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避免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国家政权和经济制度等主要问题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目前史学界尚未对此引起足够的注意.民族、民权革命应“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孙中山为什么要在中国寻找一条非资本主义道路呢?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个相反的结论.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为标志,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曾经是进步、革命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外不少论著着力阐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说它是“许多经济和社会落后的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这种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发展了依靠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国家支持的从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我国有的专著也写道:“列宁捍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并以“新结论和新原理来丰富这个理论”。有的还说“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越过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我认为,这些论  相似文献   

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十月革命后欧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期探索过程的自然的、历史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体现,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24年—1927年,是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政治家曾竟相提出并阐发了“国民革命”一系列理论问题,成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其中,陈独秀对国民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论证应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党内率先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口号,并赋予其新的明确的生命力。1922年3月,他在《造国论》一文中,首次公开要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一切压迫”,并提出国民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阶级联合的革命。“国民革命”范畴的重新界定,既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最近的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近年来,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妄图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绝对行不通的。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作为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奋斗的目标,无疑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尽管他从未这样讲过,尽管他多次说三民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尽管他晚年提出了“以俄为师”的口号,但这些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他行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从孙中山的言论及其所从事的斗争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试图在中国建立(建设)的资本主义,又是与欧美资本主义有诸多不同的另有特点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率先接触、学习、宣传、提倡社会主义。他的“三民主义”正是他接触西方社会、研读社会主义之后所得出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探讨孙中山与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这一问题,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认识革命先驱为推动革命的探索与奋斗.从而认识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对国情作了一定探索,形成了不少宝贵的认识,如:近代中国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近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近代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应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可用和平方式,中国民主革命成功后建立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实行“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应“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等等,不仅符合国情,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对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影响,对今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进行了理论探索 ,他的见解卓越、深邃 ,体现着他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对时代的洞察入微 ,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着如何引导以农民占绝大部分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难题 ,毛泽东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农民 ,以农业合作化作为中国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切入点。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这期间有成功的经验 ,也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条件下空想的错误——人民公社。这些成功经验与挫折教训 ,对今天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的创立者是毛泽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在建国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全方位、多侧面的探索,不仅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为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有着奠基的意义;而且对今天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有重要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进行了积极探索,体现为历史、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统一。历史维度上,毛泽东对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决条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作出精准判断;实践维度上,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系统规划,形成了以工业现代化为核心、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科技文化现代化为智力支持、国防现代化为重要保障的总布局;价值维度上,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分步走战略等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显,使得毛泽东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主要体现在关于国情的认识、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认识,关于经济体制的认识等几个方面,这些认识对后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重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孙中山的一批追随者探索社会主义 (非科学社会主义 )对孙中山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一些社会主义主张超出同时期孙中山的思想 ,并被孙中山以后所吸收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因而不断地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莫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使中国尽快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长时间的艰辛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某些错误的判断,并在实践中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失误,但他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所提的见解,为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还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就此谈点粗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