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一生热爱北京,无论身居何处,都时刻牵挂着他的故乡。他写的关于热爱北京的散文,不下数十篇,其中《想北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老舍先生通过精细的构思,运用质朴自然的文笔,把对故乡北平浓烈而真挚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难以表达的大爱用“有声”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2.
赏析:人教版教材中选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们在此选了先生另一篇散文《想北平》。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他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写他对北平的怀念,对青少年时期的追忆,于是就有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想北平》。这篇散文没有波澜壮阔的高潮、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眷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步入老舍先生的情感之旅、追思之旅。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  相似文献   

3.
一“塑造人物是艺术家的一项重大任务”(阿·托尔斯泰语),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方法和角度是各式各样、不拘一格的,或从政治经济角度,或从历史与现实交错角度,或从人情世态、伦理道德角度,或从文化心理角度……。老舍谈创作经验时说,他对他笔下的人物,“不是仅仅知道他们的生活状况”,而更主要的是“理会了他们的心态”(《老舍选集·自序》)。因此,从文化心态的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是老舍把人写活的奥秘所在。面世于30年代中期的《骆驼祥子》,就是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写出罪恶社会怎样把一个人逼成“鬼”的过程,并且非常成功地塑造了有血肉之躯和复杂情感结构的人物形象,为新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几个不曾见过的角色。这些新角色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1月重庆北碚者舍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9年2月4日《文艺报》报道:“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多鼠斋”目前对外开放,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1号,1943年至1946年,老舍在这里居住办公,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老舍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的三年期间,完成了以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的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一卷“惶惑”和二卷“偷生”,并写下了话剧《桃李春风》、《张自忠》、《王老虎》等作品。他的9个话剧剧本有一半是在这里完成的,优秀的剧作把中国现代话…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经典的。将这些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发现有些人物形象是特指某一类人,能够对应的范围很小;而有一些人物形象则几乎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能够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在这些人物形象当中,多多少少都能读出一些“自己”。相比较而言,后一类人物形象也就更具代表意义,当然在解读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老舍先生有关人物形象塑造问题的论述和创作经验 ,做了较为全面的综合、梳理 ;重点辨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以及老舍先生创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等问题 ;概括阐明了老舍先生在人物形象塑造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想北平》都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两位作者都以极真挚和细腻的笔触抒写了封古都北平的爱,但是,细细品味,两人对北平这个古老都市的体会和感受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简单地说就是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北乎,而老舍写的却是“心中”的北平。一、“眼中”的北平  相似文献   

8.
<正>《想北平》是老舍的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文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在这篇散文里,老舍以他特有的质朴平实的语言,抒发了对北平深沉的感情,那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挚爱和眷念。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凝聚成两种情结——乡土情结和市民情结。先来说说文中所凝聚的·乡·土·情·结。老舍在他生命的67年中,有42年生活在北平,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北平滋养了老舍,老舍也以自己的笔墨来回报北平的养育之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已经成为获得世界性声誉的艺术典型。他的精神胜利法,他的自私卑怯、愚昧无知、狭隘保守、麻木盲从等弱点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国民精神诸多弱点的集合体现。老舍作为20世纪小说作家中最杰出的创作者和批判者之一,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的诸多方面,他都受惠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鲁迅,本文以阿Q这一类型人物为例,就老舍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找寻鲁迅因子所在,从中透晰他对鲁迅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宋碧云 《新读写》2008,(12):8-9
最熟悉的要数老舍的《骆驼祥子》。作者笔下的祥子、虎妞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个吃苦耐劳、淳朴、善良;一个个性泼辣、厉害、粗鲁。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洼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平凡的语言调动得生动有力”,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老舍先生从小在老北京大杂院中长大,接触过商人、小手工业者、人力车夫、旧艺人、巡警等下层平民,  相似文献   

11.
老舍有着怎样的文化形象和价值意义?过去的文学史一般多从"市民"、"京味"和"幽默"等加以概括,忽略了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的独特性。又时常理所当然地从鲁迅所开启的现代启蒙主义传统来审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陷入"被别人表述"的阐释困境。论文提出应该回到老舍那里去,寻找老舍文学的独特性,认为老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伦理型作家,具有丰厚而深沉的伦理情怀;伦理诉求是老舍文学创作别具一格的地方;社会正义与个人德性是他的小说最为集中表达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舍早年虽然没有在大学读书的经历,但后来曾辗转于多个大学教书授业,其小说创作主要是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的,这些促成了他“边缘化”的大学视野和以讽刺批判为基调的大学叙事.在大学叙事中,老舍用幽默讽刺的笔墨,揭示了各类学院知识分子的流浪性生存状态和身陷迷途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老舍的大学叙事缺少了关于校园风情和学术人生的本色化书写,而更多是借学院人物故事完成国民性批判的叙事主旨.  相似文献   

14.
老舍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别人难以企及之处,是他的幽默艺术。但是如果仅仅把幽默理解为一种表现形式和技法,显然是肤浅的。老舍的幽默蕴含的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密码,它不但向我们透露了老舍创作中所打下的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道德的烙印,而且展示了老舍与西方写实派文学的诸秘密。基于这种文化心态和审美理想,我们便不难发现,老舍最终独步蹊径,成了独特而完美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幽默蕴含的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密码,它不但向我们透露了老舍创作中所打下的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道德的烙印,而且展示了老舍与西方写实派文学的诸多秘密。基于这种文化心态和审美理想,我们便不难发现,老舍最终独辟蹊径,形成了独特而完美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寓幻体小说《猫城记》是其国民性批判的高峰。从老舍的人格心理和历史现场去探索该文本,可以感受到老舍本人弱者心态的积淀以及其清醒而深邃的思想穿透力。虽然过多的政论影响了文本的和谐.但“灰色”的呼喊直指历史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界多从政治角度解读老舍提出的"葬送"说,并由此形成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等重要观点。其实对于"葬送"说,不仅可以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强调新旧社会的对比,或者生活对革命历史的折射,也可以从人性、文化角度进行探究和审视。在《茶馆》中,老舍通过三个时代被逐步"葬送"的过程,展示了人性的善与恶,追悼了日渐逝去的文化风习。  相似文献   

18.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函盖了老舍生命与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本的向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高度评价老子思想,其思想中有与老子相近的观点,如"禁欲"和"无为"。他提出了自己的"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认为这与老子的"无为"相通,并以老子"柔弱胜刚强"佐证。他看到统治阶级的奢侈享受,和老子一样反对统治阶层扰民。但是,将二者比较后可以发现,托尔斯泰在接受老子思想的同时进行了带有浓厚博爱色彩的变通。老子"无为"是深谋远虑的治国之策,托尔斯泰的"无为"则带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