同变革。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疫病流行、医药资源匮乏的局面,新政权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随着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和集体制的确立,政府在乡村医疗卫生事务的引导和管理上逐步发挥了积极作用,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农民就医环境。广大乡村逐渐有了自己的基层卫生组织,并陆续开展了卫生防疫、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活动,乡村卫生事业取得初步成效。共和国前20年间,新政权从自身指导理念和中国实际出发,以农村为重点,整合中国本土资源,借鉴西方医疗体系形成的现代中国模式,从卫生建设的角度反映了新政权探索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式道路的努力。这一时期,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步为整个集体化时代乃至今日的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其重要意义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1.
影院是城市公共文化的传播空间,是观众与电影互动的重要媒介,从影院文化可以了解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从影院的发展变更可以认识到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变迁。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近年来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影院的空间布局等特征影响着合肥影院与城市之间的融合程度及影院自身的发展程度。合肥影院已经不仅仅是放映电影的场所,还是电影与观众平等互动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合肥公众身份建构与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更是承载着几代合肥人集体记忆的“筑梦”空间。但是合肥缺少地方性特征明显的影院,这也是合肥影院需要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针对将合肥打造成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的区域政策导向.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盛果与中心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运用宴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经济体量和城市特色,通过对合肥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潜在条件与增长潜力的研究,得出结论:合吧应优化空间布局,善用自身优势,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全力建设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学习适应性量表》( AAT)对合肥市两所小学3-6年级280名流动儿童进行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小学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有较大差异,且学习适应性问题有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发展趋势;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学校环境等因素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较大;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4.
安徽撤销了地级巢湖市,扩大了合肥辖区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核心城市合肥的聚势发展,合肥经济圈也必然会形成三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是体现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武汉经济圈的关系上,合宁汉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二是体现在圈域空间特征上,合肥经济圈必然东扩,将会加快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崛起;三是体现在经济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上,由于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我国城市雕塑现状入手,研究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城市雕塑的发展对策,以合肥女人街入口主题雕塑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从城市意象的理论研究出发,以合肥市为例,指出城市形态的可意象性是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与形态的载体,即城市的外显性,可见性,可读性是迈向内在意蕴表达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指出新的功能组织需要与其对应的意象,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意象性策略,包括轴线系统化,网络结构多元化,空间层次化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合肥城市的现有特色及不足,研究分析建立城市可意象性环境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嘉庆《合肥县志》的深入解读,对清代合肥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探讨。清代合肥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由城门、城墙、街、巷、河和桥等要素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由环城(城墙顶)路、三纵三横的主要街道、六十余条小巷组成,主次分明、布局清晰。清代合肥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布局充分体现了合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以中部地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三大城市圈发展过程为背景资料,通过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从人口、资源、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合肥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与影响力,分析合肥空间结构与形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经济圈发育阶段性特征、合肥经济圈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合肥在两汉的商业中心地位得益于寿春的辐射。曹魏政权在合肥的攻防战略具有阶段性调整。曹操时期合肥作为曹魏政权江淮战略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强化,合肥处于抵御孙权进攻的战略中心地位。魏文帝时期,随着曹魏政权国力的提升对东吴采取攻势,此时合肥复失去江淮战略中心的地位,寿春复取代合肥成为曹魏经营江淮的战略中心。魏明帝时期为了抵御孙权实力对江淮的攻势,合肥复作为战略前沿城市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满宠对合肥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使合肥新城处于曹魏政权的战略防御的前沿。而曹芳时期,诸葛恪在合肥新城的惨败再次证明合肥新城战略前沿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合肥人余阙是元朝第一忠臣,为记元末合肥修建城墙撰写了《合肥修城记》。该文详细记录了元末合肥城墙的修建情况,描绘了宋元时期合肥良好的民风民俗,颂扬元末合肥地方官员懿德,道出他本人是合肥人及元代城墙修建政策的改变,是一篇颇有价值的合肥地方历史文献。通过分析该文所含有的有关合肥的信息来揭示元末合肥社会实态,并用其他史料加以佐证,全面论述了该文作为合肥历史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