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显斌 《图书馆学刊》2012,35(4):123-125
详细辨析了《七略》和《别录》的得名由来与别称情况,从中可以了解到西汉时典籍的单书叙录形制和分类观念。  相似文献   

2.
《七略》、《别录》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主持校书活动的重要成果,历来学者对二目多有研究,但是对于二目的编撰者和成书先后问题仍莫衷一是,本文从二目编撰过程和分类继承的角度考辨《别录》成书当在《七略》之后。  相似文献   

3.
《别录》《七略》与今古文之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别录》《七略》的体例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简述刘向、刘歆父子的两部题解目录、分类目录(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7.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录》作为“二书”分别写录,揭示了两者一为校雠学、一为目录学的学科分殊;分析《别录》成书始末,显示《别录》存在两个版本,一是“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的单篇叙录,二是“时又别集众录”而成的第二个版本。以此为据,可知第一个版本只有基于校雠分工的简单分类,第二个版本则完整地承绪了《七略》的分类体系。此外,姚振宗收录《战国策》等八篇相对完整的叙录,也反映他的灼见。然而,姚振宗也存在以荀悦《汉纪》“为《辑略》之文”、因没有认识到《汉志》班固注兼取《别录》《七略》而将班注全部移录为《七略》佚文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别录》是由刘歆于校书工作全部完成后结集或主持编辑的。刘歆按照既定的几大部类,加上他对思想学术的理解和古文经学家的立场,为《别录》和《七略》两书设置了同一的类例。《汉书·艺文志》首先著录了卷数,而《别录》、《七略》仅仅著录了篇数。刘向书录是在文献还是以简策作为载体时撰写的,不可能见到缮写于缣帛后的卷数。刘向书录和刘歆提要佚文例称篇数而不称卷数。早期文献用篇而不是用卷来陈述《别录》、《七略》著录文献的总数。《汉书·艺文志》篇、卷并存,其中的篇就是《别录》、《七略》原始著录的遗存,而卷数是班固把宫廷所藏文献实物的卷数添加上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七略》久佚,清人姚振宗《七略佚文》在前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参考《汉志》的目录框架,提供了最为接近《七略》原貌的文本.反思姚氏《七略佚文》的得失,有助于准确认读《七略》以及作为《七略》节本的《汉志》.[方法/过程]从姚振宗对《七略》序言、分类结构、文献著录和叙录四大目录要素的具体还原过程,分析《七略佚文》...  相似文献   

10.
刘向、刘歆是西汉著名的编辑家,他们奉诏对当时全国的图书进行了编辑整理。刘氏父子等在校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校勘程序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刘氏父子在校书时编定的《别录》、《七略》奠定了古代图书目录编辑的基本框架,他们整理群书的经验和《别录》、《七略》对后世书籍的校勘、目录的体例和分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古籍整理、学术思想、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七略》的编撰与生态文化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拟从汉代的官方哲学、主导思想、时代思潮等方面揭示《七略》在分类体系中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七略》适应并支持了汉王朝皆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并通过对文献的独特阐释构建了一个以孔门儒学为中心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4.
论《七略》不立史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史学是与经学并驾齐驱的最发达亦最引人注目的两门学科,诚如<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总叙所云:"夫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余皆杂学也."故在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中国古代书目中,史籍多是作为单独的一个大类而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七略》中的核心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引入核心文献这一崭新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七略》中核心文献所具有的层次性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认为具体的核心文献和抽象的分类类名相结合,维持了分类思维中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辩证。最后分析了这一分类思维的时代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汪浩  赵子夫 《图书馆学刊》2013,(11):112-114
《七略》《七志》《七录》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当时的文献学发展影响颇深,也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从《七略》《七志》《七录》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3部书各自的特点及对目录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傅荣贤 《图书馆杂志》2003,22(4):71-72,44
《七略》将当时文献分为六大类,并非“因校书之分职”和“酌篇卷之多寡”,而是和当时的“尚六”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开拓《七略》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指出《七略》目录体系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形式和内涵双重层面上的整体意识。这种整体观是汉代哲学整体思维的产物,它模铸了后世“依刘向故事”的所有中国古代目录学,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目录学取向。并在和西方原子分析型目录体系的比较中,讨论了其优劣。  相似文献   

20.
关于姚名达对《七略》的几点否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姚名达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中对《七略》分类法提出的几点质疑作了思考,并对《七略》分类法的依据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