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应从法律实践,法律知识的积累,对法律真实性的体验,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思维的锤炼,法律文化的积淀等方面进行考虑,这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日益引起学界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提出青少年法制教育概念的起步阶段、青少年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研究演进的转型阶段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全面开展的发展阶段。学界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和法治教育的结构、内容、方法、成效以及域外经验等开展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重实践总结轻理论探索、关注学科单一和研究领域存在遗漏等问题,因此亟待在新政策背景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素,中国的法治建设要有自己的文化根据,它是实现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重要保障。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952篇法治文化研究文献,通过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文献计量软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发文趋势、期刊分布、作者合作、发文机构、研究主题、热点领域等,并对其展开分析。分析发现,近20年来,学术界对法治文化的关注度较高,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比较多元,但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学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的热点主要有法治文化基础理论、依法治国与法治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区域法治文化与国家法治文化等。通过绘制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知识图谱,直观展示了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的发展进程及特征趋势,为我国法治文化研究及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观念的确立和实施是我国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是要确保国家宪法的权威和尊严,确定宪法的权威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确立国家宪法日,就是要将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方略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脑海之中,落实到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中去,确保依法治国国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雨花英烈精神的育人价值为大学生“强筋壮骨”,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转变思路:教学目标变“强塞”为“融入”,学习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感受”,教学方法变“单一”为“多样”,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理论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7.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既具有工具合理性又具有价值合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中国法治文化特色,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既要尊重中国社会现实,也要融汇中国传统法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阻碍法治心态建立的主要因素有二 :一是计划手段在人们心理上的惯性作用 ;二是有些同志误以为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 ,遵循人的心理规律 ,通过说理法、感染法和管理法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法治心态培养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治理史上,法家提倡“法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丰厚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最终走上了“法治”建设的科学治国之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如何完善这个体系,如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如何把法治建设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上,将是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更加紧迫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法治资源问题的探讨,必然需要以人作为评价主体进行价值判断,由是形成法的价值位阶的争论。价值位阶的讨论旨在权衡各种价值之高低,进而作取舍。此过程中,一些分配理念被触及,由此产生公平与效率何者优先的争论。以此两对价值的冲突大略可窥知法治资源的取舍用殊,从而得法治资源体用之真意,破斥法治本土资源论者的诡辩。  相似文献   

12.
国家法治强调法律的强制性,而民间自治则从自由与民主出发,凸显政治参与者的主体性,两者的思维进路迥异,但是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却是相同的。国家法治和民间自治都是测量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国家法治的效果可以从宏观上规范整个国家的秩序,发挥民间自治的效果则是调动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到社会和谐秩序的构建中。文本上的法律与实际中协商的条例共同形塑着社会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力军,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阐释了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内涵,其次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现状调查做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大学生法治思维切实有效培育的路径,以期大学生"内化于心"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习惯,"外化于行"形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依法治理是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战略意义重大。本文总结农村法治面临农民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严重匮乏、弱势群体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法制宣传教育途径单一、法律服务供给不到位四重困境,从农业人员一般犯罪、农村青少年犯罪、农村恶性犯罪三个层面论述加强农村依法治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法治中国战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正在向法治教育转变,这不仅是词语表达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转变,台湾地区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有启示意义。当前,大陆应明确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编写教材与实施课堂教学、丰富课外法治教育形式并形成稳定机制,培养法治教育师资,健全评价机制,从多角度构建有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战略全面推进,农村是关键,农民法律意识的准确定位理应成为农村法治发展决策的依据。文章认为"当代农民法律意识淡漠"这一传统农村法治现状的基本判断是不准确与不合理的,并通过江西农村地区的调研加以实证,分析当下我国法治农村构建中农村对法治本身的内在需求,兼反思我国农村法治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两者间的关系展开了辩证分析与探讨,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与目标,是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依法治国中的关键内容。我党为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成果与经验,逐步实现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仍然处在大力发展法治思维的阶段,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法治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去纠正和改进,考虑到形式法治与行政法治及法治思维的联系,要明确法治思维以法律为中心,以合法性为优先判断条件,要限制权力保证权利,明白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法治思维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反思。那么如何明白这种法制思维呢,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分析法治思维的类型化、诠释法治思维的操作性、法治思维在中国语境下的反思这几点讨论,分析当下中国语境下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9.
软法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出现,并不断发展、增长,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体育软法在规范人们体育行为和调整社会体育关系方面,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通过体育硬法对体育软法的创制和实施进行规范、保障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体育软法创制和实施过程的广泛和直接参与、保证国家和社会对体育软法创制和实施过程的全面和有效监督,以此来抑制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体育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