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学教材《三字经》从产生之后不但对我国古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远及海外,直到今天,其中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我们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具有借鉴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以当代语文教学需求为视角,重新反思研究古代古诗词教材,以古代蒙学类古诗词教材为例,可以从古为今用的立足点为当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价值。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蒙学读本中,《千家诗》则是独树一帜,这本蒙学读本成书于南宋,在后人成为了历久弥新的最为普及的蒙学读本。本文将从《千家诗》编写特点入手,探究其对当前小学语文诗词教材建设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蒙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蒙学教育文化载体的蒙学教材,在儿童教育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编写了大量的蒙学教材,民国时期更是将蒙学教材的编写推向了很高的水平。该文对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及编辑特色进行剖析,解读其流传至今仍然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探讨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特色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为代表的周秦教材,以《急就篇》为代表的汉代教材,相传相袭,发展至唐代,蒙学教材不断完善,基本趋于成熟。到了宋代,蒙学教育流行于民间,几乎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随之出现了一大批语文教科书的雏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童训》、《十七史蒙求》、《训蒙诗》、《名物求蒙》等重要蒙学教材。到了明清,教材内容更趋完善,分科教材的出现,教授方法的规定,是这时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成熟的重要标志。探讨我国蒙学教材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其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普及中小学义务救育,编纂中小学教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任登波 《教书育人》2005,(12):63-64
清代前期的蒙学教材,主要还是用《三字经》、《百家姓》、《干字经》、《女儿经》等。学童稍为识字以后,就读《四书》。用儒家思想来教育年轻一代,是封建社会一贯的教学主张。此外,清代的学人,根据当时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还编选了一些蒙学的教本。兹择其要者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弟子规》追本溯源,逆向探寻我国古代蒙学伦理教材的编撰轨迹,指出传统蒙学发展进程始终围绕“蒙以养正”、“果行育德”这一教育纲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现代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与改进.  相似文献   

8.
《天问》为历史教材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逸的楚庙书壁说虽然能就内容构成与体运用两方面对《天问》的产生作出统一解释,但由于缺乏任何旁证且设想过于奇特,令人难以置信。通过对《天问》的内容、体形式与我国古代各类蒙学教材加以比较,并结合屈原本人的教学经历进行考察,可以确证《天问》为屈原编写的一部历史教材,大约完成于屈原担任三闾大夫期间。“天问”二字的含义乃“君问”与“师问”之混合。  相似文献   

9.
一、蒙学教材在识字教学中的经验 提起蒙学教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下简称“三、百、千”)影响最大。它们编写的方式是:将所有的句子编成三字句、四字句,对称、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字重复率极低。据统计,“三、百、千”的用宇,总字数为2708个。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大纲》下教材相比,《标准》下教材中立体几何部分在内容、结构、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准》下的教材和《大纲》下的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编写体例、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有所变化。对上述两种教材在立体几何部分的内容,即编写特色进行比较,无论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作为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具有内容广博丰富、实用性强,句式简短押韵、易读易记的特点。《三字经》有着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中体现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对蒙学儿童具有积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解慧颖 《文教资料》2021,(3):6-8,43
本文选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教材和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汉字编写模式。《中文》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集中识字,再随文识字;识写分流(注重书写);《汉语》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再随文识字;以“笔画——部首——整字”为顺序编排汉字。对华文教材汉字编写有所启示:重视汉字教学,编写华文教材用字字表,重视汉字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的不断发展的,蒙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丰富扩展。其间编写了大量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蒙学教材。纵观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流变,它是源远流长,综合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 ,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 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 ;杨雄续写《仓颉》 ,取名《…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中数学教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国都在大力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得到了优先、充分的重视,对习题的编写也特别的关注. 然而,如何处理习题的编制,各国、甚至各套教材都不尽相同. 美国麦克道格公司出版的《代数》《几何》教材习题以丰富的文化背景、新颖的能力内涵、多样的编排方法,从一个侧面透漏着当代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对我国的教材编写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熊丽 《文教资料》2013,(2):88-89
宋代王令所编写的历史类蒙学教材《十七史蒙求》中蕴涵了丰富的史学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历史性"作为选材的依据;坚持道德原则与事实原则相统一的标准;事件主体由英雄和群众共同构成等。通过分析书中所体现的史学意识,为研究宋代历史类蒙学教材的特点和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字经》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传统启蒙教材,自宋代编纂以来,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古代蒙学教育。无论是其特有的编写形式、浅易近人的语言特色、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和条分缕析的组织结构,还是其传统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方针,都可对当下的语文教材编写和改革提供丰富的借鉴价值,这种价值典型地体现为《三字经》对文字认知效率和文化传承效率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本从编写目标、编写宗旨、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编排特点、我的工作诸方面介绍了自己编写的《古代汉语》教材的作法,还从主编是教材质量的决定因素、主编要树立质量第一观念、主编要舍得在时间上投入诸方面谈了自己编写《古代汉语》教材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清末民国初邵阳蒙学教材《君莫笑》进行初步探讨,主要讨论了其书名由来、体例、内容及特色。《君莫笑》既借鉴前人写作体例,又有自身的特点,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上看,我们必须注意汉语的自身特点,在借鉴其他语言教学及 教材编写的同时,不断研究汉语的规律,探索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