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美的人格。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更要重视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以实现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由此,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陶情冶性,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在探究学习中向善、求真。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7,(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文章在营造开放个性氛围,提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化的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尊重学生选择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来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上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宽松、开放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给了  相似文献   

4.
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应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然而,当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会扭曲甚至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的多元感悟与课文价值取向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从积极的阅读中学会感悟文字的意境、语言的精妙和语言的活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使学生语文素养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徐忠祥 《教师》2011,(3):104-10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让学生阅读时对语言组织形式、作者思想﹑文本内容﹑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有深层次的把握和体会,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让学生阅读时对语言组织形式、作者思想﹑文本内容﹑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有深层次的把握和体会,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仔细阅读、词句理解、感情激发、启发想象和联系实际五个方面谈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实践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机会越来越多,时代快速发展,社会对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对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并对于应该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读书;教师的提问要有思想价值,问题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是"指导者"、"参与者",要突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弘扬和发挥。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个性"则是指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说,没有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鼓励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心灵的桥梁。这是一种语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素养的重要标准。因此,《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语能力的综合反映,这需要反复锻炼,在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14.
学会阅读将使人受益终生,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意识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到探究阅读中,使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可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立感悟,让学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阅读是学生独立探究课文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界定了体验和感悟的概念,并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一线教师似乎都有这样的无奈:阅读能力的好坏,并不是习得的,而是靠学生自身的能力悟得的.习,有所技法,可以教授;而悟,无象无形,简直是无从下手.由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低效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诚然,学生的阅读更多的是以感悟为主.所谓感悟,简单地说是有所感触而领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文本的感悟是学生的思维受文字的刺激而有所发现、有所体会从而产生共鸣或思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是阅读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围绕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走进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文本,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9.
何谓感悟呢?感悟是指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透过文本言语的表层意义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对文本进行一系列品味与揣摩、审视与重组、提炼与升华,从而领悟作品内涵,发现理趣。语文课的阅读感悟旨在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抓住文本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面,深入挖掘,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开阔视野、丰富想象,进而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高感悟生活的情趣和能力。因此,在每一堂阅读教学课中,我们都应找到文本中能刺激学生积极感悟的动情点、兴奋点。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汲取的过程,也是提升人文素养和培养良好人格的过程。一切文学皆人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意义不能局限于对篇章字句的梳理,重要的是要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刻体悟作品中丰厚的文化底蕴,进而转化为健康、健全的人格内涵。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滋养心灵,启迪心智,重视爱国主义观念的培养、传统文化价值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