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王朝建立后,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
康熙、雍正时期逐渐形成热河行宫戍卫制度,乾隆时期进一步完善。热河地区的常驻军分为满、蒙、汉八旗和绿营兵四支力量。大致以满、蒙八旗为主力,集中驻扎在热河、喀拉河屯、桦榆沟和木兰围场,数量时有调整,而基本趋势是略有增加。汉八旗主要负责行宫日常守卫,位置虽然重要,但力量较为分散。绿营兵则担负承德周围地区的巡逻捕盗和后勤供应等任务。这样承德如同北京一样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军队戍卫情况,既相互配合支援,又相互监控制约。当然,在皇帝出巡热河和"木兰秋犭尔"时,真正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是他的扈从军。实施这种兵力配置与扈从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皇帝狩猎活动的绝对安全,防止内外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因此,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着集大成的总结性质。赋役制度亦是如此。出现在康、雍之际,贯穿于有清一代的“摊丁入亩”制度,便是继唐之两税法和明之一条鞭法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次重大赋役制度改革。它的出现,既是当时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也是赋役制度本身长期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关于“摊丁入亩”制度产生的原因、内容、过程及其作用意义,笔者已另有专文论及,无复赘言;现仅就“摊丁入亩”前清代赋役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做一简要论述,以期使读者能更为详尽地了解“摊丁入亩”度制之所以不能不应运而生的必然之由。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从清朝开始的,但清代前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汲取历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已相对成熟与完善,清朝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主要论述了清代前期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点、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性质与内涵,分析其发展规律,评价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本文认为封建赋役有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作用、有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有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邦进入关中以后,就“承秦之制”,重建了一整套赋役制度。虽然租税比起秦末来有一些减轻,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但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一样,刘邦所推行的赋役制度,主要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广大贫苦农民却没有得到多大好处;反之,而商贾所承受的赋税负担又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遭受了残酷的剥削。这就是刘邦赋役制度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清代前期商业资本的五种经营形式,同时提出封建社会存在商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等量资本的利润是相等的。商业资本的平均利润通过竞争实现,但在有商业垄断或商品专卖的情况下则例外  相似文献   

8.
秦隋两代赋役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重农抑商政策造就了倾斜的赋税结构;奢靡残暴导致了苛重的摇役等。这种相似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虽然纯属偶然,但从统治者崇尚重农抑商且赋役无度这一点看,又是必然的。它反映了封建朝代赋役的一种共性。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的文官考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对文官的考绩分为京察和大计两种,其考绩的标准是“四格”、“六法”。这是在继承前朝考绩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统一标准和程序、自成体系并作用于整个清王朝的制度。这种制度对我国的干部队伍建设和行政法规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凤阳榷关的征税制度与商品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对清代前期凤阳关的税收制度以及商品流通进行了探讨。凤阳关税则规范、税口的分布、制度约束和考核检查等方面均有定章,凤阳关所处淮河的地理位置,使大量的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凤阳关中转到全国各地,促进了清代全国市场的发展。凤阳成为清代前期淮河沿线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  相似文献   

11.
益阳于秦置县,直至清中叶,封建统治者在此推行了一整套赋役制度,从益阳县人民身上榨取了沉重的田租、地税与徭役,使他们终年生活在死亡线上。这就是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的荒政集历代之大成,起到了保持国家稳定,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关系的重大作用。具有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各项救灾措施完全制度化、经常化,救灾支出浩繁,办理赈务组织周密、有条不紊等特点。这一时期灾民一般可按数领到赈米赈银,大部分受灾州县可在灾后恢复社会生产。清统治者实行荒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保护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的佛山义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佛山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名镇之一.它以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而名闻遐迩;其为赈灾而设的清代义仓,亦颇具特色.对于清代前期佛山义仓的性质和作用,曾引起学术界一些同志的注意,但大多未能与当时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机地联系起来考察,而对《佛山义仓总录》(佛山市博物馆藏)等重要原始材料也罕加引证,成为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此,本人不揣谫陋,微陈管窥之见.一 佛山义仓的建立佛山义仓建于清代乾隆末年,它是在乡绅们的筹捐下,承历代之制而建的.义仓之名起自隋.而关于积蓄备荒的思想,则早在《周礼》、《管子》等文献中已有记载.东汉时就有“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从而使“荒民获全”;北齐河清年间,又有富人仓,各出义租蓄积,以备水旱.此可说是义仓之端.至隋文帝开皇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川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自此,义仓成制度化,为历代所沿袭.唐贞观年间,尚书左丞戴胄上言:“自王公以下,计垦田,秋熟所在为义仓,岁凶以给民”.太宗乃诏:  相似文献   

14.
方行 《历史学习》2010,(12):4-5
清代前期,棉纺织生产比之明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发展,同任何社会生产的发展一样,总是由时间上的上升运动和空间上的扩散运动交织而成的。江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原有棉花和棉布产地的生产,都在继续发展;同时,植棉和纺纱织布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期的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期的蒙学教材,主要还是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等。学童稍微识字以后,就读“四书”。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少年,是封建社会一贯的教学主张。此外,清代的学人,根据当时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还编选了一些蒙学的教本。兹撮其要者分述于下。 《古文观止》 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上起先秦,从《左传》、《国语》开始,直至明代,共十二卷,选文二百二十二篇。绝大部分选的散文,也收了极少数骈文。每篇有简要评注。按时代先后编排。  相似文献   

17.
18.
在汉语发展史上,清代处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尤其是中晚期,在剧烈的社会变化和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影响下,汉语中产生了大量新词语、新词义,及外来词的输入、旧词的隐退、同义词的形成等等词语过渡的复杂现象,这些在清代笔记中有突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清初统治者沿用了明代的巡按制度。巡按制度对巩固清初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安定民生有着积极影响,但少数巡按御史的不忠不法也不可避免地给巡按制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全面审慎考察巡按制度,利远大于弊,有益于为政治理,然而满汉官僚集团之间的尖锐对立最终导致巡按制度被弃而不用。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159-160
<正>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无疑是维系帝国生存最基本的国家制度。臧知非先生《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1)就是从历史研究的大视野,对秦汉时期土地、田税、算赋、更赋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力作。是著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的评审,代表了当前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全书共47.5万字,分作8章。通读全书,略作几点归纳和探讨。首先,历史问题的宏大理论思考。笔者对于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