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这是贵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  相似文献   

2.
关于云南有史可考的第一所书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明弘治元年 (公元 1 4 88年 )腾冲县的秀峰书院 ;另一说是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 (公元 1 4 98年 ) ,大理府浪穹知县蔡肖杰在县城北 (今洱源县 )建立的龙华书院。之后 ,弘治十二年 (公元 1 4 99年 )御史谢明宣在大理府城西南建苍山书院。从此以后 ,云南各府州的书院相继陆续设立 ,到清末停办 ,共经 450余年 ,在云南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 1 382年 )二月 ,明朝廷在昆明设置云南指挥使和云南布政司 ,前者是云南省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后者则是全省最高行政机…  相似文献   

3.
洪武十五年,湟水流域开始实施卫所屯田。由此,掀起汉族迁入高潮。至明中叶,湟水流域汉族屯田进入发展高峰期,呈现经济繁荣,社会、文化中兴景象。但由于屯政自身存在的弊端及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原因,和全国其他地区卫所屯田一样,湟水流域屯田出现了衰落迹象。针对屯政衰败,明政府采取确定地权、招种抛荒土地、租佃、典卖、统一屯科、田科则税等方法加以治理。这些措施的施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湟水流域的卫所屯田和农业经济,但客观上造成了屯田民地化、屯卒平民化的结果,开启了明末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由军事性屯堡社会向传统型乡土社会转型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明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设阿迷州儒学。(《景泰云南图经志书》:(阿迷州)州学在州治之东北。洪武七年开设,今有明伧堂。此为明代建立郡邑儒学最早的纪录。云南郡邑儒学,在元代已有部分建立,易代之后,陆续恢复重建。新建州县学,则自此始。以后各州县建学,除有特殊情况需要著录者外,均从略。  相似文献   

5.
琉球国在华留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琉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始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这一年,明太祖遣行人杨载出使琉球,致送即位建元的文书。当时琉球仍处于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国鼎立局面。首先接受明政府文书的是中山王察度,他即遣弟泰期来明奉表称臣入贡。洪武于十一年(1378年)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使入贡。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于中山王和山南王联合攻打山北王,太祖遣使劝其停止内哄,息兵养民,三王均表示接受中国皇帝的劝告,于是山北王帕尼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西北屯田,制度完善,卓有成效。自洪武三年(1370年)平凉、西安、风翔驻军兴屯之时,西北屯田拉开了序幕。此后宁夏、西宁以及陕西、甘肃等地方的屯田,也渐渐展开并发展兴盛,与整个有明一代相始终。明代西北屯田数量多,规模大,对明朝“强兵足食”,固边御敌,以及西北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自宣德以后,洪武、永乐精心创立的屯田制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以致西北屯田制度破坏,屯田最终宣告失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就此阐述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明代洪武年间在兴州所设是五卫还是五屯卫?对此,史书记载不一.但无论依据史料来考证,还是从边防形势来推断,兴州五卫之说都不可信.因此,兴州五屯卫的设置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兴州五屯卫设置的具体时间,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可以证明,兴州五屯卫设于洪武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8.
明代洪武年间在兴州所设是五卫还是五屯卫?对此,史书记载不一。但无论依据史料来考证,还是从边防形势来推断,兴州五卫之说都不可信。因此,兴州五屯卫的设置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兴州五屯卫设置的具体时间,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可以证明,兴州五屯设于洪武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9.
明代国子监创于公元1365年,初称国子学,洪武十五(1382)年改名为国子监,校址在南京鸡鸣山下,“延袤十里,灯火相辉”,规模相当宏大,坐堂学生最多时期,将近万人。永乐元年(1403)在北京新设京师国子监。国子监的学生统称“监生”,有举监、贡监、荫监和例监四种成分,还包括夷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的血统”,这是近年来一些书刊的一个话题。然而在具体问题上或有错误,或语焉不详。本文对毛泽东始祖毛太华戍滇的地点及离滇时间进行初步考证,认为毛太华洪武十四年入滇,因此其离滇不可能在洪武十三年;其在滇戍守之地不是澜沧县,而是澜沧卫(今永胜县)和云南中卫(今昆明地区)。  相似文献   

11.
明代初期西北七卫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帝国在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边防要塞多布列北方长城沿线,当洪武三年(13h0)明军两路出塞,大败元兵于沈儿峪(今甘肃省定西县车道岘南)和骆驼山(今内蒙区多伦县西)。元朝贵族的主要政治集团和军事力量都退往沙漠以北,明朝在北平、大同、延绥、宁夏、临洮各地列卫置屯,练兵积饷。同时在长城的两翼,东北方面洪武四年设定辽都卫,西北方面洪武五年置甘肃卫(今甘肃省张掖县),并逐步向前伸展。此后,更在长城北新设置了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形成长城线的外围阵地,完成了相当  相似文献   

12.
洪武平滇战事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下曲靖"克昆明"平大理",还包括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颁平云南诏之后至十七年(1384年)三月傅友德等班师回京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乌部"之役与"两广(广西、广南二府)"之役等.颁诏前战事以征伐为主,颁诏后以平叛为主.  相似文献   

13.
明代云南卫所武职多因“洪武征南”或“洪武填南”入滇,亦有永乐元年(1403)京卫武职调入者,还有宣德、正统、景泰年间调入或定卫之靖难新官之裔。云南各卫约有3名、4名至7名、8名新官,整体数量不多但世袭职级较高,属于卫所中较有权势和地位的群体。与贵州等其他省区相比较,永乐时期几无新官调入云南卫所,应与沐氏与朱棣朝廷的关系及“云南兵”在靖难之役中的创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明朝初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郑和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一郑和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死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晋宁县)回族人。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父亲和祖父都曾朝拜过麦加。明政府派兵攻入云南后,郑和被带回皇宫当太监,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又把他赐  相似文献   

15.
兰茂《韵略易通》一书中所反映的云南汉语方音情况,只代表明·洪武到正统(公元1368~1442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当时声母zh、ch、sh、j、q、x都没有出现.韵母中还有“端桓”和三个收[-m]尾韵.入声依然保存.这一切以后如何发展演化?云南汉语方音中,前、后鼻音相混,鼻化元音特别发达、其产生根源何在?明、万历丙戌(公元1586年)昆明嵩明邵甸僧人本悟对兰书进行修订.通过他在近、现代汉语语音发展史中的最大贡献——“重韵”,对上述问题作出初步答案.  相似文献   

16.
清前期关内外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关内外满族(女真)和汉族进行了频繁的人口交流,深入考察和探讨其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对于深入研究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及民族关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清入关以前,辽沈地区的满族和汉族之间就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广泛的人口交流。早自明初开始,女真人就不断地渗入辽东。明中叶以后,女真人入居辽东更加频繁。当时辽东的辽阳、开原是女真内迁聚居最集中的地方。早自洪武十五年,明廷就在辽阳设置  相似文献   

17.
自元宪宗三年(1253)冬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攻克段氏“大理国”至洪武十四年(1381)年最后的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自杀身亡,蒙古人占领并统治云南长达128年之久。这段时间里,史料记载的入驻云南的蒙古人主要为诸王、仕宦、骑兵和牧马人等。  相似文献   

18.
屯堡文化     
贵州安顺地区广袤的山野聚居着与当地其他民族不同的人群,他们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他们就是屯堡人的后裔。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巩固西南边陲,派军南征。大军于洪武十四(1381)年九月出发,其中出征云南的一支部队于同年12月到达普定并在此屯集大军,安顺和安顺周围地区便成了明军的大本营。及至云南平定,明王朝又在这里大量屯军,以固边防。平定西南的战事一直延续了许多年。军事镇压的结果,很难征服西南这块土地,朱元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安抚与征剿并举。明王朝积极推行屯田制度,使大量屯军及其家属和当地老百姓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以…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辽东建置屡经变革。洪武初年沿袭元代旧制,设府、州、县,未几即陆续罢府县,而改置卫所,且时有州县与卫所并行。至洪武来年,尽革府州县,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卫所统治辽东。永乐七年,又别设自在、安乐二州,以安置内迁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综明一代,辽东建置基本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二十五卫、另自在、安乐二州为常制。而辽东都司又总归山东布政使司统辖。其建置基本定型于洪武年间,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置辽东卫,为明在辽东置卫之始。同年七月,建定辽都卫,统辽东诸卫军马,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至是,辽东都司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  相似文献   

20.
云南自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由西平侯沐英镇守,到顺治四年(1647)大西军余部入滇,沐氏统治达两个半世纪之久。其后嗣贪残暴虐,压榨人民,荼毒地方。即使大西军据滇后,末代国公依旧在位,衣租食税,养尊处优。直至顺治十五年(1658)随南明永历帝逃往缅甸时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