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价值取向往往约定俗成,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适应社会的公认.因而,不管教师如何去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知识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语感主要是指那些闪耀着美的光彩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美的敏锐的感受力。从某种意义说,语感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学好语文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感教学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蕴含的情感,理解语言表达的道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在此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快速、直接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敏锐度的体现。学生语感能力的增强,对于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吸收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特殊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学生后天语文知识的形成。本文中笔者将重点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语感是伴随着语言的直觉产生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方式.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做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导学生品味教材中的语文美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元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工具。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带领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深入其中,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感,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文美的过程。语文美往往通过语言和文字表现,委婉含蓄,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到,而是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通  相似文献   

7.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受、感知准确、敏锐、强烈与否,是学生语感能力高低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主体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通过朗读,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8.
王金奇 《考试周刊》2014,(14):34-34
<正>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在实际语言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引起重视,认真落实。我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谈看法。一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科的主要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训练,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课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人在长期接触语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语言的快速直觉反映。现今有许多语文教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认为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由之途,而训练语感的手段多为读、背。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若仅凭读、背所得到的语感来提升理解和表达水平是不够的,甚至是不能办到的。因此必须把培养语感和培养学生理性分析语言的习惯结合起来,达到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和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读书,喜爱读书,从书中寻找知识,寻找真理。张因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朗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而语感则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直接理解。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敏锐、强烈的感受、感觉和感知的能力,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和生活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语感主要是指对书面言语的感受。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便是创造。所以,“积累-模仿”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篇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可以使一篇文章变得好懂…  相似文献   

12.
胡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103-103,111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这个理念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吕叔湘先生早就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阅读或听人讲话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语感的培养应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廖伟民 《小学生》2013,(12):41-4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模块,学生在面临阅读时,往往由于阅读的文章篇幅较大而难以获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思想感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间的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积累丰富的阅读语言,培养独立的思想和组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过程。探究性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培养,强调了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积极采集信息和查阅文献来获得问题答案。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的,其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和过程,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进行知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养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博览以增强语感语感这个词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是进行文学鉴赏的一种心理准备,是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前提,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而语感的形成则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接受外界信息并不断积累信息,才能逐步提高对语言的直观感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王艳荣 《新疆教育》2012,(18):207-207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语感"这个话题,对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而言并不陌生,它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了语文教学理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既然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20.
金艳 《文教资料》2011,(35):47-49
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应包括: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