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总免不了批评教育,不过,批评时要切记“六不”。一、不冷嘲热讽。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有何危害和恶果,从而加以改正,引以为戒。如果对学生冷嘲热讽,恶语相加,学生出于自尊,往往会与批评者争执,或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认错,这样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二、不当头一棒。有的老师对犯错的学生,不问情由,劈头盖脸一阵“机关枪”“,打”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这样做往往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口服心不服地沉默,二是为了维护自尊,与老师吵起来。不管是哪一种,都背离了教育的目的。三、不揭旧“疮疤”。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乐于上进,他们一般都想改正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有经验的老师批评学生,不是揭旧疮疤,而是就事论事,并启发学生自我反省。如果动不动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而失去上进心。四、不酒后训斥。老师难免有饮酒的时候,但酒后不宜进教室,更不要酒后批评学生,一来有损教师形象,而且在酒精的刺激下,批评难免失当或过火,以致把事情搞糟。五、不动手动脚。有的老师批评学生爱动手,对学生又推又拖甚至打人,这样很不好,一来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属违法...  相似文献   

2.
陈桂生 《教书育人》2006,(10):24-24
这里所谓教师“自我反省”,指的是教师在同学生交往中对自己言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如果批评得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对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教师必须从爱护学生出发,尽量给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随时擦亮学生做人的"招牌",让具有责任感的品质永驻他们的心间。在本案例中,三个学生"不关我的事"都把  相似文献   

4.
朱小燕 《师道》2007,(10):27-28
都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这话一点不假。时间久了,难免有麻木和工作疏漏的地方,教师却毫无察觉,仍自我感觉良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我经常端起"学生"这面宝镜:请他们对我"挑刺",帮助我挑出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以此来自我反省,自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有学生顶撞教师的情况发生.一旦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态度恶劣,顶撞教师,教师就可能措手不及、处境尴尬,有时也难免情绪和言行失控.对顶撞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体现出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个人涵养.笔者在教育工作中体会到,处理学生顶撞有"五宜五忌".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教师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批评可以启发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使之健康成长,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批评不当会造成师生对立,甚至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终生创伤。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深悟批评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7.
批评的学问     
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批评学生的事情,批评是一门学问,运用时一定要讲究方法。适当的批评,可以启发学生自觉地反省,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针对作为独生子女的中专生而言,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批评要有事实依据。学生有学生的特点,犯了错误以后,为了避免老师对其“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避重就轻地承认部分错误。老师如果没有事实依据,就可能空讲几句批评的话,这样就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班里有位同学自习课上经常捣乱,,。,其他同学反映后,我找他谈话,他却予以否认…  相似文献   

8.
1.渲泄。在备战中考期间,适度的交流与渲泄是自我解压的良好方法。鼓励学生与同处境考生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给全体学生减压。2.理喻法。督促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让他们既看到自己  相似文献   

9.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如果批评得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对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教师必须从爱护学生出发,尽量给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随时擦亮学生做人的"招牌",让具有责任感的品质永驻他们的心间.在本案例中,三个学生"不关我的事"都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没有一个觉得应该承担责任.这种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学生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0.
黄杰 《宁夏教育》2013,(9):63-63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次对学生的批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次考试后的试卷讲解分析课上,平时学习成绩平平,表现一般的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用试卷折飞机。我“恨铁不成钢”,当即在全班学生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他。当时我想,这样严厉的批评,也许能刺激他一下,使他自我反省一下,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知就不可能顺利向前发展。但学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数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愤悱"状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教师进行启发诱导,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批评的作用如果表扬是糖,那么批评是药。人生病了要吃药,人犯错了就需要批评。批评这种教育教学评价的手段,和表扬一样,起着指引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表扬能够鼓励学生,增强自信;批评也会产生警醒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向上动机。适当的批评,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还会促使他们调节自我,顺应当下,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事实上,人总是在这样一种不断克服挫折、不断调节自我、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成熟的。  相似文献   

13.
都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这话一点不假。时间久了,难免有工作麻木和疏漏的地方,教师不仅毫无察觉,有时还自我感觉良好。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工作中我常常端起“学生”这面宝镜:请他们帮我挑出工作上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自我反省、自我改进。我深信学生都是真实的,因此,我喜欢用“挑刺”的方式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每次“挑刺”,对我都是一次挑战、一次反思、一次提高。从中,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时机,一般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教师掌握好同差生的对话时机,是使个别谈话取得最佳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教育活动的成效,是受一系列条件制约的,只有当这些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教师对他们施以适当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由于对话时机没看准,抓不住,或是缺乏某种预见能力,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师生对立的难堪局面。 选择同差生的对话时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必须融洽。差生往往是品德和学习两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缺点,这样的学生在心理上多有自暴自弃。师生对话前,情感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前提。学生犯过失后,心理状态一般失去了平衡,难免带有几分忧虑,得到的是谅解、是宽容、是指责、还是训斥?总要对教师的情态察颜观色。尤其是经常受批评的学生容易产生一种破罐破摔、“死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中鼓励学生个人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优化学习过程。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优化题目,抓住学生的思维巧妙设计疑问,使学生能够达到"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学态度,出现抱怨式的教育现象。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的时候,教师没有采取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错误,而是一味批评指责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对教师也会产生怨恨,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我行我素,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尤其是得到老师的承认与认同,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由此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知就不可能顺利向前发展。但学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数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愤悱"状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教师进行启发诱导,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么数学课堂上到底应如何进行启发诱导呢?  相似文献   

18.
单海燕 《教师》2013,(27):29-29
1.案例背景每一个班上可能都会有一个或是几个顽皮的学生,甚至于有"问题"学生的出现,他们在体育课中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影响其他学生进行练习等。多数教师包括我可能都是在这些孩子犯错时,先将这些学生在全班批评,然后让其到一旁去反省,任其在操场边上坐着或是玩其他的。没有这些学生在集体中,课堂教学步入正常,但回头想想,这些学生在你的体育课上学到了什么?你给了他们什么?他们上体育课的权利难道不是被我们给剥夺了?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方法了吗?五月中旬学校要对全区进行小班"主动课堂"的教学展示,安排了一节我的体育展示课。当时听到头就有些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反应。即使是成年人,也大多好表扬而不愿被批评,何况中小学生——他们孩子气未脱,有时甚至需要"哄"呢!因此,要使学生接受批评,教师就必须分析和了解受批评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达到与学生心与心交融,情与情勾通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认识和发现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过程,即知己知彼的过程。不少教学问题来自于教师对己对人深深的误会,这些误会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而且使教师自寻烦恼.知己与知彼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知己以知彼为媒介,知彼以知己为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