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教学设计思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施,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希望能够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其实是一节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这么多年来就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教师先讲清楚种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另一种是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法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2.
李江丽 《考试周刊》2014,(27):97-98
<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深深感到小学英语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内容,而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文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形成学习技巧、保持终生学习欲望等提出更高要求,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一、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工作通俗地讲就是教师的备课,这一环节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环境的布置和学生课前应做好的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教学每一节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寻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加强教学互动。如  相似文献   

3.
电子线路这门课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师如果不注意授课技巧,学生就会缺少兴趣,学习积极性必将调动不起来。要搞好电子线路课的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深化每一个细节,将深奥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真正地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1:前不久,我听了本校一节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授课教师是一名在我校教学基本功相对较扎实、技能较高,且能坚持学习新课改理论,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师。本节课,该教师作了充分的准备,钻研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先备课再授课,课堂上的教师也努力扮演着自己预设的角色,按预设的方案进行教学。但若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审视的话,这堂课是失败的:一方面,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过程与策略欠妥;另一方面,学生的全体性、主动性、实效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说课是近几年来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研活动中日渐兴盛的一种较好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授课教师就某一具体教学课题,在充分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向专家和同行教师们说明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即呈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并展示进行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然后,由专家和同行教师们根据有关教学理论和经验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评说和讨论,研究并确定该节课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最后,再由授课教师根据改进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媒体、说设计和说小结等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校去年的物理教研活动中,一节题为《静摩擦力》的公开课令我印象深刻。之前听过类似的课,有的是按照传统的教法,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枯燥乏味;有的虽然将新课程的要求融入了课堂教学,但探究过程混乱。而这节课按新课程的要求将授课内容作了整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同时为了使探究的活动正常有趣的进行,教师又设计了合理有趣的情境,课堂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8.
刚刚听完一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如果问我头脑中留下了什么,坦白地说,所留下的不是课堂上的活动过程。虽然“活动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就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所作的改变,虽然我深知,没有内容、空间的开放就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那两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失败乃成功之母”,虽然这些话都很重要。让我始终难以忘记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9.
正一、数学课堂现状分析1.教学主体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老师一味地灌输,忽略了一个事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节课四十分钟,老师就会讲35分钟,真正留给学生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太少。老师把琐碎的知识点一一地分析、讲解,换言之就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另外,老师没有深刻地理解以学生为主的真正意义。有些老师为了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讲课的时候,故意省略一些知  相似文献   

10.
金钧 《教书育人》2012,(4):16-17
每次上完课,有多少教师会扪心自问:在这节课,学生能接受授课内容吗?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吗?还有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学生学得快乐吗?事实上许多教师会自问:我完成教学任务了吗?甚至会这样自慰:我终于完成教学任务了!什么是教学任务?陈新宇主编的《中学教育学》中认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前些天,笔者听了的一节公开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课.一上课,授课教师就很快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我很诧异,授课教师忽略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的引言部分.那么,新章节的引言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我听了几位同仁的授课,他们都能依据新的教改理念,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诸如:多媒体图片展示、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让学生编排小品等.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堂气氛表现得非常热闹、活跃.但静心下来思考,整堂课并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深层次的思维,教师只不过是为了追求片面层面上的热闹,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后我了解了几位同学.问他们,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对我说:"喜欢",接着又问了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不知如何回答了.   ……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如何建立一节课的逻辑性是当前教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之所以这么说,缘于我在参与课堂观察与诊断、与同行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中,看到的一些普遍性现象: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就急于进入课堂;违背"以学定教"的原则,唯教材是论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次次成功、处处顺利,失败在所难免。既然失败已成为事实,毫无疑问,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反思,采取补救的措施。那么,如何补救就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了。就拿我教学"圆锥体体积"一课来说吧,凭任教六年级多年的经验,我知道对于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学得不会很好,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讲解才能帮助他们掌握。所以,又一次教学这节内容时,我认真阅读了教参,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在教法和学法上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教改课题从“学生参与授课”入手,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自学课→展示课→习得课”三课型教学模式。文章对三课型教学模式的各课型任务和要求做了些探究思考。自学课课型是三种课型的基础和重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自学任务的活动过程。展示课课型包括三个部分:“学生授课”“学生、教师评价”“释疑”。可以说这一环节的教学对于整个三课型教学起着决定作用。关于习得课课型,从两个方面做了些探究思考:1、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2、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而言。可以说,这一课型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提高、升华的过程,是进一步完善他们原有认知结构的收获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10多年的从教经历,我给学生上过了许多节课,能够让我始终记得清楚的实在很少;可以完整地回忆,并且每次回忆都能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新的启示的课,那就更少了。不过,1997年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上过的一节课,9年之后我却依然记得,因为这节课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这节课使我找到了做一名教师的自信。  相似文献   

17.
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延续,往往学生们对其兴趣不大,所以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更是难上加难。很多教师更是扭曲了复习课的教学形式,将复习课变成了一节节练习课,在学生考试达标中完成一堂堂复习课。如何在复习课中,让学习真正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天,我去听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的推门课。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整堂课下来,教师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习题正确率也在98%以上,但是我总感觉这节课没有达到这位教师应有的水准。评课时,我让这位教师把本节课的教案拿给我看。她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这节课是教研员在分析教材时要求增加的一节练习课,因此,她只是  相似文献   

19.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在课堂,而关键在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逆推设计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程序设计,采用逆向推理的方式设计美术教学内容。这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打破了按照经验、按照习惯、按照定式去授课的思维方式,转换角度,以逆推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去"做课",能够促成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呈现了一节普通的送教课。在这节课上没有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没有华丽的活动设计,授课教师靠着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几张自绘的图画,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