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目前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自己教得不好.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这表明,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没有足够重视.而学生却认为,学生有学习困难,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凶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这表明,教师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很多学生一提到物理都有恐惧心理,因为它既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定量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物理老师深切体会到,无论如何教,不懂的学生还是不懂,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往往容易形成教与学的困局,学生物理成绩提高很慢,“学生学不好,老师教不会”已成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窘态。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分析高中物理难学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初高中物理  相似文献   

3.
我想,很少有老师会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因为后进生转化从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也相信,很少有老师会承认自己"不会教",因为"会教"和"不会教"是相对的,两者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和判断标准。当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看作自己专业成长的警示和鞭策,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人是要有一定精神支柱的!教师需要有对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彤,教师说:“物理难教”,学生说“物理难学”,其实这是教学方法不当,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很有道理。要想使教学卓有成效,首先要使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常常听老师抱怨,学生太笨了,怎么教都教不会;学生教都教不会,还让他们自己学,怎么可能学会?其实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不是学生太笨,而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本原因是没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对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作了些分析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黄剑锋 《广西教育》2014,(17):87-8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感慨:为什么反复讲的题型学生还是不会呢?为什么上了那么多的化学自习课学生的成绩还是那样?在“填鸭式”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自己教的和学生学得的应该成正比才对,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引进“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王相云 《考试周刊》2009,(26):198-198
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这里既有学生方面的因素.又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很多学生在谈自己的感受时,总是抱怨:老师课堂上讲的都听懂了,但是在自己独立物理问题.特别是在做习题的时候总是不会做或者不全会做,成绩提高比较慢。这样便使得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缺乏成就感,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两者都呈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最终总要落实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上。事实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才能体会到“该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新数学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逐步“淡化”其主导意识,给学生以发现、表现的机会。蒋金庸老师说:“优秀的老师从不把知识当作米粒喂给学生,让学生吃粒算一粒,而是把知识当作良种献给学生,让学生种一粒,绿一片。”因此,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本人是一位有多年农村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多年来最让我们头痛的是那些学困生。据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初中有25%-40%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要求,学习成绩低得难以让人相信。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老师无奈,家长苦笑,学生灰心。往往这个时候,学生、家长、老师相互抱怨,家长认为老师没有教好,致使自己的孩子英语成绩太差;学生抱怨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致使自己成绩不尽人意;老师认为学生笨,反复教过的知识,就是记不住,是差生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成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人们评价初中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率的标准,不再是单纯的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认真,还注重考察学生是否学到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技能,是不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以致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依靠自己有目的学习来实现,老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同时,老师的正确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学不能替代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12.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长期以来,英语学习的后果是:英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们被动学习、没有英语学习兴趣、不会自主学习。教师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无需思考什么,也不用去思考什么,最后懒得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十余年,无论自己还是周围的同事都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困扰:那就是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底子薄、基础差,学习、生活习惯不好,不遵守纪律,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严重缺失,甚至是自暴自弃。他们学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结果大致相似。根据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宗旨,依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  相似文献   

14.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让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帮手,而不是一个摆设?从老师们的来稿中,大家一致认为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提出了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道出了自己是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合作学习经验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以期对您的教峰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1.会教的老师能把复杂的教材教简单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简单的知识教复杂了。2.会教的老师能把难学的知识教容易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很容易的知识教难了。3.会教的老师上课跟着学生走;不会教的老师则始终牵着学生跟着老师走。4.会教的老师自己悠闲让学生忙;不会教的老师则让学生没事自己忙。5.会教的老师希望听到学生的独立见解;不会教的老师生怕学生的回答跟老师预想的答案不一样。6.会教的老师不怕学生答  相似文献   

16.
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笨啊,有些问题我都讲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可他们还是弄不明白,真是不会教,教不会啊!”的确,有很多时候,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但总感觉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教师博览》2013,(1):9-10
<正>1.会教的老师能把复杂的教材教简单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简单的知识教复杂了。2.会教的老师能把难学的知识教容易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很容易的知识教难了。3.会教的老师上课跟着学生走;不会教的老师则始终牵着学生跟着老师走。4.会教的老师自己悠闲让学生忙;不会教的老师则让学生没事自己忙。5.会教的老师希望听到学生的独立见解;不  相似文献   

18.
朱先明 《教师》2010,(5):1-1
人是要有一定精神支柱的! 教师需要有对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把语文教学视为对学生个性、悟性和灵性的培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悟性和灵性,就是具有独特体验的表现;没有独特体验,也就不会有学生的个性、悟性和灵性。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教学可以把学生教聪明,也可以把他们教愚笨。何去何从,取决于对学生的个性、悟性与灵性是培养、激发还是漠视、扼杀。我们做老师的往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悟性与灵性,自己还不知其然。比如,面对学生的"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老师不  相似文献   

20.
潘能钧 《湖南教育》2004,(11):40-40
李老师来信:自己教了二十多年书,对教学设计也可谓轻车熟路了,可现在课改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教学设计上如何创新却感到有困难。本刊特请潘能钧老师谈谈教学设计的问题。一、关注人文化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往往可能导致人文沦落,人性的丧失,使人异化。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