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高考前夕,全国31个省(市、区)相继出台高考新政。从媒体报道看,加分项目的调整与变化分外吸引眼球。高考加分政策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本期新闻视点,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个备受关注的教育民生话题。现象: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水"高考加分政策是指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张永飞 《教育》2011,(9):41-41
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倪乐向人代会提出建议,呼吁取消或者改革高考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为弥补中国招生制度中的缺陷而设立,政策规定对一些有特长的高考学生实行必要的照顾。然而由于高考加分制度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在其实施过程中,对一些较弱势的考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呼吁改革和取消加分制度,挤掉高考水分,已经成为教育界近几年一直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高考录取制度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历来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也一直是社会民众和政府高层极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之一。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倾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日益凸显和加剧.高考录取成为饱受非议与批评且强烈要求改革的制度之一。总体而言,高考录取危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北航南宁招生“丑闻”等高校招生腐败现象.这既与高考录取的制度性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孟祥杰 《江西教育》2011,(12):15-15
<正>在当前,有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学术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如今高考加分项目有不少,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十余种,而有些地区实际执行的却多达百余种。因为高考具有选拔性,某人靠加分被录取了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名考生会失去机会。因此,任何增加某个考生分数的行为都有可能侵犯其他考生的权益。高考  相似文献   

5.
2014年高考将执行新的加分政策。这一举措看起来只是取消了一些照顾加分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加分分值,却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切实利益,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近年来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为获取加分的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社会反应强烈。为促进教育公平,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衔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加强高考加分管理工作。这次调整的背景及价值何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高考加分政策将走向何方?本刊《特别关注》栏目将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87名学生获得体优加分一事,继高考状元热之后又成为2014年高考的又一热点,高考加分政策再次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时间,教育部表态、专家论证、媒体调查,煞是热闹。加分政策应当保留还是取消?莫衷一是。回顾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出台、调整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加分政策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和社会价值引领问题。1977年恢复高考前,我们就采用了照顾少数民族学  相似文献   

8.
张永飞 《教育》2011,(25):41
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倪乐向人代会提出建议,呼吁取消或者改革高考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为弥补中国招生制度中的缺陷而设立,政策规定对一些有特长的高考学生实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应该平等。高考加分政策的实行,则使一小部分考生获得了某种特权;对其他考生来说,这就意味着不公平。高考加分是滋生考试腐败的“温床”,只有铲除这个“温床”,才能确保高考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0.
在时下的高考录取中,有一项延续了多年的规定,那就是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省一等奖的同学可最多达20分的加分。尽管在每年高考录取时,能够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的人数,相比起数以万计的考生来说,只是“风毛麟角”,然而,就是这20分,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让许多的校长、老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4,(9):80-80
教育部: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将取消录取资格"瘦身"后的高考加分新政策在今年高考录取中将全面实施。通过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显著"瘦身",据统计,地方性加分项目由往年的124项减少至2014年的86项,减少近1/3。教育部强调,要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对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坚决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考生的违规事实记人其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全国省级招考部门须在近期完成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方案并报教育部审批。受加分政策调整影响的学生为2011年起进入高中的学生。高考加分政策备受关注,因为加分直接影响高考录取结果,但加分在高招过程中的影响力已开始降低。目前,各高校对地方加分只会在高考录取时考虑,分专业时则还按考生的“裸分”计算,即考生被录取后优先满足高考实考分高的学生的专业要求,而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校则对各类加分不予承认。  相似文献   

13.
谭敏 《教育》2015,(1):15
谭敏在2014年12月18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新政终于"揭开面纱"。近日,教育部对外正式发布了《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近年来,所有的高考改革举措,无一不是为了公平。加分和自主招生政策,一直是高考的焦点问题。此次明确取消所有的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了"烈士子女"等5类扶持性加分项目,不仅是对民意的有效回应,也是对高考的纠偏之举。要知道,高  相似文献   

14.
数字     
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逾60%的家长反对见义勇为加分 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对全国6省市展开的一项高考加分专项调查显示,91.47%的家长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逾60%家长反对见义勇为加分。此次随机调查的北京、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四川6个省市,共收回有效问卷1327份。31.56%的受访者认为,给见义勇为学生加10至20分,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8.44%的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社会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2009年高考后,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年12月,《中国青年报》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人认为高考加分政策损害教育公平。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  相似文献   

16.
王灏 《广西教育》2014,(27):1-1
正2014年高考录取工作已趋近尾声,但河南、辽宁曝光的高考加分造假事件,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高考加分政策从高考制度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如影随形,其初衷是为照顾特定群体、鼓励特长、表彰优秀。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得从宽录取"到"奥赛冠军",再到现在的"道德标兵",加分项目在政策更替中增减。目前,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14项,而各地自主制定的优惠政策多达192项。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考试研究》2010,(3):1-1
如何公平而科学地招收学生是中外大学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大学招生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社会资源分配的角色,因此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考录取体现出的地域不均,以及高考加分制度产生的公平性质疑等饱受社会争议,使得大学招生的公平问题显得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了高考加分政策出现异化,成为高考制度对公平和效率追求的绊脚石,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现象。鉴于此,高考改革加分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今年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是对高考加分政策回归理性的实践探索,是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推进高考公平和效率协调的重要一步。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应基于这次尝试做出诸如去除软标准保留硬条件,保持上下一致,规范高考加分操作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涂皓 《教育》2013,(7):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相似文献   

20.
为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削减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引发广泛热议,公众认为大幅削减鼓励性加分项目有可能导致新的高考不公平。大幅削减甚至取消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将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特殊人才选拔、不利于高考招生公平。据此,提出高考鼓励性加分政策的调整策略:政策制定应发挥加分导向作用,政策执行应坚守人才选拔初衷,政策监督应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