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惩罚是家长和教师教育青少年的常用手段。虽然,绝大多数教育心理学理论都认为奖励比惩罚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教育中要完全放弃惩罚。在这里,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如何改进惩罚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惩罚经常出现,有的还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少人对于惩罚存在误解。因此,如何走出误区,改变陈旧的惩罚观念,避免有害的惩罚方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育手段,扩大惩罚的正面影响,是家长和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云晓先生曾经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接受适当的惩罚和磨难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我们与其回避惩罚,不如正面探讨,让教育中的惩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和明确,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1.惩罚要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施惩罚的前提。对学生实施惩罚,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对”与“错”,以及惩罚的依据。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千万不可随意而为。为此,班级要制定自己的班规。而班级“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其实施惩罚和实施什么样的惩罚。…  相似文献   

3.
在赏识教育备受推崇的今天,有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必要。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大力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惩罚”越来越不被认可,惟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有违教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教育惩罚与奖励,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教育惩罚来教育学生.然而,国外及我国一些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学生的无知和犯规,教师过激的、粗暴的言行可能会事与愿违;教育学生,奖励永远比惩罚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弊端,许多家庭过分纵容、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过错,多数采取了容忍、包庇的态度。而学校教育,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观点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放弃了教育"惩罚"的手段,结果学生往往犯了错误却不认错,更加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作为班主任如何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呢?合理适当的教育"惩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敢于负责、高度自律的品质,从而引导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惩罚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维度,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一、激励中的教育惩罚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懵懂的他们尚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做错事、说错话都是难免的。如果学生犯了  相似文献   

7.
时下,我们应该走出惩罚教育的两个误区——滥用惩罚和不敢惩罚。一方面,教师迷信惩罚的管理功能,把本应主要用在处理学生的严重问题行为的惩罚教育用得太滥,几乎用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以致惩罚存在着随意性,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稍遇严格管理就闹得惊天动地,于是家长对他们更加呵护,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正当的惩罚教育,一些家长也会强烈反对甚至上告。这样,很多教师在该进行惩罚的时候不敢惩罚。其实,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回避或否认教育中惩罚的现实存在和必要作用,都是不明智的,只能导致教育的偏颇和方法的盲目,在工作中造成许多的茫然和无奈。教育中不能没有惩罚。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甚至山穷水尽。  相似文献   

9.
惩罚在学校中一直是争议颇大的一个问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究其原因在于,惩罚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旦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对学生起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惩罚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好惩罚的度,规避惩罚的风险,使其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文杰 《湖南教育》2004,(1):27-27
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惩罚教育方式,它与明令禁止的体罚截然不同,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有“惩前毖后”之功效。但教育惩戒毕竟是一种惩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三项注意”。一要注意尊重学生人格,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违纪的学生往往更加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常见,却又常被部分教师误解和误用的教育方法,教育惩罚亟待澄清。教育惩罚是给予学生正确反馈、维持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必要手段,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实施策略包括:差异性策略、一致性策略、严密性策略和适度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推进,无批评教育、奖励教育呼声高涨,而教育惩罚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甚至有人把教育惩罚等同于体罚。其实,教育惩罚和教育奖励一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在了解教育惩罚的内涵、实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注意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惩罚,可以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发展产生深刻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正确对待“惩罚”教育手段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表扬和鼓励是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强调其作用,过分夸大其教育功能。把“惩罚”看成是一种“高压电线”,唯恐“触电”,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批评,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师,谈“惩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惩罚”的教育作用。其实,这恰恰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上一种误区、行为上的一种偏差。“惩罚”与奖励一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恰当的“惩罚”,不仅能教育人,更能警示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下面就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惩罚”教育手段的思考和运用谈点认识,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和理论表明: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教育者指导和帮助受教育者不断培植、弘扬自身优点,克服错误,健全人格和促进健康成长的过程,即"长其善而救其失"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借助于赏识教育,又需要辅之以必要的惩罚教育。在我们学校教育中,惩罚随处可见,如训斥、罚抄一遍错题、冷落、写检讨等,有的教师甚至使用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违法手段。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因为受惩罚或累受惩罚的学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学习好起来,纪律上更加自觉起来;相反,有  相似文献   

15.
戴丽 《教育导刊》2008,(3):21-22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重视奖赏、抵触惩罚.其实,奖赏与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如果在两个孩子中,你奖赏其中的一个孩子,那就等于你惩罚了另一个孩子,暗示他不如被奖赏的那个孩子优秀.奖赏带给孩子是积极的成功感,从侧面教育了其他孩子;而惩罚给人的打击是直接的,其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惩罚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前行。尤其是对中学生而言,教育者要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合理运用惩罚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在惩罚过后有更好的认识,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果。但是,教师要掌握好惩罚教育的力度,以基本原则为惩罚依据,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赏识教育过度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教育政策的极端性。如果说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一对矛盾体的话,我们需要重提惩罚教育,因为只有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才能达到和谐。我们说,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对教育惩罚本质内涵进行探求时会发现,教育惩罚是借惩罚的手段来行教育之便,其作为教育性的管理手段是合道义、合道德的,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但其本身又是带有强制性的。这一强制性与时下保护人权、学生中心、赏识教育思想观念的盛行相抵触。除此之外,不当的教育惩罚实践引发的诸多恶果等都在不断地消解教育惩罚存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异化、教育法律对教育惩罚的忽视、社会舆论对教育惩罚的施压、赏识教育对教育惩罚的否定。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惩罚不逾越自身的正当范畴,就必须在实践中遵循其自身的存在逻辑,重构教育惩罚的精神内核并辅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提升教育惩罚实施主体与外部社会舆论的理性素养,避免教育惩罚权的滥用,实现正当教育惩罚在实践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赏识的教育方式,惩罚似乎被人们视为对人权的侵犯,这些都源于惩罚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其实,得当的惩罚可以使人在一罚之间警醒,将惩罚视为动力,继而成功。作为教师,必须对教育中的惩罚有正确的认识,如何恰当地应用惩罚,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绝不是在枷锁与桎梏中进行的,真正好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力觉醒,说教与灌输都不如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悟,让他们出自于真心的想要提升自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然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惩罚的概念产生了混淆,把正当合理的教育惩罚等同于体罚和心罚,忽视了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