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主要内容,在儒家思想中均有所见。“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可为今所用,为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2.
试析和谐社会的城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城乡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协调城乡关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这是十七大会议上提出的目标。社会和谐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谐社会更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一个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学校呢?所以说,学校发展离不开师生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层面的大系统,政府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和谐社会决定政府和谐,政府和谐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以政府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政府和谐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进行界定.分析政府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以政府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构建“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构建原则是:确认教育公平的独立价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法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和谐哲学”。“和谐哲学”的核心,在于倡导一种互助、合作、团结、和谐、稳定、有序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以“和谐哲学”为指导,把和谐作为一种根本和长远的价值目标,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共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如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已经从探讨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其实践也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从和谐社会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本文就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建立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关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是确定和谐社会性质的重要条件。道德教育是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我们追求“何种社会和谐”。传统道德教育本身就是追求基于服从的和谐社会,这是有一定作用的。正确的提问应该是“道德教育如何有助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对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强调自由的现代道德教育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明确。具体而言,个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往往是道德教育的时机;道德教育的批判性,使得它有可能使社会分化合理化。另外,“道德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说法,存在一种逻辑上的矛盾,即把社会问题的解决诉诸于个人道德的改善。能否实现道德教育与社会和谐的良好互动,取决于我们对“何种社会和谐、谁之道德规范”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提出了不断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党的建设战略任务,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谐地税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地税系统应抓好“和谐地税”的构建,为实现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 增强学校软实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为响应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提出建设“和谐校园”的构想,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建设“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建设“和谐校园”对社会和高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由众多单位组成的,只有各单位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高校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汇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精英,高校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我党应该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和总体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集55年执政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全新的结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努力,而人的个性和谐和精神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本文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就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人民公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是针对现实“社会冲突”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但其文化渊源却相当悠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大同太平、民为邦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和谐因子,实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因。在当前,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基因,必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的静态和谐以及人与自身、人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和谐。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培养“和谐人”是我国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02004年12月5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社会传承的重要手段,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教育,逐步消除教育的不和谐因素,使教育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力量。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的校园"三道门"——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和谐的校园“三道门”,在每个区域里设置核心区与缓冲区,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和谐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培育和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建设和和谐共处。高等学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建设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且承载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责任。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肖振华 《吉林教育》2005,(11):20-21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切合民心,符合时势,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校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学较,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素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不仅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精神准备和精神支撑。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民行动中应该起带头和骨干作用,应该走在前面,也应该作出表率。只有和谐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只有和谐的人.才能去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