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其教育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建议,按照省政府领导的要求,四川省教育厅于2006年8月至9月派员对井研、青神县农村中小学校“留守学生”教育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调研。其间,调研人员听取了当地政府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全国约有1.2亿农民工活跃在我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有2000多万留在家乡,而且这个数每年都在增长。笔者所在的四川南部县作为我省的劳务输出大县,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部分班级学生双亲外出务工的达到65%以上。这些中小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令人担忧: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性格缺陷和行为偏差。“留守学生”的学习难题难于得到及时解决,“留守学生”的价值观错位导致其缺乏学习原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留守学生”教育案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学生”问题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民工潮”开始,这个问题就相伴产了生;“留守学生”问题却是一个热点问题,除人数越来越多、已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外,更在于它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关于国家未来建设的整体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稳定,关乎国家未来建设的整体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留守学生”问题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留守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更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本刊继2006年11期《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天》对我省“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进行了综合报道后,本期我们又选取了三所学校,从三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以期能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可鉴之资。[编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日益频繁,“留守儿童”队伍在逐渐壮大,农村中小学里的“留守学生”在逐年增加。“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教育》2010,(6):24-24
随着劳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要强势启动教育“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和心理等方面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6.
料峭春寒挡不住民工潮滚滚的洪流。春节刚过,大批农村务工人员汹涌着向沿海涌去,不少农村中小学生又成了“留守一族”。 爷娘打工去抚儿翁与姑 早春二月,一场寒潮悄然而至。在洞口县醪田中心小学校门口,70岁的廖奶奶拄着拐杖,拿着棉衣,在等她的宝贝孙子。儿子媳妇过完年就去了广东,留下一双儿女,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俩口腿脚已不怎么灵便,田土早就不种了,租给了邻里,就在家里伺候两个孙儿的吃喝,好在读初中的孙女13岁了,稍稍懂事,家里的事可以帮一把手。  相似文献   

7.
莫良斌 《湖南教育》2005,(20):16-17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就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邵阳市教育局进行了大力探索,总结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受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结构的体制制约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后的读书问题,只得将孩子留在农村。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7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27%,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0%以上。同时,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护、学习失辅、行为偏常、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在部分“留守学生”中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9.
广西天等县上映乡初级中学是天等县西部贫困乡镇的一所初级中学,现有在校生822人,教职工76人。我们抓住崇左市教育科研立项的留守学生课题研究为契机,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我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整体互动,协调配合,使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闯出一片新天地,得到上级钡导的爵度评价,认为近儿年我校教育理念新,教育方法好,教育教学成绩逐年稳步提高。现撰写此文,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也希望以此文与各位教育同仁一起探讨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1.自卑心理。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一年之中(或几年)很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就会自然地存在一种被人遗弃了的感觉,即“没人管、也没人要了”。这样,使他们在生活、学习当中,缺乏自信,很自卑,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要知道,他们是多么渴望父母的爱,渴望亲情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已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了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效率,提高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现谈谈笔者在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邱泽敏 《辅导员》2014,(8):38-39
近年来,随着“沙县小吃”知名度与产业化快速提升,夏茂镇外出经营小吃业的人越来越多,但“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十分现实而又亟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打工或经商,由祖辈、亲属或其他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照顾的未成年学生。目前,这个群体在我国已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根据“五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流动人口1.2亿,农村留守儿童有2000多万,其中980万是学龄(6~14岁)儿童。这些孩子的家长走南闯北,却把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管理、监护的义务,委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有的干脆让他们自己做饭、自己洗衣、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15.
“留守学生”现状调查及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9月对我校752名学生调查显示:“留守学生”为470人,“留守学生”中451人由祖辈照管,16人由亲友照管,而3人无人照看。“留守学生问题”成为“问题留守学生”,主要表现为: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亲情间的交流和沟通中断,78%的“留守学生”表现出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神经过敏等心理、情感和行为障碍;在学习上,心情烦躁抑郁、不想学习的占66%,作业完成情况“糟糕”的占47%:由于祖辈、亲友等监管人往往对孩子纵容溺爱,造成“留守学生”在思想道德上、行为习惯上放任自流。“留守学生”中,31%平时有说谎的习惯:25%受到疾病和恐惧的困扰:15%有破坏公物、抽烟喝酒、早恋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6.
陆先美 《新疆教育》2013,(15):229-229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目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学习上成绩差,生活上卫生差,行为上不良习惯多。其中“厌学倾向严重”更是“留守子女”诸多学习心理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如何关注农村初中“留守子女”,帮助“留守子女”克服厌学,对于提高浓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这一历史重任.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工进城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特殊群体已暴露出很多问题,重中之重则是学习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其成因,提出自主学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寒假后开学,因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决定由我接任七(10)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由53名学生组成的“问题”班级.其中男生35名。经过几天的接触,我发现班级中有三个男孩特别“出格”。每次上课铃响了他们才结伙从外面急急忙忙地跑进教室.上课时桌子上多数没书(放在桌洞里),作业马虎甚至不做,下课铃一响他们总能抢在其他同学的前面出教室(他们大多坐在教室的后几排),间或还有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告他们的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人数多、比重大、成绩差与心理行为不够健康等,其直接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生活环境欠佳,学校未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效抵御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既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