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人口地理发生了根本变化。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改变了以往北多南少的局面。本文以元和长庆时期的户口考察作为突破口,对唐后期的户口数量及分布作了初步探索。文中通过对《元和郡县图志》及其他有关文献的分析,指出在元和长庆之际南方在籍户数比北方多出一百万以上,全国实有户数多于天宝末年的在籍户数,接近其时的实有户数。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06,(12):10-11
据报道,为了让孩子就近上名校,乌鲁木齐市有18万居民人户分离,而乌市总人口也不过300万人,也就是说,这座城市有近十五分之一的人因孩子上学而动迁户口。表面上看,它加大的是户籍民警的工作量,加大了家长与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其背后隐藏着的仍然是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神宗时期户口的特点是户口数量快速、持续增长,主户在总户数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两宋最高水平。这个现象的出现与熙丰变法密不可分。户数,尤其主户的显著增长,是宋神宗时期开辟财源的重要方面,又是实现王安石开源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三国两晋时期的倡伎作了比较详尽的考察,说明当时的倡伎,主要是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而官伎与家伎,则是三国两晋时期倡伎的两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5.
在汉末三国时代,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人口迁徙活动频繁,《三国志》作为一部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专著,不仅含有大量政治、军事以及人物等史料,而且通过其书也可了解当时的人口迁移活动。  相似文献   

6.
朝鲜三国音乐直接继承其前部落联盟制国家时期乐舞的一系列本质属性,具有较浓厚的宗教特色。这时期的歌舞理论虽然还没有得到理论上的充分展开,但是三国人所发表的对音乐本质特性、审美内涵、社会功能、缘情说、纯美主义、民族个性等理论观念,无疑成为了后来朝鲜文艺理论批评发展的重要的奠基石。这时期建立起来的音乐制度,从制度文化的层面上大大促进了三国音乐及其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国夷陵之战后“备升马鞍山”的地理位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亭”战败后率部向“马鞍山”退逃的历史,由于《三国志》仅记载了“备升马鞍山”而未说明具体地点,给后来的史学者留下了种种猜测的话题。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马鞍山”在江北夷陵(今宜昌市)西北方向,但梳理有关文献史籍以及一些地方志书资料,再结合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情况,我们发现不仅“马鞍山”的位置不在江北,而且当时吴、蜀双方作战的主战场也不在江北,马鞍山实际位于江南长阳县东部,吴蜀双方的主战场也在江南宜都西部与长阳东部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8.
《三国史记》是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纂修的一部汉文史书,它是朝鲜的第一部纪传体正史,成书于公元1145年。在《三国史记》中关于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服饰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记载于杂志的色服中,但我们可以从《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发现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服饰特点,了解其发展轨迹,从中看出中国服饰对于三韩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古典四大名作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后世读者对它的解读。在网络中,三国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些网络作者从自己的视角解读着不同的三国,三国也在网络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三国文化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即所有文化现象为源头的历时态嬗变、敷衍和演化的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此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和文人们,在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三国的同时,又都在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诠释甚至创意着三国,三国文化不断地浸润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文化旅游是指以三国文化为载体发生的旅游活动。作为旅游资源,三国文化属于人文资源。对于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必须破除历史文化至上和打破传统的旅游资源观。三国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是零星景点多,联动互动少;历史文化论说多,旅游科学思维少;传统开发经营多,现代文化创意少。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以其丰富的语料价值和文献学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从事《三国志》的整理研究.通假字是绕不过的路障。不明通假往往造成误删、误改、误点、误译、误点复误译、滥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现象启示我们,通假字研究与古籍整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假字是古籍整理中值得花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辨析了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三个问题:(1)《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并非罗贯中的作品,而是明代后期书商编纂的托名之作。(2)桥国老与曾任东汉太尉的桥玄,籍贯和生活年代都不同,不能混为一谈。(3)历史上的诸葛亮曾任“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而非“军师”。当时的“军师”只是军事幕僚。而非军队统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辨析了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三个问题 :(1)《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并非罗贯中的作品 ,而是明代后期书商编纂的托名之作。 (2 )桥国老与曾任东汉太尉的桥玄 ,籍贯和生活年代都不同 ,不能混为一谈。 (3)历史上的诸葛亮曾任“军师中郎将” ,“军师将军” ,而非“军师”。当时的“军师”只是军事幕僚 ,而非军队统帅。  相似文献   

14.
三国84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国酝酿建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晋、吴对峙时期。又可分为五个写作板块:曹操专权;“蜀汉”;“曹魏”;“孙吴”;晋、吴对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全面梳理了《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指出:在史传文学与通俗文艺这两大系统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双向建构的基础上,元末明初的伟大作家罗贯中,依据《三国志》(包括裴注)、《后汉书》提供的历史框架和大量史料,参照《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形式,对通俗文艺作品加以吸收改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终于写成雄视百代的《三国演义》,成为三国题材创作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典范。在论述中,澄清了一些不准确乃至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襄樊三国时段地下遗存主要集中在襄樊城区;从发现的地下遗存的分布状况和墓葬规模、时代特征等分析,他们与当时襄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是相适应的;虽然襄樊三国时段的地下遗存发现不少,但相对较为零散,发掘工作不完整,对他们尚缺乏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桦桢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2):117-120
以我国古代著名章回体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毛宗岗本)中出现的大量疾病与治疗案例为主要考察对象,比较《三国演义》全书中出现过的形形色色治疗者之间有怎样的差异,总结小说中因为疾病无法治愈而丧生的“病人”之间有哪些共同点,思考小说中具体实在的“医人”行为和抽象虚在的“医国”事业间有什么联系。最后的结论建立在对小说中作为大他者的“天”是如何“运用”疾病影响个别人间事务和总体历史进程的解读上,认为从总体上讲《三国演义》中的疾病是人类对天道进行过反抗的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