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阳民俗馆藏契约文书近3万份,其中清代的地契居多。其语言价值不仅表现在口语化程度高、俗字俗语词多,同时亦表现在具有应用文书语言的特点,即有固定的文体格式和套语。对其文体、用语、用字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同时亦能促进对契约文书自身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地方政府对土地权籍的管理、交易及纳税情况,以及了解当时政府的有关法律条文。地契内容相当丰富,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由地契中所反映出的在土地抵押、典当、买卖转让中的有关规定以及所发生的税费,可以折射出清代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电视栏目名在外语和汉字汉语使用方面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是由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时社会、信息传播、青少年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只有切实提高电视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电视栏目名用字用语的不规范现象.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2006,(6):52-5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8年1月15日下发的《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含有不良文化内容;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如需使用汉语拼音,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契约文书珍贵的历史、经济、民俗、语言等价值越来越受学界重视,随着清水江契约文书、婺源契约文书、浙江契约文书等研究的展开,海南地契文书的价值开掘也到了理应加以重视的阶段。由于海南独特的发展历史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理位置,清代以降直至解放初期海南民间契约文书呈现出独特的价值。本文以海南清代至解放初的地契文书为文献基础,可从海南地契文书研究的主要意义、时空范畴和重点,以及其内容中的“固守”与“纳新”特点等几个方面,就海南地契文书进行有效探讨,以引起学界对海南地契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间的田野调查发现,左江区域民间民俗文献的收集和收藏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当属广西古籍办,市县范围内则多由当地的民族文化爱好者私人收集和收藏,极少公开出版,严重地制约了民间民俗文献的利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十分重视对清代社会人民生计与民族风俗的研究,他在“新史学”思想的指导下,关注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史,其史著首次对清代各民族生计与习俗作了生动、丰富的记载与论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无论是他对于清代民生状况总的认识,还是对清代贫富分化社会状况的揭露,以及他对清代满、蒙、藏、回、苗等各族人民生计与习俗的全面阐述,都深刻反映出萧氏对清史研究领域的大力开拓,贯彻了其客观而全面撰述清史的思想,同时也是其“经世致用”史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商业的兴起约在康熙年间,清代中叶达到鼎盛。它不仅是河南府的商业中心,也是陕甘地区与中原及南方各省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嘉道年间汇聚于洛阳的行商、坐贾当有千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四五百万两。  相似文献   

9.
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求雨失败均将责任归结操作者法师。有的法师运用含有某种神秘崇拜内蕴的巫术仪式求雨,有时会有生命代价。文学想象艺术化地丰富了文学伦理复杂的整合特征。特定地区的灵物崇拜与求雨神物有关。佛教思维影响下的咒龙求雨,谩骂乃至鞭打龙神是巫术求雨的变形。旱魃崇拜则较为复杂,在明代就已有了驱除的替代方式——兽与女性。而清代则出现人面鸟类旱魃,甚至变形旱魃。暗示着异形现身与旱灾降临的某种神秘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用字是社会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长春市的社会规范用字的分析,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街道、网络等场所使用文字的不规范,还有繁体字滥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分别从制定法规和标准,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力争使社会用字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标牌用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乌鲁木齐市标牌用字中存在着滥用繁体字、存在错别字及谐音字等不规范现象,反映出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使用文字的规范化意识淡薄。各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通力合作,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管执法,促进标牌用字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规范社会用字,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和语言服务水平是办好2022年冬奥会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张家口市主城区社会用字现状的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策略,可以更好地提升张家口的语言服务能力,为冬奥会语言保障奠定语言文字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献中的用字,称为用字现象或用字方法,从用字现象或方法中能够总结出某文献与其他文献相比而体现出的用字差异和用字特点,这属于广义用字习惯。狭义的用字习惯重在说明字与词(或称音义)的对应关系。出土文献的用字习惯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梳理近年来用字习惯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可以看出来出土文献的用字习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名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语言现象之一,是人们使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特定标志,同时又是文化的镜像和观念的折射.本文从中国人名用字规律研究的意义、语法特征、语音特征、语义选择等方面入手,揭示中国人在取名用字中存在的诸多规律,其不足之处则可从制度方面和个人层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各地生活习惯不同的人相互交流时,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相互理解有差异,进而可能造成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现在,国界之间交流日趋频繁,对于表示道歉和感谢的交流方式,可以减小相互之间的摩擦,同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国界之间的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都是很有好处的。语言结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不同表达方式。当代语言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道歉、感谢等语言行为也应当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中日礼貌用语对比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从行为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的使用,是否可以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本文试图运用这个理论,通过对中日感谢言语行为的比较研究,探讨中日在感谢言语行为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思维意识及文化心理,并由此而引发出在汉日翻译方面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毅 《现代语文》2010,(1):147-149
甲骨文与东巴文同是意音文字,但二者不同渊源,不同系统,既非同时创制又非互相影响的两种文字,因此,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了解这两种文字及一般意音文字的性质、发生和发展,对于探索晚商之前古文字的面貌具有可贵的认识价值和启发作用。本文拟从军事这一角度,比较二者用字的异同,并探索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背景、造字心理、造字印象及历史地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民俗因其具有文化的与生活的二重性 ,可以为中国妇女文化研究提供大量丰富而生动的资料。但对民俗的研究仅仅借鉴中国传统民俗学的方法是不够的 ,而应从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中借鉴。其中 ,人类学的理解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最具启发性 ,这是因为人类学与妇女文化研究都是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理工大学2001级4419名学生姓名为语料,通过对语料量化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时代特征,对人名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用字及语用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语》及其注疏久传于世,其中文字使用情况复杂,值得深入研究。以李学勤主编阮元刻本《论语注疏》为对象,就其注释用字进行考查,归纳分析其类别及形成原因,针对各种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在古今字的使用上取其当时的“今”字;假借字尽可能保持其借字不变;同源通用字取其更为通行的那个;异体字选择符合造字理据、更易为人接受的形体;近义词选择其中更为通俗流行的,力求浩繁典籍在久远的流传过程中能够维其原貌,服务世人。  相似文献   

20.
佛经译音字主要包括译经者所选用的与梵音语音相近的汉字和根据梵音构造的译音专用字。但在使用中同一个梵文会对译不同的译音字,由于翻译时的省音也使得同一个梵语词汇的译音字用字量多有差异,同时,汉字异写也造成了虚假译音字用字差异现象。印度佛教所使用的是混合梵语、传入汉地的佛经文本语言类型不尽一致、梵汉语言类型的差异和佛经译音规则不明确等是造成佛经译音字用字出现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