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要有适合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有了人才,没有产品可以开发产品;没有技术可以创新技术;没有市场可以开拓市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技术竞争,归结起来都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造就企业人才和人力资源优势,亟须弘扬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观。一个关键。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竞争,而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能不能加快,经济能不能较快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可见,人才的开发、培养、选拔、任用关系到企业发展和兴衰。  相似文献   

3.
1994年,江泽民主席在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上说:“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开发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开发人力资源,关键是要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前不久,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跨世纪人才和我{fi这个世纪人才相比,不仅是知识多一点、新一点,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新环境中,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的为民族和国家负起责任,贡献力量”。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人,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计划、教师、教法等,其中,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提高,以取得教育…  相似文献   

4.
1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 ,人才是关键。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不断地发展壮大交通行业科技队伍 ,培养出具有现代化水平高素质的交通科技人才 ,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施展空间。人才是科技型企业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为专业技术人员营造一个凝聚人才、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环境 ,已成为科技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加入“WTO”后 ,全国各种企业及外国企业必将展开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知识更新周期短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要求所有职工不管学历高低 ,都必须不断扩充…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力量的核心引擎,而科技人力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我国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科技人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6.
促进国土资源事业的改革与创新是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的.近年来,通过“百人计划”、“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人才”、“优秀工程师”的人才政策的实施,两院院士初步形成,年轻化科技人才日益增多,突出贡献专家等高端人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提供了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填补了国土资源的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空缺.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第一目标的原则、建立高层次人才成长体系、积极打造国际交流平台、营造人才优化氛围、是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高层次人才政策培养体系建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赵利群 《今日科苑》2006,(12):83-84
“情义”在日本人的日常语言中出现几率很高,如“情义所迫,不得不如此”,“为情义所纠缠”,“出于情义我才会这样做”,“为了情义,我不能坚持正义”等等。可以看出日语中的“情义”在日本社会各界层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与中文中的“情义”在意义和延续上有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秦秀君 《科教文汇》2008,(15):58-58
中国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历史证明,青年时代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黄金时代。而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是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取决于他早期生长与其中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状况,家庭是创新人才的摇篮。家长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要有宽厚的胸怀和心态,做到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既安全又相对自已的环境,让孩子能进行自己的“实验”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陈洪权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95-96,98
在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才资源短缺是关键。“人才难求”和“人才难留”是其现状的真实写照,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对民营企业自身“基因”的剖析,提出民营企业应转变观念,走出“三大”误区(人才概念误区、狭隘的选人误区、“金钱至上”误区),提出了创建品牌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用人机制,培植战略育人环境的吸人与用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郑晓珠 《知识窗》2014,(24):9-10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位作家真厉害!”“如果我能成为这样的作家多好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新华书店买书,经过两个正在看书的小女孩身边时,听到了这样一连串发自肺腑的对话。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只有有梦想的人才会成功,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梦想。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是根本,关键在人才。多年来,中国农学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学会特点,发挥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优势,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大力开展农业人  相似文献   

12.
“能上不能下”是困扰组织人事工作的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也是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又必须解决好“能上不能下”的难题,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善待“下”者是解决“能上不能下”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逐步限制规模化发展,增强医院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首要就是人才建设,本文从“持续发展”、“人人皆能成才”的新人才理念,坚持多方式人才培养,完善人才竞争机制、营造人才建设优质环境,实施人性管理、培养医院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才建设新思路,从而推进医院人才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爽 《华夏星火》2013,(12):30-31
大北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关注、关心科研人才,设立“大北农科技奖”,为推动我们人才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做出巨大贡献,这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提倡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阜阳市农科所是全市农业科研中心,现在职职工128人,其中科研人员48人。近年来,我所坚持“人才强所,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使用和锻炼,建立了一支政治水平高、专业技术强、业务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全市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弘扬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认知水平坚持“以数化人”“以数育人”,坚持数学文化创新,带给学生新的数学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解放人才是创新创业活动的灵魂工程,目前社会上人才“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出不来”,就是大量的科技人才局限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养在深闺人未识”,创新创业的愿望和能量因种种限制不能充分释放。“用不上”,就是搞理论做学问的研究型人才多,应用型、创业型的实用人才少;拥有一流学术论文的专家多,拥有一流应用成果的少。“引不进”,就是不惜花大本钱引项目买设备,不愿用重金引人才借外脑。“留不住”,就是不少地方培养的人才,没有为地方所用,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骨干,在单位不能显出露水,结果走了…  相似文献   

18.
一个高等学校能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谁拥有一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队伍,谁就能在未来世纪的舞台上掌握创造第一流教育的主动权。 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方面,创造了各种条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近几年来,由于经费紧张和师资培养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特别是少数青年教师的“流出”,使许多高校特别是地处内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青年教师学历进修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教师队伍的高学历  相似文献   

19.
杨留花  石磊 《今日科苑》2022,(11):68-78
国家高新区是带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资源。本文以湖南省典型国家高新区为例,从个体感知视角,基于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对高新区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人才政策、个人发展,“乡土情结”以及在高新区工作年数等个体特征是吸引创新人才的关键变量,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未得到统计支持。针对高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吸引力,本文从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重视人才高层次需求、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社区、制定本土人才培养和回流计划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论述和部署,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擘画了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新蓝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全会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当前,创新型青海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全省科技创新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