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初中生》2015,(3):11-13
名家名篇 冰心姥姥,您好 铁凝 第一次听见有人称冰心为姥姥,是她的外孙陈钢.他曾经为我拍过一些照片,我非常喜欢他的这些作品.他告诉我:“我把照片给姥姥看了.”我问他姥姥说了些什么,他说:“姥姥亲了我一下.”冰心对外孙这种独特的无言的赞赏,更能见出那份无可替代的亲情.陈钢觉得对他本人来说,姥姥是他的姥姥,比姥姥是一位著名作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谢燕娇 《初中生》2008,(6):47-47
学校里,同学们都叫他小富翁。你一定觉得奇怪吧,猜测他一个读书的学生哪里是什么小富翁,是不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发了财?做生意他倒没有,但他确实一边学习一边从事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也因此获了几回奖,奖金算起来有几千块。你看,这不是个“小富翁”吗?  相似文献   

3.
“你长大了想千什么?”——她摸着一个孩子的头。他正用积木在搭一座漂亮的房子。那个孩子的回答使她惊异:“做生意!” (她满以为他会回答:“造房子!”) “为什么?”“因为我爸爸做生意呀。做生意可以赚好多好多的钱!”——她惋惜而痛苦。似乎,孩子的回答是她的过错。孩子,你满可以去当个第一流的建筑师。看你每天早上都在搭一个童话,搭一个梦想,搭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金钱”能替代的吗?孩子!  相似文献   

4.
朱建 《江西教育》2014,(10):46-47
写文章是为了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活 教师为什么要写文章?很多人的回答是评职称。我以为这样的理由有点靠不住,论文的水准固然可以作为教师学术水平的“见证”,但也只是某种“见证”而已。“见证”与教育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校友曾和我谈起,如果一个人做生意,脑子里只是想着“挣钱”,那他一定不会“做大”。他说:“我们做生意,首先想到的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报酬只是我们解决问题之后的副产品。”这让我想起,我们部分教师写文章只是为了评职称,那么他的注意力就只会停留在文章是否能被发表这个层次上,而不会从写文章的原本要义出发去思考和写作。实际上,教师写文章是为了讨论问题、传播理念,进而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是为了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活 教师为什么要写文章?很多人的回答是评职称.我以为这样的理由有点靠不住,论文的水准固然可以作为教师学术水平的“见证”,但也只是某种“见证”而已.“见证”与教育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校友曾和我谈起,如果一个人做生意,脑子里只是想着“挣钱”,那他一定不会“做大”.他说:“我们做生意,首先想到的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报酬只是我们解决问题之后的副产品.”这让我想起,我们部分教师写文章只是为了评职称,那么他的注意力就只会停留在文章是否能被发表这个层次上,而不会从写文章的原本要义出发去思考和写作.实际上,教师写文章是为了讨论问题、传播理念,进而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6.
要善于示弱     
有个人很善于做皮鞋生意,别人卖一双,他往往能卖几双。一次谈话中别人问他做生意有何诀窍,他笑了笑说:“要善于示弱。”  相似文献   

7.
波莉和巨人     
清晨,波莉驾着她的小马车从这里城到那里城去做生意。在半道上,一个巨人挡住了去路,他足有三米多高,穿得比波莉更像一个小贩。“看这里,大个子。”波莉喊道,“你挡着我的路了。让一让,我要过去做生意。”  相似文献   

8.
大凡生意人,没有不希望顾客多花钱多消费的,然而,世上偏偏就有这样的“傻子”,他做生意就不准顾客多花钱。他是我的一位朋友,准备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经营餐饮业。他一没背景,二没关系,亲戚朋友都说不行,劝他趁早放弃,但他丝毫不动摇。饭店很快开张了,他不仅请了名师主厨,而且一开  相似文献   

9.
73号的爸爸     
小昭是个十岁的男孩。他爸爸是个做生意的,有一次出去两年还没回来。但每过一段时间,小昭的妈妈就会收到爸爸从南方一座城市某某路的73号寄来的信。后来小昭问妈妈:“爸爸为什么过年也不回来?”妈妈说:“爸爸忙,等忙完这阵子他就回  相似文献   

10.
铁匠的智慧一个年轻人做生意曾经一帆风顺,但后来全赔了进去,从此一蹶不振。一天,他忽然看到路旁的一位老铁匠,虽满脸皱纹,可是精神矍铄。年轻人很好奇,于是问:“您是怎么保持这么好的心态的?”  相似文献   

11.
沈岚 《教育文汇》2007,(5):10-11
4年前,我第一次做班主任。当时班上有个男孩叫吴宇,上课时特别活跃,时不时冒出什么话而引起哄堂大笑。他的“说功”不赖,但“写功”差矣,打开他的作业本常常是空空如也。一次,他竞谎称“家里有急事”,请假半天溜到了网吧。当时我气炸了,这样下去还得了!于是,我立即向他家长反馈。可没过几天,我听说他又趁父母做生意的空儿,拿家中的钱在外乱花。我真是忍无可忍了,便把他列为重点教育对象。一天,他又犯了错,我把他找到办公室,当着他父母的面,狠狠批评他一顿。我十分生气地说:“你这样做已经失去了老师的信任,以后我还怎么信任你呢?”他什么也没说,在父母和我“恨铁不成钢”的目光中,只是把头垂得低低的。之后的半个学期,他再也没有上网,但成天无精打采,学习亦无起色。一个寒假过后,听说他随做生意的父母转学了。他走时,没有和我告别,以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我呢,心中好像缺失了什么,看着他的空座位,总是有一种涩涩的滋味。  相似文献   

12.
学校里,同学们都叫他小富翁。你一定觉得奇怪吧,猜测他一个读书的学生哪里是什么小富翁,是不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发了财?做生意他倒没有,但他确实一边学习一边从事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表哥,他的父母在北京做生意.每次放假他就会“投奔”我家。表哥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看上去颇有些滑稽,我们也常拿此开玩笑。不过。你可别小瞧了我这位戴小眼镜的表哥,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匪哥”哩!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启蒙》2009,(9):54-55
马寅初出生在浙江嵊县(现嵊州市)浦口镇。他的父亲马棣生是个小酒店的老板。马寅初天生聪慧,父亲就希望他继承家业,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账,学做生意。但马寅初并不领情,执意上学,而且想去上海那种大城市去读书。为此,马寅初经常挨父亲训斥、毒打和罚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相似文献   

15.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表现了两位同窗的不同身份和不同境遇;一位有知识,是知识分子,但经济地位不高;一位缺乏知识,是做生意的商人,但发了财。漫画之妙在于把两种人摆在一起作比,揭示不合理性;“富脑袋”者应该“富口袋”;“富口袋”者应该“富脑袋”,然而,那位“富口袋”者却把“脑袋”和“口袋”对立起来,把“成才”和“发财”对立起来。在他看来,“成才”就不必“发  相似文献   

16.
谈精简     
有一个外国人,到一条商业街买帽子,从街头走到街尾,找不到帽子店。他脑筋动得快,立刻在那里开了一家“詹姆士·鲁克斯帽子店”,做起“独家生意”。可是开张了三个月,生意冷清得让他百思不解,就请教一位很会做生意的朋友,朋友建议他:“把招牌改短。”于是,他的店  相似文献   

17.
一位非常成功的年轻企业巨头失去了自己做生意的才能,他很是焦急,赶紧去看他的医生。医生什么问题也没查出,但建议他去看看脑科专家。他去了。脑科专家告诉他,他的大脑过早老化,已经衰竭,但通过现代大脑移植手术,可以给他移植一个新的大脑。他问到价格,脑科专家的答复是那取决于他想要哪种大脑——比如说,他可以有一个律师的大脑,是1万英镑,或一个医生的大脑,是2万英镑,或一个军官的大脑,是4万英镑。“真荒唐!军官的脑袋岂能比医生的脑袋贵一倍!”“噢,是的,”脑科专家回答,“你可知道,军官的脑袋是崭新的,它可从没用过呀。”从没用过的大脑…  相似文献   

18.
吹泡泡     
某国有一位学者,应邀去邻国讲学。他的一位做生意的朋友知道了,赶来央求他说:“请你替我带一个雇员去吧,只要你答应,他在旅途中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做到形影不离。而且,你旅行的费用,也由我们公司供给。”学者听了,自然很愿意。但又怕这太优惠的条件,藏着什么阴谋,所以先要弄  相似文献   

19.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者之一,著名作曲家陈钢在《文汇报》上写了一篇颇有新意的短文,名曰“三只耳朵听音乐”。他认为,“特别是生活在二十世纪当今社会的现代人,必须有‘全息’的听觉结构网,才能接受美妙音响世界的浩繁信息。因此,我们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一只听古典音乐,一只听流行音乐,还有一只听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20.
星期一早晨,我突然接到王鸣妈妈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说是王鸣吵着要妈妈带他去做“手术”,问他爷爷,爷爷却说他没得什么病。王鸣妈妈在上海生意忙,走不开,但又不知王鸣出了什么事,心里很着急。听了这些,我感到特别吃惊。上星期王鸣可是天天准时来上学的,从没听他提起有什么不舒服呀。我安慰王鸣妈妈,叫她安心做生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