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咬嚼字》杂志近日在上海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差错。这十大差错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课堂因融错而精彩,让学生在纠正错误过程中学到知识。有人会说什么是融错了啊?“融错”就是指把课堂中出现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化被动为主动,这正好符合我们俗语“吃-堑长-智”的道理。是“融错”,而并非是“容错”,因为课堂并不就是说容纳了“差错”就精彩,而是把“差错”融化为教学资源才精彩。  相似文献   

3.
真实的课堂难免伴随差错的生成。但错有错的理,错有错的美,“错”也能“错”出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在大型公开教学活动现场,面对学生差错,你会怎么做?是选择回避,还是直接面对?请看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中,是如何直面学生差错的。师:有错的同学请站起来。(有七八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师:有错不要紧,弄清楚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就行了。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公开教学活动现场,面对学生差错,你会怎么做?是选择回避,还是直接面对?请看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中,是如何直面学生差错的. 师:有错的同学请站起来. (有七八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 师:有错不要紧,弄清楚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就行了.谁来说说 自己刚才做题时哪里错了? 生1:90÷29,我试商时把29看成30,在商与除数相乘时也算成了乘30.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被老师带到办公室谈话,学生气鼓鼓地昂着头不认错。接下去便是这样的对话: 老师;“你这是什么态度?先端正端正态度!站站好!把头低下来!”学生:(慢慢地低下了头) 老师:“好好想想!”(开始批改作业或备课) 老师:“想好了没有?错不错?”学生:……老师:“没想好?那就再想想!”(继续批改作业或备课) 老师:“现在想好了没有?”学生:“想好了。”老师:“错不错?”学生:“错了。”老师:“以后怎么办?”学生;“改正。”老师:“好,以后看你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当我看到他们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们的计算为什么经常出错?”、“计算错的原因真是马虎吗?”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心理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粗心大意或不求上进才有这些问题的。下面我想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分析一下计算出错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幼儿爱模仿,而且模仿能力很强。幼儿的语言也就在这种种模仿之中掌握并发展。但是幼儿在语言的模仿过程中,常会出些“差错”。这里所说的“差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幼儿因知识、能力等限制,模仿时出了差错;一是教育者眼里的“差错”。这里笔者想联系实际,对这两种“差错”谈点粗浅的看法。某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我的飞机开始飞”的语言游戏。A:我的飞机开始飞。齐:飞到哪里去? A:飞到B那里去。B:我的大象开始走。齐:走到哪里去? B:走到C那里去。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差错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差错,甚至不算是差错的“差错’,孩子的心理常常失衡,如,惊弓之鸟,闻“错”色变。我调查了50名学生,不担心出错的只有6%;68%的学生担忧同学的歧视;56%的学生认为差错意味着失败;甚至还有32%的学生把差错和耻辱联系在一起!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两组完全相同的人像,一组人像下写  相似文献   

10.
柳国辉 《宁夏教育》2010,(11):79-79
课堂差错是指互动情境下,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正确的想法、说法、解法等。“融错”是指把课堂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化腐朽为神奇。这正好符合我国古代“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公布2007年十大语言差错,其注编表示,这十大差错是从大量的读者来信以及通过全国各地的观测点统计而来,具有较大的代表性。错1:“无间道”当作“无间地狱”。  相似文献   

12.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面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解,教师不宜采取简单否定,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而要将错解剖析与正解示范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把错解的辨别、修正作为思维训练的极佳材料,来体现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有个千百年来都读错的字,这是什么字?其实就是“错”字。但这个“错”字也挺怪,怪得有点不合逻辑。不是吗?“错”明明是一种糟糕,可“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了个极让人关注、又有价值的“金”字。难道“错”字真的与金钱有关?让我们细细地读读书,找找答案吧。首先,查字典可知,“错”的确是一种古钱的名称,如成语“铸成大错”一词中的“大错”,就是公元七年王莽下令铸造的一种刀形金属货币。《苏轼诗集·十八·赠钱道人》中也曾这样写道:“当时一快意,事过有余作,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那么,“钱币”怎么就和“错…  相似文献   

14.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对与错是必然联系的现实存在,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醒悟“对”。以往的教育只注重前者,而忽视、回避后者。尤其是一些老师的公开课,总是希望课堂能顺当,不出任何“乱子”;学生能配合,不出任何“差错”。  相似文献   

15.
一、《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按:课本注:“这不是你的过错吗?”释“是”为“之”,即助词“的”;释“过”为“错”,名词,非是。此句属疑问句宾语提前,“尔是过”不可解为“尔之过”,因为古代人称代词表示领位极少再加别的虚词。此句“过”作动词,意即责备,归罪;  相似文献   

16.
化错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一线教师中有诸多积极的响应者与实践者。要将化错教学法付诸教学实践应当探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差错"可能的存在形式;二是面对学生的学习"差错",教师教学时适切的化错方式。本文拟就上述两方面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融错”是把课堂教学中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的教学艺术过程。课堂错误在教学中在所难免,但它是一种激智启慧的美丽错误,教师只有明确融错在新课改下教学再生长的学习心理学意义,树立依靠融错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思想,才能使融错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再生长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高红 《四川教育》2004,(12):45-45
在学生作业的精彩或问题处加上“眉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种个性化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中常用的“眉批”方式有:表扬鼓励式。对学生作业中巧解、妙解、活解题目的,在“眉批”栏内写上“富有创见”、“解法真巧妙”、“肯动脑筋”等激励性评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促使其继续奋发向上。委婉批评式。对于有明显错误或有问题的地方,如果简单地打上“×”,学生更正时就很难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果在差错处画上红线,示以“?”,并在眉批栏写上“想一想”、“验算一下”、“运算顺序对吗”等提示语,这样,一方面可…  相似文献   

19.
像往常一样,踏着轻快的脚步,我来到了教室。刚准备上课,只见坐在中间的陈强举着作业本说:“老师,你给我批错了!”咦,怎么回事?我接过本子一看,糟糕,把对题批错了。“哦,批错了!”我轻描淡写地敷衍了一句,顺手拿过红笔将“×”改成了  相似文献   

20.
陈娟 《宁夏教育》2006,(12):65-65
练习课上,我把全班的数学补充习题发下去,要求同学们先订正错题,再完成下一个练习中的部分习题。不一会儿,小磊便把他的本子递到我面前跟我说:“老师,这道题你批错了!”“是吗?”我自认为批作业很细心,便有点怀疑:“哪儿批错了?”“我这儿没错。”他又指了指那道题说:“你怎么还要圈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