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内化与道德教化——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内化和道德教化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对道德需要,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整合道德教化和道德内化,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德育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大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中心。新时期高校必须以道德内化为理论基点,通过转变德育观念,加强德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并逐渐变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生道德内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分析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一些大学生的行为和道德认识相背离,因此,大学生道德内化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要不断完善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寻求道德内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机制,不仅是揭示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需要,而且也是针对性地开展学校道德教育并提高其成效的需要.本文在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外化的重新认识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不同观点,构建了一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化--外化交替转化模型,比较全面和真实地揭示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道德内化的形成机制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梅 《现代教育科学》2005,3(5):13-14,33
道德内化对于建构德育原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揭示道德内化的形成机制,探讨实现道德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实现道德内化是德育的着眼点。在大学生道德内化方面主要存在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方法陈旧、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性、接受能力等因素,采取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一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内化意识,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主动认知;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形成全面的道德认知和丰富的道德体验;三是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榜样在道德内化中的示范教育作用;四是多方配合,营造大学生道德内化的良好环境;五是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内化,为大学生道德内化提供平台和机会,着力提升大学生道德内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道德内化对于建构德育原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揭示道德内化的形成机制, 探讨实现道德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机制,不仅是揭示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需要,而且也是针对性地开展学校道德教育并提高其成效的需要。本文在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外化的重新认识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不同观点,构建了一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化——外化交替转化模型,比较全面和真实地揭示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社会道德内化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道德内化,是指个体不仅真诚地信服、接受和遵守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且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思想品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道德内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社会而言,如果其道德原则和规范没有被个体所接受,那么这种道德的功能便无从发挥。就个体而言,如果个体没有将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那么,他就很难表现出合乎一定社会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也就难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社会群…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74-177
道德内化是大学生品德生成的内在机制,是完善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大学生道德内化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分析大学生道德内化缺失问题及其原因,探究增强大学生道德内化实效性的策略,坚持德育服务本质,促进道德内化实现;坚持德育回归生活,加强道德内化现实性;坚持德育方法立足实践,增强道德内化实效性,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狼抓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道德内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依据,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必能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培养其丰富而健康的道德情感,培植其果敢的道德勇气.文章在阐述道德内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内化的目标定位、模式选择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学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 ,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 ,引导他们做到言行一致。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应该尽可能地培养有崇高的道德愿望和个人对道德理想的向往而产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少年教育的金科玉律。”那么 ,思想品课教学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内化呢?一、明理先导———内化的基础“知”是先导 ,讲清道理、明辨是非 ,可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  相似文献   

13.
1、激起茅盾冲突,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辩论题,但这些辩论题必须具有针对性,要使题中两种道德判断既相互对立,又都有其合理性,激起冲突,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 如教了《强大的国防》后,出示“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走他们的发展道路”一题,让学生按正反两种观点,自行组合,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由于过去道德教育的错位和目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人社会主体文化建设、个体道德人格建设和道德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着手校正。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条战线上的骨干,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他们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大学生自己的成才,而且关系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应该着重抓好学校教育、环境熏陶、承袭传统美德和自我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改变大学生高智育低德育的状况,首要问题是了解教育对象道德认知的基本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其正确理解道德规范存在的意义,并自觉把社会规范内化为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必须努力促进大学生道德的内化,这时提高太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交通过对影响大学生道德内化效果的因素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认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实现大学生道德的内化,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鉴于道德内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可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教育战略。道德内化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不仅要总结与借鉴道德内化的实践经验,还要密切结合自身的运作特征,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功能,才能实现学生道德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网络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显出来,网络道德的内化已提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日程中。该文将从自爱、自制、自省、自律等内在要求和教学引导、观念引导、环境引导、实践引导等外部力量这两个崭新视角来阐述网络道德的内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为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注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